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
聖本篤瞻禮
聖本篤生活在公元五、六世紀,在一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其實我們不也是面對相似的問題嗎?我們舊有的社會秩序在崩潰,取而代之的是令人失去希望的文化。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基督徒,和一千五百年前的基督徒,其實也在面對相似的問題:我們在忘記天主的文化中能夠活出信仰嗎?我們還能對未來抱有希望嗎?
聖本篤對這樣世代的回答是:先退到曠野尋找天主、與志同道合的基督信友建立團體互相鼓勵。以基督信仰團體為核心,同時向世界開放接待那些尋找天主的人,向那些找尋真理的人介紹走往基督之路,幫助那些在生活中有需要的人。本篤會的格言是 Ora et labora 「祈禱與工作」,在俗世生活的我們也需要記得我們的生活是由祈禱與工作交織而成。
良十四世談聖樂
教宗良十四世指出多聲部作品中每個聲部各自有不同的旋律,在和聲中不斷互動。各聲部有時看似衝突,之後又會有完成終止,而它們都是在追求合一。教宗說:「多聲部作品在各自不同中的動態合一,就好像我們於聖神的指引下的共同信仰旅途。」
和教宗一起咏唱祈禱 - 彌撒禮成
學習如何用拉丁文回應教宗的降福 V. Dominus vobiscum R. Et cum spiritu tuo
V. Sit nomen Domini benedictum R. Ex hoc nunc et usque in saeculum
和教宗一起咏唱祈禱 - 天皇后喜樂
和教宗一起唱《天皇后喜樂》傳統拉丁聖詠
被消失的歷史——五旬節八日慶期
很久前提過一段歷史,教宗保祿六世於1970年的五旬節﹝即聖神降臨節﹞後的星期一如常去舉行彌撒,在發現祭衣顏色竟然變成了綠色後,才驚覺自己竟然在禮儀改革中廢除了五旬節八日慶期。
其實1960年代的禮儀改革其中一個致命的地方就是,以一些「專家委員會」去決定整個禮儀的路向。在研究禮儀中,學者專家當然身負重位,但當十數個專家去決定教會二千年來自然有機發展的禮儀要如何改變的時候,那就是最違反禮儀發展本質的事情了。
和教宗一起咏唱祈禱 - 天主經及成聖聖體後禱文
剛剛才發文分享了宗座聖樂學院的兩段額我略聖樂的教學片。想不到不夠一天,又有新的片段。最新的一段片段是天主經後的禱文。
筆者在這裡添加了相對應的中文彌撒經文,讓不熟悉外文的讀者比較容易跟着祈禱。
和教宗一起咏唱祈禱 - 聖號經及天主經
羅馬的宗座聖樂學院製作教學片,大家可以輕鬆地和教宗一起學習詠唱祈禱。
Habemus Papam! 我們有教宗了!
教宗選舉的第二天下午中段,西斯汀小堂的煙囪冒白煙,那就代表在四輪的投票後,樞機們選出了普世教會的第二百六十七任教宗。執事樞機宣報新教宗是 普雷沃斯特樞機 (Cardinal Prevost),取名良十四世。
老實說,一直都沒有預期過會出現美國人的教宗。靜下來回想一下剛剛發生的事,以下是筆者對教宗良十四世的初步想法
[圖片故事]教宗選舉2025 - 第一天
第一天的教宗選舉比預期遲了完結,但一如大家所料都是以黑煙作結,未有結果。筆者和大家分享一下幾張直播截圖。
《停止禮儀戰爭》-- 郭德麟總主教文章分享﹝下﹞
郭德麟總主教:每一個大公會議後的教宗,由保祿六世到方濟各,對修正禮儀陋習及犯規的呼籲,到了平信徒的日常生活層面基本上都毫無效果。我們必須要有所行動。熟悉傳統拉丁彌撒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它也提供了一條道路防止斷裂性詮釋,也是本篤教宗提到的:「:「《羅馬彌撒經書》的兩種版本,彼此間並沒有矛盾。在禮儀歷史中,只有不斷成長和演進,卻從沒有決裂。我們的前輩所視為神聖的事物,對我們而言,仍是神聖和偉大的,它們不可能突然被完全禁止,甚或被認為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