可否不要奪走教友領受恩寵的權利 – 論新冠疫情後的處理

有網友分享了疫情下的感想。編者希望大家能夠想一想,並回應一下。


大家好,我是史提芬巴,是一位普通教友。

平時不肯發聲的我,今次恨不得要撰文抒發感受,希望大家明白我現在的不滿,並懇請教區對於疫情後處理手法,能顧及教友們的情況,不要再「故步自封」。

小弟除了有望主日及節日彌撒以外,也有參與多個歌詠團,但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的起伏,再加上「第四波」的來臨,不清楚政府會否再次要求停止宗教活動,對籌備聖誕禮儀,絕對是很大的打擊。不僅如此,小弟很擔憂若教區因疫情為由,配合政府再次停止公開彌撒及禮儀,對教友們不能領受恩寵,對已動搖的信仰團體是極大的危機。

聖嘉祿‧鮑榮茂於疫症中的米蘭 (Benedetto Luti)

自去年社會運動以來,香港人心靈受創程度,是不能夠想像。今年自新冠肺炎影響本港以來,已有兩個時段暫停公開彌撒,其中第一次,更適逢逾越節三日慶典,導致候洗者一再延遲領受入門聖事,真實例子是我代仔在諸聖節才領受到堅振聖事,而他因暫停公開彌撒一段時間,回來以後,居然連基本彌撒對答也忘記了,那時我真的呆若木雞。

我真的想問各位神長們,如果第四波爆發,真的有必要再次暫停公開彌撒?正如耶穌對門徒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馬爾谷福音4:40) 如果我們已奉行公益,做好一切的防疫措施,絕對相信我們的護守天使也時刻保護著我們……但同時切記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t Sarah) 的一句話:

「  ……直播彌撒總不能與親自參與彌撒相提並論,或取而代之。相反,如果信友僅以虛擬的方式參與禮儀,就會有與降生成人的天主遠離的危險,天主不是以虛擬的方式賜給我們,而是以真實的方式,主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望福音 6:56)與主的身體的接觸是至關重要、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主教們必須謹慎而堅定地採取行動,以確保信友們參加感恩聖祭不會被民政當局貶視為普通民眾聚會,或比作次要的消閒活動。」
(取自樞機書函: 讓我們滿懷喜樂重返感恩聖祭)

另外一件我較為不滿的事,就是外國部分堂區因疫情為由,停止告解及一切病人傅油聖事。 有外國教友曾向我分享,堂區神父示意停止一切上述嘅活動,直至另行通知,教友們都費解,為何我們要恐懼疫症? 暫時香港都未有聽到這個情況,但我都頗為擔心,因為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加上嚴重的社會撕裂……很老實,在亂世中,堂區善會會員應義不容辭地,以行動來表示對病弱者的關心,讓愛德光照普世,乃基督徒基本責任。 我亦忠告所有神長們,在需要的時候, 特別在疫症期間,懇請你們履行責任。施行聖事,不要再待在辦公室內「抗疫」。

最後,祈求病人之痊聖母及聖羅格,繼續保佑全球人民面對當前挑戰……期望疫症早日消失,公義早日彰顯。

主佑。

[讀者來函]公教會內的國際戰線

編註:這是一名網友的分享,原文的連結在這裡

梵中關係的發展,中國教會的現況,港澳教區的未來,教內領導層及平信徒之關的關係及互動,這一一都值得我們思考。


InternationalLine

一個沒有信仰的大國,外人看來百姓物質生活富足。繼承人貝氏可能擔心它將成為世界的榜樣,以致不惜一切與中共政權交往。這個看法來自一位在南美服務多年的印尼籍神父。事實上,不少非華裔神長認為中共在文明上仍有進步的可能,而支持貝氏此舉。這裡説明中共很早就開始國際戰線,而且宣傳成效顯著。外國人普遍感覺大陸人修養參差,卻非常富裕,將會發財立品。這一點深深吸引各國傳教人員。

為何中共要與聖座交往;聖座又何故要如此委婉。教會內外揣測兩極,無需一一重覆。梵京曾表示它明白大陸的情況,亦獲貝氏高調加持。最近,新法令港人惶恐不安,甚至隨時淪為難民。然而,貝氏一直關心受壓迫人士,特別是難民,卻臨時抽起對港人的公開問侯,令人失望。本地教會方面,領導當局即使面對兄弟姊妹的爭議,亦要保持與共方的關係。讓人懷疑是梵京本身未能掌握局勢,還是已經被共方脅迫。

主耶穌要求我們在愛德中實踐真理,教導我們規勸兄弟。再者,本地署理首牧帶領在港教會成為在陸教會與普世教會的橋樑。既然如此,各位兄弟姊妹,就讓我們本著是就說是、非就說非的宗旨,讓梵京及其他地方的兄弟姊妹們知道我們對中共和大陸的所見所聞。當中一定不乏真實的正面評價,也有被懷疑的負面信息。之後,掌陀當局如何詮釋和使用這些消息,這自然是他們和天主的帳。我們有份建立祂的神國就好,誰知今天的努力為將來無用,保持望徳吧!

香港人,加油!香港教友,努力!

遊子‧博
7.21 一週年紀念

[讀者來函] 常年期第四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四主日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動聽的話。(路加福音 4:22)

承接上主日的讀經,今日福音描述耶穌講道後群眾的反應。路加敘述群眾對耶穌的話是有興趣的。但在耶穌繼續解釋以後群中卻變成憤怒的。耶穌在講道中指出納匝肋人的一個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常陷入的困難。

jesus_teaches_prayer_76f5

耶穌教導天主經 (十三世紀)

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加福音 4:24)往往人在他們的家鄉中不容易受到接納。同學之中成績出類拔萃的總受到嫉妒的目光。同事之間表現突出的常受流言蜚語的攻擊。耶穌列舉了幾位大先知,他們在生時正是受到大眾的厭惡,在逃離大眾的憤恨時,卻在外邦人身上施行了奇蹟。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常年期第三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三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常年期第三主日(剛過去的主日)的福音取自路加福音第一章及第四章。前半部份敘述路加寫福音的原因。第二部份敘述耶穌傳教的開始。

耶穌以依撒意亞先知書的預言,套用在自己身上。福音說耶穌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所以耶穌並不是隨意找一篇讀經,而是故意藉此講述自己的使命和身份。

christ-preaching-in-the-synagogue-at-nazareth-14th-c-fresco-visoki-decani-monastery-kosovo

基督在會堂施教 (科索沃 Visoki Decani 隱修院, 14世紀)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常年期第二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二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今天的福音我們讀到加納婚宴變水為酒的奇蹟。讓我們默想一下聖母向耶穌所說的話,「他們沒有酒了」。從聖母的這一句語,我們可以反省到祈禱的兩個要素。

von_carolsfeld_-_the_wedding_feast_at_cana_cropped

The Wedding Feast of Cana (局部) (by von Carolsfeld)

聖母的這句話無疑是向耶穌的祈禱。聖母看出酒席主人的困難,便向耶穌提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為自己祈禱,然而從聖母的榜樣,我們看見應為他人祈禱。我們對天主的愛,應在關心他人時體現。若果我們不關心他人,也不為他人的需要祈禱,我們怎能被認出是基督的門徒?(若望福音 13:35)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主受洗節反省

主受洗節反省
作者:尋道少年

傳統上本日慶祝的奧跡已在主顯節慶祝過了,現時的禮儀日曆特別在本主日再次慶祝。讓我們深入默想這端奧跡。

509px-the_baptism_of_christ_(verrocchio_&_leonardo)

The Baptism of Christ (by Verrocchio and Da Vinci, 1470-75)

耶穌本是無罪的,無需受悔改的洗,為此若翰本願拒絕「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瑪竇福音 3:14),但卻在耶穌堅持下給主施洗了。為此,本日晨禱有一對經如此形容:「若翰為救主施洗,是兵士為君王、僕人為主子施洗;河水驚愕,鴿子作證,聖父發言聲明:這是我的愛子。」主更藉這謙下的行為揭示天主聖三的奧祕。

那麼二千年前耶穌的受洗除了是謙遜楷模外,為我們有什麼意義?傳統上認為耶穌下降水中,聖化了水,好使我們這些信者能藉水和聖神而重生、並由上而生(若望福音 3:4-7)。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聖家節反省

聖家節反省
作者:尋道少年

對聖家的敬禮始於十七世紀法國。這敬禮為今天的新時代有什麼啟發?

本日福音教會安排路加福音2:41-52,就是耶穌十二齡講道的事件,也即歡喜第五端的奧跡。其中為我們可有很多啟發,今日讓我們分享一二。

623px-Duccio_di_Buoninsegna_059

Jesus among the teachers. (by di Buoninsegna, 1308)

在這奧跡中,留意福音說聖母和聖若瑟「他們不明白」。「充滿恩寵的」「上主同在的」「我主的母親」瑪利亞,她不明白。「義人」(瑪竇福音1:19)若瑟也不明白。在聖經中,義人指的是遵從和認識天主旨意的人。竟然連他們兩位都不明白!是的,即使諸聖之后、義人若瑟,在跟耶穌在一起時,也經歷過和我們相似的不明白。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聖誕節反省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誕節
作者:尋道少年

「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望福音 1:14)

子夜彌撒中我們聽到路加聖史對我主誕生可見事件的陳述,而日間彌撒則讀到聖史若望對降生奧跡不可見的事理的描述。的確,聖誕節就是為慶祝「聖言成了血肉」這神妙的奧跡。然而,在歡呼的氣氛中,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這奧跡與我們的關係?

364px-Caravaggio-Nativity(1600)

Nativity with St. Francis and St. Lawrence (by Caravaggio, 1600)

降生聖嬰是可愛的、聖誕裝飾是美麗的、節日氣氛是溫馨的。可是降生與十字架密不可分。嬰孩耶穌與受苦的耶穌是同一位天主聖子,可愛的嬰孩與架上的苦人是同一的天主聖言。這位天主聖言從起初就決定要愛你我愛到底。

且看聖誕彌撒的習慣,神父抱著聖嬰聖像進堂,不久以後卻高舉耶穌的聖體。降生的目的就是主向人宣示、踐行祂的愛。祂的聖言不是空虛的,是有行動的。祂的愛不是說的,是實踐的。這愛的高峰就是十字架。在人類拒絕中,祂伸開被刺透的手把我們擁入懷中,祂敞開聖心將我們進入其內。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 將臨期第四主日反省

將臨期第四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今天在福音中我們聽到聖母訪親 (路加福音 1:39-45) 的描述。看似是表姊妹的聚舊,卻又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在沒有網絡和超聲波產前檢查的時代,貞女在遠處得知表姐高齡得子,速往幫忙,而表姐一聽表妹問安,就知道她懷孕了主。最不可能懷孕的貞女和石女,竟分別懷有天主子和大先知。

362px-Leipzig,_Museum_der_bildenden_Künste,_Rogier_van_der_Weyden,_Heimsuchung

The Visitation (by van der Weyden, 1445)

繼續閱讀

[讀者來函] 將臨期第三主日反省

將臨期第三主日 (喜樂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應當喜樂!你們的寬仁,應當叫眾人知道:主快來了。」(斐利伯書 4:4-5)

本日進臺詠沿用多個世紀,致本主日得名「喜樂主日」[編註:進臺詠附在文章底部]。節日還有點距離,為何我們要喜樂?

在辛勞工作中、在苦悶考試中,每想起工作後和考試後的假期或旅行,我們總會會心微笑,甚至有點小興奮。確切的希望實在令人興奮,休息的來臨實在令人快樂。我們為主再次來臨,又有沒有這種望德?

本日福音繼續看若翰,人來問他為悔改應做甚麼?若翰的回應大概就是知足、分享、盡責。看似簡單,事實上我們總是喜歡相後反的三樣:貪婪、聚財、逸樂。

「本性的私慾相反聖神的引導,聖神的引導相反本性的私慾:二者互相敵對,致使你們不能行你們所願意的事」(迦拉達書 5:17)

Lorenzo e Jacopo Salimbeni, The Life of John the Baptist, 1416:

“Ecce Agnus Dei" from the Life of John the Baptist, Oratory of St. John the Baptist, Urbino, Italy (by Lorenzo and Jacopo Salimbeni)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