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靈修

[讀者來函] 驢仔分享: 澳門李斌生主教講道
筆者S編按: 讀者「驢仔」來函分享澳門李斌生主教上週五慈悲禧年彌撒的講道,筆者將主教的講道以書面語方式筆錄並稍作重整。如重整上有任何偏差,請各位見諒。 ---—————————————————————————————- 驢仔咁啱喺facebook見到朋友share李主教嘅講道,想同各位分享一下。驢仔呢幾日都不停loop緊主教呢幾個point,特別佢引用教宗本篤十六世嘅兩個提醒,重溫返教理,又的確有唔同嘅體會。 驢仔特別覺得,告解聖事真係好重要,因為污糟糟嘅靈魂、特別係犯咗大罪而超級污糟嘅靈魂,就唔好領聖體喇;希望咁多位讀者同驢仔一樣有新嘅體會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STpU6wGPLg
[讀者來函]驢仔小記: 告解之嘛!
以下是讀者「驢仔」看到一個網站後的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到星期一返工嘅日子,成個「阿愁」搭地鐵返工。驢仔同好多香港人一樣,鍾意喺搭車嘅途中做下低頭族,咁啱睇到一篇有關琴日嘅福音 講道,又覺得幾好,所以就同大家分享一下喇! 呢篇文本身就係英文,咁驢仔獻醜、試下簡單譯一譯喇~
《罪人手冊》--情慾
[讀者來函] 淺讀告解聖事
作者H按:以下讀者來函頗長,所以小弟暫作編輯,替作者加上 [標題] 及 重點。 文:小彌額爾 筆者提筆之際,剛巧教宗方濟各在昨天的聖灰曕禮中派遣千多名慈悲傳教士,到各自其所屬的教區中擔任此神聖的職務,透過聖父所賜予他們的特殊權力,把以往需要由宗座處理或赦免的重罪,均可藉這些聽告司鐸來給予天主的寬恕。1 從而在這慈悲禧年中,真正體驗出天主願意無條件愛罪人,寬恕罪人,時刻歡迎浪子回到祂身邊的一個最有力之標記。所以筆者亦想藉此平台分享自己對這七件聖事中,稱之為治療人心靈之聖事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
至少現在──上主的斷語──你們應全心歸向我,禁食,哭泣,悲哀!應撕裂的,是你們的心,而不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應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因為衪寬仁慈悲,遲於發怒,富於慈愛,常懊悔降災。有誰知道,也許衪會轉意後悔,在這場災禍後,給你們留下祝福,好使你們能給上主你們的天主獻上素祭和奠祭。你們要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召開一個盛會。要召集民眾,制定一個集會。召集老人,集合幼童,既使吃奶的嬰兒;新郎應走出他的洞房,新郎應離開她的閨房。上主的僕人──司祭,應在殿廊與祭壇之間痛哭,說:「上主,求你憐恤你的百姓,不要讓你的基業遭受侮辱,使異民取笑他們!為什麼讓人在異民中說:他們的的天主在哪裏?」岳厄爾先知書2:12-17) 昨天是聖灰星期三,是四旬期的開始。可能各位讀者在四旬期之前的一段時間已開始準備進入這神聖的封齋期,可能也訂定了一些四旬期計劃讓自己更能接受天主的召叫。 慈母教會制訂四旬齋期,正正就是提醒我們人生苦短,我們要將注意力放在天上。她鼓勵信友們在這封齋期禁食、祈禱、施捨。 守齋不是不去做些壞事:不說壞話、不偷懶……這些也是我們應在四旬期改善的,但這些和守齋的意義不一樣。守齋不是不做壞事,而是按教會的規定及指引,不做一些對我們肉身有利的事,藉此幫助我們超性生命的成長。
基督徒的生與死
筆者有朋友是屬主業團 (Opus Dei)1 的平信徒,他在年多前參與了他的一位朋友的宣福禮,就是真福歐華路主教 (Blessed Alvaro del Portillo)。 筆者不是主業團成員,也對這位真福認識不多,但筆者看到以下片段卻另外一些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dy3iHajhhU 筆者想指出片中的一個特別之處,就是信友走到真福聖髑前的那種喜樂。如果讀者們出席過葬禮,都會感受到那種壓人的悲傷;即是過了多年,各人到了掃墓的時候即使不再愁眉苦臉也不至於「喜樂滿盈」。但在以上片中,出席的信眾在恭移聖髑的時候都出於喜樂地拍掌、甚至要觸摸及親吻聖髑。這是我們對死人的反應嗎?
李斌生輔理主教被調任澳門教區主教--感想
教廷於1月16日宣布接受了澳門教區主教黎鴻昇主教因病請辭,而將香港教區李斌生輔理主教調往澳門教區,並於澳門教區440周年慶典的日子,即2016年1月23日,正式成為澳門教區主教。
提放自如: 如何放下痛苦?
筆者這數天連續撰寫了「提放自如」這類的「趕客」文章。先因筆者的辭不達意在此向各位說聲抱歉,其次便是再多寫一篇「趕客悶文」,但筆者今天這篇最後要分享的,是數篇之重心、也是我們最常遇到的 -- 如何放下痛苦。
提放自如: 以放下之心提起與放下
筆者 上回 引用了政客與聖嚴法師的話,提到每個人其實都能做到「提放自如」。是否成功也在於我們是否願意真正選擇走「放手、放下」這一步。
提起與放下: 提放自如乃個人選擇
最近筆者巧合地從網上看到一篇政治人物的演説講話,能帶出人生哲理之反省,特意在這裡分享一下。這位政治人物引述台灣一位佛教名人、聖嚴法師的一句話,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 她之後要帶出的,是想說在一些時候,也要學會放下,她說: 「提放自如,才是真正的承擔。」
講道分享: 我們已有最好的
最近Prudence在「神舟」一個討論區與網友交流、分享信仰。Prudence完全能感受到「香港以北」的教友對信仰的熱誠。最近有網友問到「你們是怎麼感受到主耶穌?」顯然這位網友也在思索這問題。碰巧地,Prudence在昨天彌撒前回答了該網友的問題,然後發現在彌撒中的講道,更能解答這位網友;天主的安排果然神妙莫測!
主顯節神父講道分享
1月6日是主顯節,東方三賢士來朝拜耶穌,並曾詢問黑落德王新降生的君王在哪裡。黑落德王感到害怕憤怒,但仍仔細詢問三賢士並叫三賢士找到耶穌後要回去告訴他,好讓他也去朝拜耶穌。最後三賢士跟著天上的星找到耶穌所在,朝拜衪後在夢中得到天使的指示不要回去黑落德那裡,並用另外一條路回家。這段福音我們都應該非常熟悉。 神父講道說到,很多聖人的確會像三位賢士那樣,因為全心全意地追求天主而天真和單純,就像三位賢士竟然會問黑落德新生的君王在哪裡一樣。很多聖人會看到每一個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即使那些是十惡不赦的罪人。 相反我們,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點和罪惡,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說別人的壞話,甚至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一個「完全沒救」的罪人、壞人。
牧羊人的希望
牧人們就彼此說:「我們且往白冷去,看看上主報告給我們所發生的事。」他們急忙去了,找到了瑪利亞和若瑟,並那躺在馬在槽中的嬰兒。(路加福音2:15-16) 牧羊人找到了善牧; 卑微的人恭敬自謙自卑的君王; 無權力的人朝拜無力如嬰兒的天主。
母乳迷思-餵母乳彷彿是人生的縮影 
不經不覺,小兒已近兩歲,一歲多時下午的那餐母乳小吃已開始以盒裝牛奶代替,方便他和嫲嫲爺爺四處走動,在職泵奶媽媽努力了一年多已經收工(其實起初也覺有點突然),現在只早晚埋身啜啜啜,向自然離乳進發↖(^ω^)↗為紀念作媽媽的踏上另一階段,希望在這分享謝一年多的感想和信仰的反思。 利申:筆者不是母乳/埋身塔利班,也不是乜都要上綱上線的,什麽也要胡扯到母乳或宗教等狂熱份子。筆者是飲奶粉大的。身旁也有不少全埋身,全泵,半溝全粉的好媽媽。本文全無攻擊或嘲諷之意,唯如閣下異常敏感,或剛決定放棄母乳餵哺,請考慮馬上停閲讀下文。(’~’;)其實真的沒有大不了,只是深深明白女生總是異常敏感,為了小事要影響心情,實在不值得呢! [caption id=“attachment_2242” align=“aligncenter” width=“203”] 草媽媽畫的《媽記奶品工場》是筆者堅持母乳的動力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九日:天主之母及人類之母
第九日:天主之母及人類之母(12月8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八日:瑪利亞,諸寵中保
第八日:瑪利亞,諸寵中保(12月7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七日:瑪利亞,首位聽到並聽從天主聖言者
第七日:瑪利亞,首位聽到並聽從天主聖言者(12月6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六日:瑪利亞,救贖同行者
第六日:瑪利亞,救贖同行者(12月5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五日:瑪利亞之信德
第五日:瑪利亞之信德(12月4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四日:瑪利亞,女中受讚頌者
第四日:瑪利亞,女中受讚頌者(12月3日)
[報道分享] 教宗方濟各自上任訪聖母大殿28次
筆者今天無意間看到一篇報道;適逢在另一作者的建議下進行「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便覺得這篇報道更有意思,特意翻譯與各位讀者分享。 [embed]https://www.dropbox.com/s/itz2e1exsc6ov8o/%E8%81%96%E6%AF%8D%E5%A4%A7%E6%AE%BF_2.jpg?dl=0[/embed]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三日:瑪利亞,主之婢女
第三日:瑪利亞,主之婢女(12月2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二日:瑪利亞,充滿恩寵者
第二日:瑪利亞,充滿恩寵者(12月1日)
[聖母無染原罪九日敬禮] 第一日:瑪利亞,新厄娃
教會於12月8日慶祝聖母始胎無染原罪慶日,《樂山樂水》一眾作者誠邀各位一同準備這個瞻禮,讓我們一同以虔敬與敬愛的心,敬禮我們天上的慈母。 【更新】曾有讀者來函發問,九日敬禮應由11月29日還是11月30日開始、問內文的日期是否有誤。經請教神父後,九日敬禮可以完結在慶節前一天,或是慶節當日亦可。《樂山樂水》的九日敬禮則取後者(完結在慶節當天),各位讀者可自行決定開始日期。 第一日: 瑪利亞,新厄娃(11月30日)
[文章分享] - 基督徒依照教會訓導選舉代議士的責任
自從湯漢樞機早前發出呼籲,提醒信友在投票時需考慮候選人會否支持一些有問題的法安時,不少人藉詞攻擊湯樞機。最令人不解的是,其中不少是青年信徒。在網上的討論中,發現他們對教理、性別認同、個人自由、社會公義等都有偏差的理解,都被世俗的相對主義所影響。不少人都掉進了教宗所警告的「 相對主義的獨裁」( Dictatorship of Relativism) 這陷阱中。 公報報第3744期第10頁刊登了一篇文章,筆者認為作者點出了問題的核心,並且解答了好些網上的論點在誤導說湯樞機沒有就大陸教會被逼害發言。 重點 及[點評] 《基督徒依照教會訓導選舉代議士的責任》 作者:余睿章 (原文請看公教報) 湯漢樞機於十一月六日發表牧函,呼籲信友在各級選舉中,「考慮候選人對於家庭和婚姻議題的立場,作為選舉議員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
內外對話:離家出走 (又一笑話)
前天晚上,外子突然和筆者說要離家出走。。。 外:我想落一陣街,請照顧BB (BB 已經熟睡)。 筆:係唔係我又做錯事?? 你要離家出走??
耶穌的愛不止在木頭上
又到星期五,我們都會在這天紀念耶穌基督為救贖我們而受苦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亡;教會邀請我們在這天守小齋,克己默想基督的苦難。 我們很多時都會說,耶穌基督為我們而死,全因為愛;有些比較好動的朋友更會熱血地唱着《愛是不保留》這首歌,去宣揚基督的愛有多深,內容最主要是說基督因為愛我們在「木頭」上流血而死,每一滴血都是愛的標記,直至萬世萬代(歌詞請 按此)。然而,筆者認為基督的愛不止在「木頭」上,而是在每間天主教聖堂的「小櫃」中。 [embed]https://www.dropbox.com/s/pimzcgifg2xgiqw/20151030_1A1.jpg?dl=0[/embed]
聖路易及澤莉馬丁(Louis and Zélie Martin)-被冊封為聖人的夫婦
一星期多前,2015年10月18日星期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冊封4位新聖人,包括聖女小德蘭(St. Teresa of Lisieux)的雙親路易.馬丁(Louis Martin) (1823-1894) 和澤莉.馬丁(Zélie Guerin) (1831-1877) ,以及維琴佐.格羅西(Vicenzo Grossi)神父和無玷始胎聖母的瑪利亞(Maria dell’Immacolata Concezione)修女。相關的中文報導可參考 梵蒂岡電台。 路易及澤莉.馬丁夫婦(Louis & Zélie Martin)相識以前都曾希望進入隱修院,但天主的旨意引領他們成為各自成為鐘錶匠和蕾絲工藝師。他們婚後生了9名子女,但只有5名平安長大,當中包括聖女小德蘭(St. Teresa of Lisieux)。
誦讀隨想: 別把天主恩寵看作理所當然
Prudence今天(10月26日)早上看了日課的誦讀,以當中的讀經與教父書信作默想,獲益良多,因此想與各位讀者分享。以下亦只是小女子的一些愚見,可能獻醜但也值得分享。 有位神父曾經對Prudence說過,日課中是一個寶庫,即使只是平信徒、即使我們並不是獻身修道,也鼓勵一看,以這些教會的珍寶來歌頌讚美天主。
聖柱聖母:聖母的「分身」顯現
今天教會紀念聖柱聖母(Our Lady of Pillar)的慶日。Prudence對聖母有特別的敬禮,因此也想與各位讀者分享這個美麗的慶日。
玫瑰聖母慶日有感:玫瑰經是最強的「武器」
每年的五月和十月,都是教會特別尊敬聖母的兩個月份。昨日(10月7日)教會慶祝玫瑰聖母瞻禮的慶日,亦是很好的機會去提點我們 — 作為天上大父、聖母媽媽的子女 — 為何要頌唸玫瑰經。
聖熱羅尼莫的誘惑
今天是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 的瞻禮,他最出名的事蹟就是按教宗聖達瑪穌的指示,將聖經翻譯為拉丁教會一直使用的拉丁通行本 (Vulgata)。不是每個教友都翻譯聖經,但聖人對抗私慾偏情的決心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聖德。
聖彌額爾總領天使
今天是9月29日,按羅馬禮普通形式的日曆是紀念三位總領天使:聖彌額爾、聖加俾額爾、和聖辣法厄爾天使 (St. Michael, St. Gabriel and St. Raphael the Archangels);而按羅馬禮特殊形式的日曆則是紀念聖彌額爾天使大殿的祝聖,當然也是特別紀念聖彌額爾天使的。至於在特殊形式,另外兩位總領天使有自己的紀念日。
卑微而偉大的瑪利亞
若望福音2:3-4 酒缺了,耶穌的母親向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回答說︰「女人,這於我和你有甚麼關係?我的時刻尚未來到。」 路加福音8:20-21 有人告訴他(耶穌)說︰「你的母親和你的兄弟站在外邊,願意見你。」他卻回答他們說︰「聽了天主的話而實行的,才是我的母親和我的兄弟。」 很多信友讀到這兩段福音的時候,或許都有類似的感覺︰為甚麼耶穌對他的母親好像不太禮貌呢?或有人會以此作為理據,認為瑪利亞不應有「聖母」的地位。其實,這兩段福音並沒有貶抑聖母,卻顯示了她的地位和聖德。
在分心時也不要放棄祈禱
很多新教徒,甚至有些天主教徒都以為唸一些既定已編寫好的經文不是自己的祈禱,自創的禱文才是更有效的真正的祈禱。然而這種論調忘記了我們的祈禱不單是個人和天主的交往,而更可以將個人帶到整個教會團體中,在基督的身體中和她的頭共融。 最高等級的祈禱自然是彌撒聖祭,然而作為教會公共祈禱的神聖日課,也是教會一種極高尚的祈禱方法。而很多常用的禱文如天主經、聖母經、三鐘經、守護天使禱文等等都是教會歷史洪流中的結晶,是慈母教會留給我們的寶物,能夠幫助我們在信德及愛德中成長。對於容易在祈禱中分心走意的信友,這些已編寫好的傳統經文更能夠幫助我們祈禱,將我們的祈禱由個人帶到普世教會。而且對於祈禱的初學者來說,不用思索祈禱「該說甚麼」也是幫助他們省卻了思慮,因為這些禮儀、這些傳統禱文往往已包含了我們祈禱中一切的心情、需要、及讚美。
該送什麼生日禮物給聖母?
得悉《樂山樂水》的活躍作者外遊,而Prudence又是典型的現代大忙人,太久沒寫文章,該時候執筆獻醜了。 今天教會慶祝我們天上母親的生辰紀念。Prudence早上參加了一台很圓滿的彌撒,在神父獻上聖祭時也獻出自己一天的開始,實在圓滿。
聖詠83隨想
PROTÉCTOR noster, áspice, Deus, et réspice in fáciem Cristi tui: quia mélior est dies una in átriis tuis super mílla. Psalm. Quam dilécta tabernácula tua, Dómine virtútum! concupíscit et déficit ánima mea in átria Dómine. —-Ps 83:10-11; 2 天主,我們的護盾,求你目睹,請對你的受傅者予以回顧。 的確在你的宮庭逗留一日,遠勝過在別處逗留千日。 答:萬軍的上主,你的居所是多麼可愛!我的靈魂對上主的宮庭渴慕及緬懷。 —-聖詠84 (83):10-11; 2 剛剛過去的主日,按羅馬禮特殊形式是「聖神降臨後第14主日」。進堂詠選自聖詠84(83)。 人生在世,有著眾多的事務需要我們處理;在這些事務中,我們都要做著很多的決定。然而在這些決定中,我們有沒有像以上聖詠的作者般,以天主為最高的依歸? 很實際的例子:我們旅行時會否寧可參與主日彌撒而放棄參觀某些景點?我們會不會為了準備考試而不去聖堂?為了睡多一小時?
一次告解聖事的感想
記憶是一樣可以很有趣,可以很甜蜜,但也可以是一個惡夢。而往往最影響我們的記憶,正正是那些我們不希望回憶的事。 剛剛早前我們過了聖若望.維雅納的瞻禮 (St. John Vianney, Cure d’Ars),他為甚麼是堂區神父的主保呢?因為他明白天主的意思,理解司鐸的職份,關心他的教友,為他們苦己做補贖。佔他的牧民工作一個很大的部分就是聽告解。他有聽告解有特別的神恩,可以在懺悔者未說來之前,或懺悔者刻意隱瞞的事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有次他還更正一個懺悔者,指出他說三十年沒有辦告解是錯的,而是三十三年沒有辦告解。 你問:「老實說,三十年前的罪和我們現刻有甚麼關係?事情都過了這麼久,還提來做甚麼?」很教理的回答是,我們的罪如果沒有被赦免,也一直將存留,也在我們的審判時決定我們的最終歸向:天堂還是地獄。所以,告解給予罪赦的恩寵,讓人能夠重獲因領洗後的罪而失去的寵愛(sanctifying grace)。然而,筆者這次想由一次個人經驗來看一看告解的另一種恩寵,也是告解針對人性的一面。
天主的旨意與人的痛苦
筆者上次分享到一位神父的講道,當中說到我們的生活要 讓天主、讓基督掌權;其實簡單一點來說,即是按天主的旨意。
基督徒生活中 誰在掌權?
筆者傍晚參加平日彌撒,短短的兩分鐘講道,但已獲益良多,同時筆者筆癢想與各位讀者分享。神父指,一個國家與君王的權能是不能分開,而將這個概念放到天主的國(天國)的話,亦是同樣的「原理」。
劉偉傑神父講道分享
澳門教區劉偉傑神父慷慨地讓我們轉載他面書的一篇講道詞。 天主造人,百花齊放,有啲係文青,書卷氣濃啲;另一啲係工青,鋼水灰水味又重啲,總之各適其適,行行都出文狀元,武狀元,所以舊時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啲咁既尊優祟優既心態呢,都咪話埋沒左唔少才華洋溢既細路。不過,過猶不及,書總要讀,字緊要識,否則既話,人文素養,溝通會意,傳統智慧,都無法子培養傳授落去。因此,普及教育,杜絕失學,係天大既使命,責無旁貸。
我讓主保聖人吃醋了!
你喜歡自己的聖名嗎?你認識自己的主保聖人嗎?你和他有沒有甚麼特別的經歷?而我,則曾經讓他吃醋。 筆者自幼領洗加入教會,父母為我取聖名為「安德肋」(Andrew)。我有意識以來,只知道Andrew是我的英文名,也知道這位聖人是耶穌親自揀選的宗徒之一,但對他的生平實在認識不多,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對此名字產生厭倦,真想把它更換掉呢!
在聖堂的衣著爭論
近一兩天看到陳德雄神父在聖堂貼了一首打油詩在聖堂,內容大概是提醒教友去聖堂時要衣著端莊。本來這首打油詩也不是甚麼新東西,而內容也沒有甚麼新穎之處;但這樣的一篇打油詩竟然吸引到一些「高登仔」及好一些其他教會外的人士討論,認為這樣的衣著規定守舊云云,筆者倒是對他們忽然的關注感到有點驚奇。
黑色幽默 請為聖召祈禱
不容錯過:李斌生主教的「身體神學」課
本網誌幾位作者也同樣參加了的課程,內容精彩生動,不容錯過。六講是連續的,不一樣喔!希望大家也能參加^o^
聖召與聖召彌撒
早前有不少朋友廣傳對上一期公教報的一篇投稿,是一位名叫 「海星」 的讀者所分享的文章,很有共鳴,令筆者也想作出(遲來的)評價。
如果這個世界有天主…
早兩星期前,印度七旬修女遭輪姦,轟動全球,令人十分痛心。過了一段時間,彷彿全球的人已經漸漸忘記,但這篇遲來的文章,希望能在四旬期最後幾日分享Prudence的想法,並好好反省與默想。
伯多祿的軟弱
不知不覺,距離逾越節三日慶典只剩兩、三日,未知各位準備好心神,默想我主基督的受難、死亡與復活呢?
聖母領報(天使報喜)二
續 前篇 細心的讀者大概亦能察覺到在此畫面的左邊有另一個場景。左邊綠油油的花園內有一對男女,以及一位天使在空中,看似與屋內天使報喜的場景沒有特別的關係。然而,大部分藝術歷史學家相信,左邊正描述創世記中原祖亞當因受了厄娃的教唆吃了禁果後,被逐出伊甸樂園的境象。目的是與屋內瑪利亞答應天主邀請作耶穌的母親作一個強烈的比對。因聖母領報是整個耶穌基督救恩史開始,而原祖的過犯也正是耶穌要拯救世人的原因。
別人的小朋友望彌撒---還在哭!
早前《樂山樂水》有幾篇文章都是關於嬰幼兒在彌撒的表現,有讀者說: 幼童參加彌撒,無可避免地會發出聲音 (有時只是輕量的聲音),有些教友很接納,有些則會面露不悅之色,他們認為小朋友干擾彌撒安靜的氣氛,甚至我聽過有些服務人員會 “趕人" ——真的是 “趕",而不是好言相勸 —— 令很多父母難堪和苦惱。 作為教友,我們應如何面對在禮儀中哭鬧的小孩子?在討論實際做法前,請容許筆者先討論教友望彌撒應有的心態,才再分享一下筆者的實質建議。 其實香港的教友很多時都有種潔癖,或對彌撒有種錯誤的觀念,引致他們認為彌撒中要一粒聲也沒有。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反問自己,為甚麼彌撒要保持安靜。而這個問題的基礎是:甚麼是彌撒。讓我們重溫這基礎教理
聖母領報(天使報喜)一
本星期三 (3月25日)是聖母領報慶日 Feast of the Annunciation就看看一篇相關的文章,讓我們在這四旬期,好好反省自己的生活吧! 聖母領報 (拉丁文 Annunciatio)是玫瑰經歡喜一端所默想的事蹟,是有關天使加俾額爾向童貞女瑪利亞宣告她將因聖神懷孕並誕下救主耶穌。這個慶節最先出現在拉丁教會是在第五世紀末教宗 Gelasius 的禮書《 Sacramentarium》但這慶節很可能源自五世紀中的厄弗所大公會議﹝第四次大公會議﹞。
五個你一定要懂的嬰幼兒靈修
前一兩天,樂山樂水的另一位作者寫了兩篇文章,提到小孩子望彌撒的問題,引起好些討論( 前篇 和 後篇)。既然大家都關注小孩子的信仰培育,那筆者又加入這討論。 就和我們大人一樣,小朋友平日沒有靈修,彌撒時自然不知所措。所以筆者想介紹幾個作為家長必定要懂的靈修。這幾項都是由小朋友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做的。當然,以下的靈修是很需要家長們的實際參與的。 1. 降福你的孩子 現代教友對「降福」這概念不太熟悉。但如果我們看拉丁文 benedicere ,直譯就是 speak well ,說好說話。天主向人 benedicat 就是降福人,而人向天主 benedicant 就是讚美天主。 天主的說話就是降福 (當然最大的降福就是祂的聖言降生)。最常見當然就是主教神父藉著他們神品聖事,代表天主降福教友。
再談小朋友望彌撒
上篇 講到小朋友望彌撒的問題,筆者指出了讓小朋友在彌撒中玩玩具等行為有十分大的隱憂存在。這一篇就講一些建議努力讓小朋友參與彌撒。
小朋友望彌撒?
筆者近幾年看到越來越多父母帶著小朋友一起去聖堂參與彌撒,這原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卻看到很多家長為了讓小朋友在彌補中保持安靜而「各出奇謀」──包括給他們看故事書、畫畫、玩玩具、玩手機等等。這原意(讓小孩在彌撒中保持安靜)其實是好的,但在筆者旁觀卻覺得這種方式會造成很大的問題。 -)小孩失去了參與彌撒的意義 參與彌撒的習慣應該從小培養,讓小孩子從小學習彌撒中的禮儀,知道彌撒中到底在做什麼是很重要的。可為了讓小孩安靜而給他們玩玩具,讓他們做和彌撒完全無關的事情,小孩也不能算是在「參與彌撒中」,更讓小孩從小培養了「人在而心不在」的習慣,同時亦為長大後如何教導小孩專心參與彌撒增加難度。
愛消費:慶祝‧炫耀‧紀念日
預祝白色情人節快樂!(說穿了,又是商家哄大家花錢心思的日子吧!)=P 希望您的錢包還未淌血吧。 一個月前的情人節,不論在主流傳媒, 社交網站,街道上,商舖中,也得使人清楚那天是這個歌頌愛情大日子。按主流報章雜誌所轉述團購公司Groupon於全球17個國家就情人節消費行為的網上調查(筆者還未能找到原文,所以還是半信半疑。網絡的假新聞太多了):香港的消費金額冠絕全球,平均花費約HK$1,430港元(184美金)來「慶祝」。網上也不乏男士的訴苦文章,聖誕節、新年、西方情人節、元宵、白色情人節,生日(新曆+舊曆)、相識周年,拍拖周年,結婚周年,就是一個個打劫、頭痛表示愛意的日子。
原來我是富翁:你活得快樂嗎?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說一個筆者的小故事吧。曾經,很希望每天都有專車接送,或是坐的士點對點,不用擠上公共交通工具。每天離家,把手揮一揮,就上車,然後輕輕鬆鬆的上班去,放工亦然。數年前一次意外,真的使這幻想成真。
基督的苦難安慰我
之前提到,我們的信仰 不是心靈雞湯,因為我們信仰的安慰不是在於消除人生的一切痛苦:世間的痛苦只有在基督第二次來臨時才會完全被除去;我們的安慰在於一個會和我們一起受苦的天主。
心靈寄託?
很多時我們都聽到很多教外人說,信教能讓人心靈有所寄託,其實也有不少教友有這個想法,覺得信教後能讓自己遇到困難時有點寄託。筆者不評論其他宗教,但如果我們回到我們的大公信仰: 大公信仰不是一種心靈寄託。 OK,其實可以清楚一點,如果一個人是單單為了心靈寄託而跟隨大公信仰,他很大機會 1)感到很多規條,很失望,因為信仰不會自動解決他生命中的難題;或 2) 只是聽信仰中他合聽的部分,其他的他就當聽不到。 然而,大公信仰可不是一碗心靈雞湯,大公信仰是一碗苦口良藥。
做個告解真漢子
之前我們看到, 柏克樞機認為要推廣男性新福傳,告解聖事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可惜地,告解聖事對現代教友是一個一年辦兩次的尷尬時刻,所以大伙兒都選擇在堂區將臨期及四旬期的團體悔罪時,像新年排年宵一樣逼逼逼,好像大家一起逼便沒有那麼尷尬。\n\n \n\n但這個真的是辦告解的好方法嗎?
與柏克樞機的訪問.三:男性新福傳的出路
柏克樞機:對。 **一個重新吸引男人投入的方法就是恢復禮儀的尊嚴。當男人看到神父必恭必敬地以基督之名行動就會有所回應。男人不會因為神父搞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表演而有所回應。以一個恭敬的方式獻彌撒在整個教會史長久以來都在吸引著男人。 我們需要給男人有關彌撒本質的教理培育。就如我所提到,教理培育一直都很差,尤其是男人的教理培育。 對男人的教理培育及恭敬地舉行彌撒可以造成很大的改善。 明顯地很多男性在回應著羅馬禮的特殊形式,就是梵二改革前的禮規。
與柏克樞機的訪問.二:教會及男性新福傳
柏克樞機: 教會變得非常女性化。 女人當然是很好的。他們很自然會回應邀請而活躍於教會。除了神父以外,至聖所變得全是女人。 很多地方的堂區的活動甚至禮儀都被女人影響而變得非常女性化,而使男人都不想參加。
與柏克樞機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柏克樞機:我認為在過去這50年左右,男性對於在婚姻聖召,及整體在教會的生活都有所困惑。這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由1960年代開始攻擊教會及社會的極端女性主義使男性被邊緣化。"
忘記現世的基督徒
A martyr is a man who cares so much for something outside him, that he forgets his own personal life. (The Flag of the World, Orthodoxy by G.K. Chesterton) G.K. Chesterton 簡單地說出了殉道者及自殺者的分別。他解說殉道者極度關注他個人生命以外的一些事物以致他忘記自己的生命;相反一個自殺的人就是只注視自己生命,毫不關心自己生命以外的事以致他將全世界拋棄。
GKC 隨想
泰澤祈禱之我見
早前 提到 有聖召活動,有網友提到這不是「泰澤共融祈禱」。我腦海中第一樣出現的是:「為甚麼『泰澤祈禱』好像是預設了的祈禱模式?如果不用這模式就要特別提出來?」甚至退一萬步來說,為何要用「泰澤祈禱」?利申,筆者曾經在中學及大學初期也頗為支持「泰澤祈禱」,但現在筆者對這種祈禱方式頗有保留。但在談個人觀感之前,一個簡短的介紹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