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教區劉偉傑神父慷慨地讓我們轉載他面書的一篇講道詞。
筆者一直十分敬佩劉鐸,他學富五車,字字珠璣,利用靈巧的粵語將天主的道理講得活靈活現。以下是劉神父在 2015年7月3日澳門粵華中學中的講道詞。筆者所加的 重點 及[註釋及少少反省]
粵華中學鮑思高瞻禮
舊陣時啲讀書人呢,總係鍾意寫下啲雋言雅語,而有篇叫「警世賢文」既著作呢,收集左好多教人勤奮上進,鞭策自強之類咁既詩句。咩野「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咩野咩野「學海無涯」等等,係啲你同我歷代莘莘學子,左耳入右耳出,可以直頭話係水過鴨背既經典名句,亦都係呢,歷代老師家長,不厭其煩,想將佢地,由右耳塞返入我地左耳,好似塞北京填鴨,或者係餵法國鵝肝醬咁款,想灌輸番俾我地既呢啲古老格言。成效有幾大,多多小小都睇自己做化,生唔生性,同埋,根本唔係個個胸口有咁多墨水加嘛;天主造人,百花齊放,有啲係文青,書卷氣濃啲;另一啲係工青,鋼水灰水味又重啲,總之各適其適, 行行都出文狀元,武狀元,所以舊時什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啲咁既尊優祟優既心態呢,都咪話埋沒左唔少才華洋溢既細路。不過,過猶不及, 書總要讀,字緊要識,否則既話,人文素養,溝通會意,傳統智慧,都無法子培養傳授落去。因此,普及教育,杜絕失學,係天大既使命,責無旁貸。

上海復旦大學同北平輔仁大學既創校人,馬相伯先生,就曾經咁樣評價,同埋分析鮑思高神父,話佢呢位聖人,本身就係一個失學兼喪父既「雙失」窮人,從細長大,半功半讀,佢勝在體力充沛,襟捱襟餓,悟性高強,文史哲理,入耳成誦,過目不忙,成為左一位神父之後,一心一德,以救濟失學幼童為己任。
不過,講就天下無敵,做起黎呢,就那怕有時有心無力。試問:失學兒童,俯拾皆是,邊度有咁多校舍俾佢地呀?無。邊度黎咁多經費?唔知。搵邊個幫手教?又無人。咩野都無,咁點樣謀求教育普及呀你話? 原來,鮑思高所謂既謀略,或者策略,並唔係出於自私自愛,滿足自己大展宏圖既意願;而係因為佢民胞物與,愛同胞,真心真意,泛愛眾人;佢愛人,因為佢體會到上蒼造物之心;中國易經有句話:「有天地,然後有萬物」,之但係天地萬物本來都係空虛混沌,正式係本來無一物既,係靠造物主同人類,一齊合作,化育大地眾生,修理整治,咁樣,區區校舍經費師資,以至後來什麼教區、耶穌會、慈幼會、母佑會,諸如此類既辦學機構,就算遍地開花,桃李滿門,相比起天主佈置日月星辰咁既創世工程,簡直係濕濕碎啦。「造物主,心既欲之,何難之有?」 馬相伯校長,因此鐵定,鮑思高唔係一位普通既教育家,而係一位上體天心,下察民情既聖人,因此佢開展既慈善事業,無往不利,如有神助。無左鮑思高,怕且你今日都唔會係粵華讀書;不過無左天主,恐怕我地連抖氣都無得抖。
今日禮儀既德訓篇話:「你若羨慕智慧,就應遵守誡命;在各種困苦中,多多忍耐」[德訓篇1:33; 2:4],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真金不怕洪爐火,烏雲亦遮唔住太陽,只要好似聖保祿係第二篇讀經話齋:「係一切事上,以懇求同祈禱,懷著感恩之心」[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4:6], 好似福音咁話,變返到好似一個細路仔咁,以天真無邪,坦蕩蕩既心懷,同天主表白心跡既話,自然就能夠獲得超乎想像既平安,好似鮑思高神父咁,行事處世,雖歷風浪,都會無愧於心,雖死猶生。
「敬畏上主,係智慧既開端」[聖詠111:10],但係要完成人生路,仲需要披荊斬棘,希望大家努力。
+劉偉傑神父
這講道的最後令我想起劉偉傑神父晉鐸當日他的分享。他跟張心銳神父還年少時真的是坦蕩蕩地向天主表白心跡,要為主獻身成為司鐸。結果天主的確豐厚地賞賜了他們倆。天主對他們的賞賜不單是給他們兩人,而是造福了我們這些教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