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 中 ( 英文譯文),聖座禮儀及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在講話中提到,為確保天主在禮儀中佔有尊位,我們必須明認禮儀是天主的工作,是「被賦予」的。所以我們要有適當的驚奇及謙遜。我們參與或舉行禮儀必須先有內在的準備,就是發自痛悔和謙卑的赤心所作的悅納之祭。而這內在的奉獻應該在禮儀中以外在的形式展示出來。
另一方面,薩拉樞機亦指出,留意禮節中的細節並非因為固執,而是因為這是愛的表現。樞機尤其指出,一如夫妻間互相留意對方的細節,就是他們愛的表現。

且看樞機如何繼續說,然後以下是我自己加的 重點 及[筆記]。
就《歷任教宗》十周年的一些反省 #
在結論之前,我希望特別就《歷任教宗》自動手諭生效的十周年給予一些反省。
教宗本篤十六世以自動手諭《歷任教宗》,制定了法則監管了羅馬禮特殊形式的運用,它宣告了彌撒的這個古老形式從未「被廢止」,而在頒布這文件時給主教們的信函中亦提到:
在禮儀史中,有成長和發展,卻沒有決裂。我們的前輩所視為神聖而予以保存的事物,至今仍然是神聖的,且為我們亦是偉大的——它們不可能突然被完全禁止或被認為有害。教會的信仰和祈禱所發展出的寶庫,我們務必加以保存,並讓它們享到應有的地位。
它的最主要動穖就是「關乎教會內心深處的內部修和。」(本篤十六世,於頒布《歷任教宗》時致主教信函,2017年7月7日)
當然, 《歷任教宗》的規定,即只要所有基督的信徒——平信徒、神職、及修道人——要求的話,舊禮的彌撒及聖事即能自由地開放給他們,這規定是為了完結在大公會議後的禮儀教革所引起,基督在地奧體被分裂所引起的憾事。一如我們所知,為達致本篤十六世所渴望的修和,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而教宗方濟各也在繼續為這工作,我們必須祈禱和努力,好能達到這修和,這是為了靈魂的益處、為了教會的益處,並好使我們基督徒給世界的見證及傳教使命能夠更加堅定。
本篤十六世於頒布《歷任教宗》所附帶,致主教信函也提到了令一現象,他寫道:「青年人亦發現了這種禮儀形式。」他們也「被它吸引,且從內裡找到一種特別適合他們與至聖聖體聖事相遇的方式。」這在世界各地也逐漸是這樣。我的這一輩中,有些人難以明白這現象。但我知道,而且親自證實這些年輕男女,神父及平信徒的誠懇和虔敬。 按舊禮舉行禮儀慶典的團體有着很多且很好的司鐸及修道生活聖召,我為此而喜樂。 對那些抱有懷疑的人,我這樣說:參觀這些團體,並去認識他們,尤其是當中的年輕人。向我們這些年青兄弟姊妹的信德、以及他們的善行,開放你們的心和想法。他們既不是懷舊,也不是因為教會近幾十年的紛亂而感到怨恨或被拖垮;他們面對着現代世界的挑戰仍滿懷喜樂地活出基督的生活。 對那些亦然感到難以明白這現實的人,我希望引用,「眾百姓敬重的法學士」加瑪里耳給予迫害宗徒的大司祭公議會的建議:「……不要管這些人,由他們去罷!因為,若是這計劃或工作是由人來的,必要消散;但若是從天主來的,你們不但不能消滅他們,恐怕你們反而成了與天主作對的人。」(宗徒大事錄 5:38-39)
我願意向靈魂的牧者,尤其是我的主教兄弟,再加一項請求: 這些人,這些團體很需要我們作為父親的關顧。我們一定不可以讓我們自己的個人偏好或過去的誤解,使我們和使用舊禮儀的人造成隔閡。 我們神父和主教被召成為所有基督信徒,包括渴望按羅馬禮統形式的人,修和及共融的管理者及工具;親愛的主教兄弟們,我謙遜地並在同一信德中請求你們,跟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說話:「就讓我們慷慨地敞開自己的心靈,去接納信德本身可以包容的每一事物罷!」(本篤十六世,於頒布《歷任教宗》時致主教信函,2017年7月7日)

舊禮應該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教會生命的正常一部分。按數字說,它可能只是教會生活的一小部分,一如教宗本篤十六世所預視的,但這不是一個理由使它是較差及「次等」的。 在羅馬禮的較新及較古老的禮儀當中不應是競賽: 兩者均是我們世代的教會生活的自然元素。 基督召叫我們合一,不是分裂!無論我們舉行羅馬禮的那一種形式,我們都是同一信德中的兄弟姊妹!
但在兩種形式中間可以有一個相互增益的關係。一如我上年在倫敦 談及,要更加信實地按照大公會議教長們的渴望推行禮儀改革的議題仍然存在。這有時被關乎一個稱作「革新中的革新」 (reform of the reform)的問題,雖然這名稱有時會嚇怕一些人。雖然我也認同有需要研究及回應這些議題, 我偏好稱這為「正面增益」 (positive enrichment),因為舊禮中的正面元素能增益新禮,相反亦然。
例如, 奉獻禱文及羅馬正典的靜默祈禱可能是一些能夠增益今天現代禮儀的做法。 在我們的世界,說話之後還是更多的說話,我們有需要更多的靜默,在禮儀中亦言。在舊禮禮儀中,這些禮節靜默是豐碩的:人的精神能夠向天堂飛翔,是因為有空間讓他們這樣做。 舊禮充滿着要求言語及禮節「靜默」的紀律,這允許上主能夠更清晰地被聽到,這是一個寶物,值得新禮慶典也能夠分享及重視的。 同樣地, 舊禮儀可能也能在新增的將臨期平日彌撒及在其他平日的新增讀經,不是一種由新的強加舊的做法,仿佛是要「計數」,而是為了全能天主的光榮及靈魂的益處,而引申的一個真實的禮節增益和有機發展。
我很明白在這範圍有很多的敏感議題,我們不可以在沒有小心研究及恰當的準備及培育下,推行禮儀變更而造成再多的牧民傷害。 我只是提出考慮的可能性:有更多事情是可以討論的。
在七月,我談到羅馬禮兩種形式的一個可能在將來達致的修和。有些人將這個人意見理解為宣告一個計劃,在將來會有一個混合禮儀出現,這將是一個妥協而所有人都不會高興,同時偷偷地廢除了現在的舊禮。這種理解完全不是我的意圖。 我所希望做的,是去鼓勵在這些議題上,以和平、平靜、及祈禱分辨的精神中,作更深遠的思考及研究。這些改善可以用於今日羅馬禮的兩種形式上,而兩種形式都能夠在恰當機會作出供獻。 無論偏好說「革新中的革新」,「正面增益」或「禮儀修和」,背後的現實仍然是這樣,而我們必須平靜地及在最大的愛德中去面對。但是,沒有人要懼怕會失去其麼, 一如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他附於《歷任教宗》的信函中堅持:「我們的前輩所視為神聖而予以保存的事物,至今仍然是神聖的,且為我們亦是偉大的——它們不可能突然被完全禁止或被認為有害。」
讓我在另一事情上表達清楚:在禮儀增益中,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部長並不是鼓吹,更不是批准,隨意單獨選擇禮書的中元素,新的或舊的亦然。完全不是這樣! 在教會考慮着在這些未來發展中甚麼是最好的做法時,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懷着極大的耐性,而我們必須等待權威的決定。一如我在之前提到,我們沒有自由,或自己做決定去更改禮書所提供的。
如果《歷任教宗》生效十年有甚麼意思的話,這就是它的意義。 如果你還沒有脫下「傳統派洞窟」的卸扣,請你今天就脫下它吧——全能的天主叫你這樣作。沒有人會由你們當中奪去羅馬禮的古老形式的。但很多人將要由你們忠信的基督徒見證中得到今世及來世的益處,古老禮儀及相連繫的靈修及信理氛圍給了你們濃厚的信德培育,使你們能夠在見證中付出很多。 一如上主自己在山中聖訓中所教導我們:「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瑪竇福音 5:15) 我親愛的朋友,這就是你們真正的聖召。這傳教使命就是天主的神聖安排,藉恰時出現的《歷任教宗》自動手諭召叫你們所作的。

總結 #
「忘記天主就是我們世代最急切的危機」拉辛格樞機這樣寫道。我的兄弟姊妹,在我們慶祝《歷任教宗》十周年、並且為它在過去十年中教會的朝拜及傳教工作中所帶來的自由及新生命表示感恩之際,讓我們明認,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沒有天主的世代 (godless age)。
「為對抗這危機,禮儀應設成為天主臨在的標記。」樞機這樣繼續。毫無疑問,在羅馬禮古老形式中,那可觸摸到的神聖,在此方面非常優秀,尤其是在它的詠唱及隆重慶典中更甚。 再者,它有紀律的靜默也在提醒我們,在每一個任何形式的禮儀慶典中,「天主的尊位應被視為第一優先。」
今天,讓我們慶祝光榮十字架節的美麗節日,而明天我們將靜默地與痛苦之母一同跪在十字架下,讓我們懇求那為了我們在犧牲的愛中懸在十字架上的上主,好使祂的教會能夠在她的朝拜生活中享有豐碩而真正的更新,終能使她能夠由神聖的遇相出發,帶着更新了的活力走向世界,以宣揚罪惡和死亡已被我們的上主耶穌基督所戰勝的喜訊,因為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己為我們獲得了我們罪過的赦免及永生的希望。
我感謝你們的聆聽。我祝福你們每一位,以及你們不同的宗徒事工,而我懇請你們及你們所屬的團體,為我及我的工作祈禱。
[完]
薩拉樞機在整篇講辭中不斷強調,天主應該永遠是禮儀中佔有尊位。任何將人放在天主之上的行為都是違反了禮儀的本質。
然而,我們平日的經驗告訴我們,公教禮儀有時變成了人的時間,天主成了人的藉口,結果團體在自我慶祝,天主被放在一旁了。當有人不喜歡傳統羅馬禮,是因為它的不變而認為參與的人都是「食古不化」。但事實上,這種固定的禮儀正正能避免神父或教友將自己放為禮儀的中心。另一方面,認為參與的人是「食古不化」當然是種偏見,是我們合理化我們拒絕認識這種禮儀的最佳藉口。
但總括而言,薩拉樞機並沒有說「舊禮好過新禮」之類的話,明顯地,他深信兩者其實都是教會朝拜天主的合法方式。正如即使個人對拜占庭禮未必有很深的靈修體會﹝始終背後的教理及神學表達方式和西方教會的頗有相異﹞,但我們也不會說拉丁禮的彌撒比拜占庭禮神聖禮儀高級云云,因為兩者的不同正正代表教會的唯一信理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可笑的是,不少人對東方禮儀表現得趨之若鶩,但對靈修及神學更接近的傳統羅馬禮卻極為反感。這種矛盾的心態,是筆者不能明白的。
筆者認為,無論是哪一種禮儀,我們都必要永遠記住天主才值得佔有尊位。禮儀當中的靜默,正是我們要保持天主尊位的重要方式。讓我們不要忘記禮儀的真正意義,在天主前完全放開自己所持的,空手接受我們造物主贖世主所給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