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

早前一個主日因日程問題,沒有到平常的聖堂參與彌撒,結果到了倫敦蘇活區 (Soho, London)的華威街 (Warwick Street)參與彌撒。華威街的「聖母升天及聖額我略堂」 (Our Lady of Assumption and St. Gregory) 是一座很值得參觀的聖堂,現在是「沃爾辛厄姆聖母個別教長管轄區」 (Personal Ordinariate of Our Lady of Walsingham) 的主堂。關於這間有趣的聖堂,有機會再談。

當天我卻不是參與 Personal Ordinariate 的禮儀,只是普通的新禮彌撒。當天的福音就是法利塞人以納稅問題試探耶穌的事情:

那時,法利塞人去商討怎樣在言談上叫耶穌入圈套。他們遂派自己的門徒和黑落德黨人到祂跟前說:「師傅,我們知道你是真誠的,按真理教授天主的道路,不顧忌任何人,因為你不看人的情面。如今請你告訴我們:你以為如何?給凱撒納稅,可以不可以?」耶穌看破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善人,你們為甚麼要試探我?拿一個稅幣給我看看!」他們便遞給祂一塊「德納」。耶穌對他們說:「這肖像和名號是誰的?」他們對祂說:「凱撒的。」耶穌對他們說:「那麼,凱撒的,就應歸還凱撒;天主的,就應歸還天主。」他們聽了大為驚異,遂離開祂走了。
— 瑪竇福音 22: 15 – 22

當日神父講道時提到,「德納」上有凱撒的肖像,自然是歸凱撒。但是:凱撒作為一個人,也是有天主的肖像,所以即使是政治及社會上的事情,最終也應歸天主

現代很多信友,即使是熱心參與社會事項的,都很容易將信理及政治現實分開:信理是這樣這樣沒錯,但是政治卻要那樣那樣。另一種的疏忽就是誤以為要改善社會就是靠法律、靠政治、靠各種的社會行動。這些無疑地是有用的工具,但是如果我們忽略一個社會要走向的最終向——以基督為核心的社會,所有的政治、社會行動只會淪為大眾滿足自己的工具,而失去了人類社會放棄私利而走向成聖的目標。

一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牧職憲章》一開始便提到:

世界是人類歷史的舞臺,世界常有人類𡚒鬥、失敗和勝利的戳記。在信友看來,世界乃由天主聖愛所造化,所保存;雖不幸為罪惡所奴役,卻為戰勝惡魔的基督,以其苦架及復活所救贖,目的在使它依照天主計劃,獲致改造而臻於完善。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

我們細味一下:世界是要在天主的計劃下獲致改造而臻於完善。

在禮儀年準備完結之時,我們過了基督君王節。在這個節日中,我們慶祝基督作為我們的君王。基督不只是我們個人的君王,祂更加應該是我們社會的君王。

教宗庇護十一世於1925年12月11日頒布通諭,訂立基督君王節。教宗庇護寫道:「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說基督在社會事務上沒有權力,是一個重大的錯誤;由於聖父將統治萬物的絕對國度都交托給祂,所有事情都在祂的權能下。」庇護教宗更引述教宗良十三世:「[基督]的國度不只包括所有的天主教國家,不只包括所有已受洗的人,當中的即使被引到錯誤當中、因裂教而分離了教會也仍屬教會,但也包括所有那些在基督信仰以外的人,所以基個人類都屬於耶穌基督的權能之下。」

我們平信徒,生活在世上,參與各項的社會事務。但在其中,我們有多少考慮到將基督的王權帶到我們生活的當中?

2023年煉靈月的一點想法

按教會年曆,11月是煉靈月,我們在這個月把注意力放多一點到在煉獄中的靈魂。在煉獄中的靈魂是與天主的共融中死去,將來必定能夠上天堂。但他們生前仍未達到完全完美的的狀態,所以他們需要在煉獄中接受煉淨,直到他們毫無瑕疵才能上天堂。這就是在格林多前書中所說:

但誰的工程若被焚毁了,他就要受到損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從火中經過的一樣。
— 格林多前書 3:15

但有趣的是,十一月二日紀念已亡信友的前一天:十一月一日卻是諸聖節。在諸聖節,我們慶祝已在天堂永遠與天主共享榮福的聖人。兩個看似相反的節日,慈母教會卻以她的智慧放在一起。為甚麼呢?

其實正正就是因為煉獄中的靈魂是有待升天堂的靈魂,諸聖節就表達了煉靈的希望。煉獄中的靈魂終有一天會離開煉獄,抵達天鄉。所以我們要熱切為煉靈祈禱,幫助他們盡快分享天主的榮福。

其實,在現世的我們又何嘗不是以天主諸聖為我們的目標?我們在世的教會不但是一個團體,而是一個有方向的信仰團體。傳統上我們稱呼在世的教會為「Church Militant 行軍的教會」,現在我們有時稱為「Pilgrim Church 旅途中的教會」。教會的角色不是讓信友在自己所處的地方生活愉快,而是提醒信友唯有天堂是我們真正的家鄉,我們應該要對現在的自己不滿,而每天依靠聖神的帶領成聖自己,回到天堂。

2023年的煉靈月,筆者特別想起在這年過世的神職:有我們敬重的教宗、主教、神父,也有筆者不喜歡的主教、神父。但特別在這煉靈月,筆者為他們的靈魂祈禱,無論他們的人生過得如何,都希望他們能夠盡快升天堂。這不是甚麼「死者為大」,而是基於基督徒的愛德,我們必需為所有人的救贖祈禱。如果基督願意為這個人而死在十字架上,作為基督徒的我們也必須為他們的得救獻上祈禱。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望主賜爾等永安,及永光照之。亞孟。

安魂彌撒曲進堂詠 Introit

2020年終隨想

不久前,在沉悶的工作中,突然收到朋友的訊息,告知一位我們都共同認識的人過世了。早一天還是精神爽利,當晚睡夢中就走了。一個五十歲不到的壯年,就在大時大節前突然間就走了。朋友談到此時都難掩唏噓之情。想必亡者的家人每年過節都難以釋懷。對筆者而言,腦海中難免想起耶穌的比喻:「天主卻給他說: 胡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路加福音 12:20-21)

2020年是大家都過得很困難的一年。一次疫情,將各人的生活都搞出了。在香港,停課的停課,失業的失業。而在大家還未見到仇教者正式出手,公開彌撒被取消了,只有少數信友能夠偶然有幸參加私人的彌撒。大部分信友連復活節及聖誕節都未能參與教會的公開禮儀,不少的洗禮推遲不少才能舉行。甚至連在羅馬,今年的公開禮儀都取消了。反而是在遠東的台灣,竟像世界樂土般,還能一直保持相對正常的日常及禮儀生活。

繼續閱讀

道成肉身,居我人間

Nativity (Rembrandt, 1654)

自香港保衞戰以來,香港人的生活越來越難。2020年對所有人而言尤其困難,連復活期及聖誔的公開彌撒也取消了。仿佛,信仰消失了。

然而,在二千多年前的白冷,「道成肉身,居我人間」的奧跡也是幾乎沒有人知道。一如若望的福音所言:「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進入這世界;衪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衪造成的;但世界卻不認識衪。衪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衪。」(若望福音 1:9-11)

創物主這不為人知的降生,卻永遠地改變了這世界。祂以苦難及死亡救贖了世界。祂沒有許諾痛苦消失,卻將痛苦給予意義。我們能夠透過自己的痛苦,結合主的救贖工程。我們未必能理解這說話,但我們卻能夠對此懷有望德。

1941年的12月25日,香港輸了保衞戰。經歷了3年8個月的苦難,香港像火鳥鳳凰般浴火重生。基督的出生沒有標記痛苦的終結,反而是祂痛苦的開端。我們不知道我們何時能夠克服現時的困境。但我們懷著對嬰孩耶穌的望德,我們將能夠分享祂帶來的福份。

祝各位有一個有福的聖誕佳節!

可否不要奪走教友領受恩寵的權利 – 論新冠疫情後的處理

有網友分享了疫情下的感想。編者希望大家能夠想一想,並回應一下。


大家好,我是史提芬巴,是一位普通教友。

平時不肯發聲的我,今次恨不得要撰文抒發感受,希望大家明白我現在的不滿,並懇請教區對於疫情後處理手法,能顧及教友們的情況,不要再「故步自封」。

小弟除了有望主日及節日彌撒以外,也有參與多個歌詠團,但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的起伏,再加上「第四波」的來臨,不清楚政府會否再次要求停止宗教活動,對籌備聖誕禮儀,絕對是很大的打擊。不僅如此,小弟很擔憂若教區因疫情為由,配合政府再次停止公開彌撒及禮儀,對教友們不能領受恩寵,對已動搖的信仰團體是極大的危機。

聖嘉祿‧鮑榮茂於疫症中的米蘭 (Benedetto Luti)

自去年社會運動以來,香港人心靈受創程度,是不能夠想像。今年自新冠肺炎影響本港以來,已有兩個時段暫停公開彌撒,其中第一次,更適逢逾越節三日慶典,導致候洗者一再延遲領受入門聖事,真實例子是我代仔在諸聖節才領受到堅振聖事,而他因暫停公開彌撒一段時間,回來以後,居然連基本彌撒對答也忘記了,那時我真的呆若木雞。

我真的想問各位神長們,如果第四波爆發,真的有必要再次暫停公開彌撒?正如耶穌對門徒們說:「為什麼你們這樣膽怯?你們怎麼還沒有信德呢?」(馬爾谷福音4:40) 如果我們已奉行公益,做好一切的防疫措施,絕對相信我們的護守天使也時刻保護著我們……但同時切記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t Sarah) 的一句話:

「  ……直播彌撒總不能與親自參與彌撒相提並論,或取而代之。相反,如果信友僅以虛擬的方式參與禮儀,就會有與降生成人的天主遠離的危險,天主不是以虛擬的方式賜給我們,而是以真實的方式,主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望福音 6:56)與主的身體的接觸是至關重要、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主教們必須謹慎而堅定地採取行動,以確保信友們參加感恩聖祭不會被民政當局貶視為普通民眾聚會,或比作次要的消閒活動。」
(取自樞機書函: 讓我們滿懷喜樂重返感恩聖祭)

另外一件我較為不滿的事,就是外國部分堂區因疫情為由,停止告解及一切病人傅油聖事。 有外國教友曾向我分享,堂區神父示意停止一切上述嘅活動,直至另行通知,教友們都費解,為何我們要恐懼疫症? 暫時香港都未有聽到這個情況,但我都頗為擔心,因為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加上嚴重的社會撕裂……很老實,在亂世中,堂區善會會員應義不容辭地,以行動來表示對病弱者的關心,讓愛德光照普世,乃基督徒基本責任。 我亦忠告所有神長們,在需要的時候, 特別在疫症期間,懇請你們履行責任。施行聖事,不要再待在辦公室內「抗疫」。

最後,祈求病人之痊聖母及聖羅格,繼續保佑全球人民面對當前挑戰……期望疫症早日消失,公義早日彰顯。

主佑。

耶穌卻隱沒了

50 St Mary's Amsterdam NY

美國 紐約州 阿姆斯特丹 聖瑪利亞堂 (NLM photo)

傳統上,在四旬期尾二的主日,聖堂的十字苦像、聖像及畫像都會用紫布覆蓋著,代表四旬期進入下一階段:在傳統羅馬禮,這稱為「苦難期」 (Passiontide)。在新禮中,苦難主日和聖枝主日是同一天,但在傳統上,苦難主日是四旬期的第五個主日,而聖枝主日則是再下一個主日,是分開的。但這個分別不是筆者今天要談的重點。

在這個主日教會覆蓋十字苦像及聖像,也回應了傳統羅馬禮今天福音的最後一句話。今天的福音選讀了聖若望福音 8:46-59,就是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就是」,猶太人明白他自比天主,決意要用石頭擲死祂。福音最後的一句就是:

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裏出去了。
Iesus autem abscóndit se, et exívit de templo.

既然耶穌「隱沒」了,我們在禮儀中也再看不到耶穌及祂聖人的標記了。而在世界停擺、各地也實施檢疫的期間,我們信仰的標記也同樣「隱沒」了。

繼續閱讀

彌撒與疫症

武漢肺炎直捲全球,由中國開始的肺炎起初蔓延到香港澳門台灣,現在已傳到歐洲美洲,世界各地也無一幸免。各地教會面對著這武滿肺炎的威脅,不敢鬆懈。不少教區免卻信友主日彌撒的義務,甚至取消公開彌撒,以減少信友聚在一起而引起大規模傳染。

這裡引起幾個問題:教會是否放棄相信彌撒的功效?既然聖體是耶穌,我們是否應該相信聖體根本就不會傳染病毒?香港教區已停止了公開彌撒超過 4星期,筆者也在這期間反思這個問題,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824px-Saint_Carlo_Borromeo_ministering_to_the_plague_victims_Wellcome_L0069367

聖嘉祿·鮑榮茂 (St. Charles Borromeo) 送聖體予疫症病人

繼續閱讀

記住死亡

「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創世紀 3:19) 天主這樣對犯了罪的人說。這也是在聖灰星期三禮儀中的一句話。「亞當」這個字,原文就是由「土」變化而成,更強調人的出處本是灰土。如果不是有著天主的氣息,人根本就是「地底泥」。

我們現在害怕瘟疫的蔓延、害怕因疫症死亡。害怕死亡是人之常情,我們應該愛惜自己的生命,因為這是天主的賞賜。但是我們更應該害怕屬靈的瘟疫、害怕屬靈的疫症、害怕屬靈的死亡。世界的享樂主義、色情文化、扭曲人性的理論、對權力的追求……這些都是屬靈的瘟疫,是我們更應該害怕的瘟疫。

四旬齋期不是自虐的時間。教會是以四旬期提醒我們要重新尋找天主的氣息,這才是我們生命的最終根源。四旬期的克己就是要我們「 Memento mori, 記住死亡」,讓我們戴上屬靈的防具,盡力抵抗屬靈的疫症。我們每個人都必然經歷肉身的死亡,但我們卻能選擇依靠天主避開永恆的死亡。四旬期正正就是協助我們抓緊天主的氣息,以日後能獲到永恆的生命。

記住死亡,直直地看著它,好使我們能夠尋到永恆的生命。

665px-Francisco_de_Zurbarán_053

Saint Francis in Meditation by Francisco de Zurbarán

四旬期第一主日講道分享

temptation_christ-san_marco

耶穌受誘惑 (威尼斯 聖馬爾谷大殿)

那時,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衪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瑪竇福音 4:1-2﹞

一段準備的時間過去,四旬期正式來臨。剛過去的主日,福音提到耶穌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受魔鬼的試探。

筆者有幸參與陳日君樞機主持的彌撒,其中他對福音的解釋、以及對教友善度四旬期的勸勉很有意思。

cardinal_zen_stpeters

首先樞機提到魔鬼以麵包引誘耶穌。

你若是天主子, 就命這些石頭變成餅吧!……
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竇福音 4:3,4)

繼續閱讀

婚禮的「繁文縟節」?

有朋友最近訂婚,便向認識的已婚朋友詢問有關婚禮事宜。

在香港,非教友只需走到婚姻註冊處簡單行禮、在見證人前宣讀誓詞便是一段合法婚姻。教友也只需按教區規定接受簡單培育,接受神父資詢,就能於教堂內、在見證人前舉行婚禮。甚至這個婚禮,甚至可以簡單到僅僅有兩名證人,在聖堂內簡單的房間中舉行,筆者就試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一個婚禮補禮的見證人。

IMG_5929

相信大部分的人在結婚當日都選擇盛裝出席

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會單按這基本要求來舉行婚禮,反而會隆重其事,穿上平日不會穿著的婚紗裙掛、邀請親友參與見證婚禮、大破慳囊宴請親朋。甚至在婚禮之前,按華人習俗,三書六禮(或部分)、拍攝婚紗照等等…… 問題是,如果婚禮的基本要求單單是作一個登記這樣簡單的話,我們為何大費周張地準備一天的婚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