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6) — 後篇 + 個人總結

上文筆者答應過,會找一些對薩拉樞機的回應大家來研究一下。大家很關注的就是緊接着薩拉樞機在7月5日的演講,梵蒂岡新聞處在7月11日出了一篇新聞稿,大家也可下載 pdf,這也是香港教區禮委會在網頁頭版放的那張圖,如下:

HolySeePressOfficeCommunique20160711.jpg

內容可總括如下:

  1. 薩拉樞機強調彌撒聖祭的尊嚴、態度及朝拜是正確的。
  2. 有人誤以為樞機頒布了有關禮儀方向的新指引,在將臨期也不會有新的指引。
  3. 《羅馬彌撒經書總論》仍然有效,而其中第299條解釋了禮儀方向
  4. 教宗方濟各的意思是,羅馬禮普通形式仍然是西方教會的一般彌撒形式,而羅馬禮特殊形則不會取代普通形式的地位。 (must not take the place of the “ordinary" one)
  5. 以上的訊息是教宗在一次近期的會面跟薩拉樞機表達的。

筆者想分享一下這幾點的看法。

繼續閱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5)

上文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表達了他對現在教會禮儀的困惑:這困惑來自不少人心中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誤解,導致梵二教導未能真正落實。在以下的部分,樞機願意分享他的幾個建議,讓教會、讓神職、讓平信徒重新出發。

CardinalSarah_SacraLiturgia2016

樞機就是在這最後的部分提到邀請他的司鐸兄弟於將臨期時開始朝東獻祭 (ad orientem),這建議引起了不同的反應,不少人感到驚喜,但更多人被嚇人跳。據某位當時在場的神父所說,當時西敏教區的尼古拉總主教 [更新:] 禮節司嚇得呆了一下,大概下巴都掉在地上。但要首先一提的是,在樞機的建議中,朝東彌撒仍屬次要,他首要的建議是要加強禮儀培育的質素深度。可見,樞機要求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禮儀參與,而並不是梵二後禮儀改革中,某些倡導者只著眼於改變禮儀,卻忽略了培育信友的信理及靈修。

薩拉樞機即使在建議的部分,亦呼應着他在講辭最起初對「神聖禮儀」的解釋,顯示他對禮儀的認知並非基於個人喜好,而是紮實於傳統的禮儀觀。


丁、今時今日,我們應怎樣邁向更忠實落實《禮儀憲章》?

按梵二眾教長本意,及梵二後所出現的不同情況來看,我希望提出一些實在的建議。它們是關於怎樣在現今世代更忠實地落實《禮儀憲章》。我雖身任禮儀聖事部部長,我全然謙遜地作為一位司鐸和主教來提案 [樞機明確地表明,他在這裡的呼籲是他以個人身份的呼籲,而非作為禮儀聖事部部長。這點令筆者想起教宗本篤十六世寫《納匝肋人耶穌》也是以個人身份,而非教宗身份去寫。這一點就看得出,樞機並不希望以權力壓人,反而願意讓禮儀的吸引力作主導。這謙遜的表現的確是所有禮儀人員都需要學習的:自己只是禮儀的僕人,讓禮儀在教會的心中發展。],但願它們在教會內能有利於推廣成熟的反省、學術研究,及良好的禮儀做法。

繼續閱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4)

上文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清楚表明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會議教長並不是要重建一個新的羅馬禮,而是讓羅馬禮儀能夠有機地發展,以配合現代信友的需要,並以基督徒合一及全球人類進入教會為福傳目標。


丙、《禮儀憲章》頒佈後,發生了甚麼事?

我之所以提出,應該重新檢視《禮儀憲章》及其後的改革,是因為我不認為,我們今天可以坦誠光看《禮儀憲章》的首節,便大家自滿已達成了它的各項目標。我的兄弟姊妹們,會議教長們所提到的信徒們,去了那裡?眾多的信徒們,今天已經變成了無信者:他們根本已經不再來參與禮儀了。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忘記天主令人放棄人類。因此,難怪今天日常生活,已大為開放給毫無限制的哲學懷疑論、價值觀與道德的相對主義、實用主義、甚至乎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歐洲文化予人『靜默背教』的印象,使人以為自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地生活,猶如天主不存在一樣。」(《教會在歐洲》宗座勸諭 2003年6月28日,9節)大公會議所追求的合一,去了那裡?我們仍未達成合一。我們已召叫到全人類加入教會的家庭裡,取得真實的進展嗎?我就不敢苟同了。可是,我們卻對禮儀,做了極多的事!

Cardinal_Robert_Sarah

薩拉樞機

繼續閱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3)

上文跟各位讀者分享了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Sarah) 願意大家先重溫禮儀的本質,明暸清楚才正式研究《禮儀憲章》,否則只會做成誤讀。

樞機在之後的篇章,將看看 1.Where were we ——教長們的意向、 2.Where are we ——教長們的意向至今如何被實踐、以及 3.Where can we go ——樞機的建議。今次讓我們先看會議教長們的意向:


乙、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長們有何意向?

我們必須更仔細地探究會議教長們的意向,尤其是如果我們今天渴求更忠於他們的意向。他們究竟意向藉著《禮儀憲章》帶來甚麼?

讓我們先由《禮儀憲章》的首段開始;該段開宗明義:

神聖公會議,既然計劃日漸加強信友的基督化生活,使可以改變的制度更適應我們現代的需要,促進一切有利於信仰基督人士的合一,鞏固一切召叫眾人加入教會的途徑。 (1節)

教宗若望廿三世主祭 Papal High Mass

讓我們記得當大公會議開始時,禮儀改革已是之前的幾十年的一個特點,而會議教長們已是對這些改革非常熟悉。他們不是毫無背景地,純理論地考慮這些問題。他們預期將會繼續那本身已開展了的工作而去考慮 “altioria principia,即聖若望廿三世在1960年7月25日所頒布的自動手諭《禮節指引》(Rubricarum Instructum) 中提到的禮儀改革中更高或更基礎的原則。

繼續閱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2)

上文提到,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於 《神聖禮儀 2016》研究會中致開幕辭,讓我們今次繼續研讀樞機的看法。﹝全文PDF請按這裡下載,或看澳門《號角報》﹞


簡介

2014年2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慶祝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禮儀憲章》 (Sacrosanctum Concilium) 50周年的研討會中提到,頒布《禮儀憲章》50周年之際,正應促使我們「重燃決心,以更完滿的方式接受及落實[《禮儀憲章》的]訓導」。教宗接著說:

有需要去團結一個更新的意願,邁進會議教長們所指出的道路,因為,為使信友及教會團體正確及完整地融會貫通《禮儀憲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我所指的,尤其是需要一個穩固及有機的禮儀導論及培育的決心,這對平信徒及神職和獻身修道者同樣重要。

 

pope-francis-closingmass-synod2015

教宗方濟各

 

教宗是對的。如果我們要理解梵二大公會議教長們對教會禮儀生活的願景,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如果我們要在今天——會議結束後五十多年——去「正確及完整地融會貫通《禮儀憲章》」,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邁進會議教長們所指出的道路」是甚麼意思?就是會議教長心中的方向,不是後來的人自行創作的方向。的確要達致這方向,無論是神長及禮儀負責人都必須再花功夫先學習再實踐。]

在這致辭中,我希望提供給你們一些考慮,研究西方教會如何能夠達致更忠誠地落實《禮儀憲章》。因此,我提出以下問題:[1]「到底梵二大公會議教長們在禮儀革新中有何意向?」然後,我會考慮在會議後[2]他們的意向如何被實踐。最後,我會就現今教會的禮儀生活給你們提供[3]一些建議,使我們舉行禮儀的做法,能更忠誠地反映會議教長們的意向。

甲、甚麼是神聖禮儀?

繼續閱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1)

2016年7月初,「神聖禮儀.英國 2016」研討會 (Sacra Liturgia 2016) 於英國倫敦舉行,並邀請到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作開幕致辭。筆者較早前也有幸和幾位信仰上的前輩 (指信仰上修為,跟年齡無關)一起翻譯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的講辭,獲益良多,覺得有必要讓其他信友都能讀到樞機這充滿智慧的說話。

《樂山樂水》很榮幸能夠和澳門的《號角報》一同刊登樞機講辭的中文譯本。《號角報》是實體報紙,限於篇幅將於未來數期分段刊出講辭,而《樂山樂水》則可以以連結形式刊出。雖然網上版有其方便之處,但有實體報紙能夠刊登如此重要的一篇講辭,實在有助於記錄教會禮儀發展,也更有利讀者仔細咀嚼。這篇講辭的中文譯文能同時在實體報紙和網上媒體出現,實在是讀者之福。

樞機在研討會發言後不久,網絡上贊成及反對的聲音都有,然而很多人都沒有讀到樞機的開幕辭,某些名為天主教的媒體也選擇性地片面報導,只集中於講辭最後的禮儀方向議題,而忽視了整個講辭中以教會文憲所支持的禮儀神學。有些報導更過分地將方濟各教宗、薩拉樞機、教會傳統訓導放在對立的位置上,筆者認為這些意見一來沒有反映現實,對樞機不公平,另外也在傳播着錯誤的禮儀觀,誤導信友。因此,筆者希望,各位的禮儀觀無論如何,都請平心地讀畢整篇講辭,不要讓媒體的取材或偏見影響,而親自讀讀樞機的想法。

CardinalSarah_SacraLiturgia2016

另外,如果讀者願意的話,也不妨和筆者一起閱讀這篇講辭,筆者會以數篇文章和大家一起慢慢閱讀,並附有筆者的重點[點評]


全文可在這裡下載:(請記得買《號角報》,好好收藏,仔細閱讀)

[此中文譯本已得「神聖禮儀 英國」批准及確認 ,並由《號角報》及《樂山樂水》共同發佈。]

繼續閱讀

翻譯薩拉樞機於「神聖禮儀2016」座談會致辭後感

[20160805 更新]: 官方中文譯本已正式出爐!請到這裡

花了好幾個晚上,和幾位「神人」合作,終於譯好了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 (Robert Cardinal SARAH,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of Divine Worship and Discipline of Sacraments) 在7月初倫敦舉行的「神聖禮儀2016」(Sacra Liturgia) 開幕辭。稿件已交到大會指派的神長審批,翻譯小組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

CardinalSarah_SacraLiturgia2016

薩拉樞機 (圖: Sacra Liturgia 2016)

繼續閱讀

聖禮部長薩拉樞機於特敬聖伯多祿聖保祿彌撒講道辭

在等候 Sacra Liturgia 2016 官方公佈薩拉樞機的開幕致辭的時候,我們不妨讀讀樞機在那天共祭彌撒的講道。原文刊於 Sacra Liturgia 2016 面書。我的重點[筆記]。沒有[筆記]足本譯文


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 Sarah)
聖禮部部長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Divine Worship And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

講道辭
特敬聖伯多祿聖保祿彌撒
倫敦 — 2016年7月6日

CardinalSarah_SacraLiturgia2016.JPG

「耶穌即刻催迫門徒上船,在他以先到對岸去;這其間,他遣散了群眾。耶穌遣散了群眾以後,便私自上山祈禱去了。」[瑪竇福音 14:22-23a] 耶穌和門徒分開的時間就是他將自己專心投入祈禱的時間。門徒發現他們自己深入湖中,而在跟耶穌分別之外,他們還要面對著在怒海逆暴風中獨自掙扎求存的壓力。他們在日間時已啟程,但他們到了夜間還在水中,事實上,這是「夜間四更時分」。

這是人類共有的經驗,就是我們經常在生命中都有些時刻,感到耶穌看來跟我們很遠,而困難及苦痛的狂風大浪不斷地由四方八面衝擊我們。事實上,這是教會在歷史浪濤及每一個嘗試在掙扎及艱苦前行的信友生命的描繪。當這困難大得我們感覺不到天主的臨在,恐懼擴大,陰影驅之不散,生命的風暴變得更加嚇人。

繼續閱讀

《歷任教宗》九周年的一點反思

九年前,2007年7月7日,教宗本篤十六世頒布了《歷任教宗》自動手諭,並附帶一封給全球主教的信函。讓全球拉丁禮司鐸能夠無須特殊批准地自由選擇按1962年版本及2002年版的《羅馬彌撒經書》舉行彌撒,稱前者為「羅馬禮特殊形式」,後者為「羅馬禮通常形式」。這一舉動,確認了所謂的新禮和舊禮彌撒都同是羅馬禮,只是表達形式有別。

這可算是羅馬官方推動「新禮儀運動」(New Liturgical Movement) 的重要一步。

感謝本篤教宗!感謝天主!

Gratias tibi, Papa! Deo Gratias!

PopeBenedictXVI_portrait-NataliaTsarkova.jpg

本篤十六世 (by Natalia Tsarkova, 2007)


碰巧,今年在英國的禮儀研究會 Sacra Liturgia 2016 ,聖禮部的薩拉樞機 (Robert Cardinal SARAH) 在開幕演說中表示,彌撒的方向應是向著(禮儀的)東方。不少人都懷疑這種方向的轉變是否改變了梵二的訓導。

說「向東舉祭」是違反《禮儀憲章》的說法真令人摸不著頭腦。因為單看保祿六世的《羅馬彌撒經書》,禮書本身是預期神父向著祭台舉行彌撒,到某些時候才會按禮書規定轉身望著教友,例如在「弟兄們,請你們祈禱…」的時候。而薩拉樞機亦曾明言主祭及教友望著同一方向舉祭符合《禮儀憲章》。

禮儀方向的改變,怎樣也比不上整本禮書的改變。然而教宗本篤在解釋將傳統羅馬禮正常化時,他這樣說:

首先,有人懼怕這份文件削弱了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權威,使是次會議的重要決定——禮儀改革——受到質疑。 這種恐懼是沒有根據的。

在這方面,我們必須重申:由 教宗保祿六世頒佈,並其後由若望保祿二世再出兩版的彌撒經書,顯然是感恩禮儀的通用方式 (Forma ordinaria), 而且將繼續如此。由若望二十三世在1962年、梵二之前授權出版,並在是次大公會議期間被採用的《羅馬彌撒經書》,由現時起,可採用為舉行禮儀的特殊方式 (Forma extraordinaria)。將《羅馬彌撒經書》的兩種版本說成「兩種禮儀」並不恰當。反之,這是同一禮儀的雙重應用。

——教宗本篤十六世 附於《歷任教宗》的信函

筆者認為很多有這種恐懼,源自他們錯誤理解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他們認為教會應分為梵二前及梵二後兩個階段,認為兩者有著決定性的分別。然而,教宗本篤多次指出,這種想法只是媒體的謊言,教會在會議前後的教導是一樣的,教理、禮儀、倫理都有著連貫性。

[補充] 有人說「向東」、「使用拉丁文」是後人扭曲梵二的意思?要記得的一點是:本篤十六世當年是以神學顧問的身份參與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那筆者認為他的觀點不是可以忽視的。

羅馬彌撒經書的兩個版本之間,並無矛盾。在禮儀史中,有成長和發展,卻沒有決裂。我們的前輩所視為神聖而 予以保存的事物,至今仍然是神聖的,且為我們亦是偉大 的——它們不可能突然被完全禁止或被認為有害。教會的信仰和祈禱所發展出的寶庫,我們務必加以保存,並讓它們享到應有的地位。

——教宗本篤十六世 附於《歷任教宗》的信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