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廷
教宗是誰
聖巴爾納鐸寫給教宗尤金三世:「但你並不是其他主教的領主,而是他們中的一位、也是那些愛天主並敬畏天主的人當中的一位兄弟。然後你要考慮到你應該要是義德的模範,聖德的鏡子,慈悲的規範,真理的確認者,信仰的守護者,萬民的導師,基督徒的領隊」
宗座出缺的幾件小事
教宗亦是人,有一天要走完在現世的道路。一個教宗去世﹝或極少數地退位﹞,直到有下一個教宗時,這段時期就是「宗座出缺」。拉丁文稱作 sede vacante ,字面就是座位空了,因為羅馬主教的座位暫時沒有人了。 以下想和大家一起以信仰的目光去看有關宗座出缺的幾件小事。
教宗選舉其實已開始
陳日君樞機提出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在邊緣地區的年老樞機怎樣能夠準時出席?教宗方濟各正式死亡時間為星期一早上七時三十五分,然而雷樞機決定第一次會議竟然是第二天星期二早上九時。連二十六個小時都不夠,身處羅馬或歐洲的樞機們究竟有多希望將非洲、亞洲、南美洲的聲音關在門外?上網一查各地飛往羅馬最快的航班需時多久:澳洲悉尼要22小時、智利要15小時、日本要差不多15小時。非洲看似很接近歐洲,但由於未必有直航,畿內亞要飛往羅馬可能10個小時。這個是單計航程,還未計算前後的交通、安排等等。
我看教宗方濟各
既然教宗方濟各已過身,為何筆者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呢?因為他不是第一個教宗,而如果天主還未第二次光榮地來臨,他都不是最後一個。筆者希望大家能夠以信理的眼光去看教宗方濟各,也同信理的眼光去看下一位教宗。 教宗不一定是聖人、聖人也不是不會犯錯。相反,聖人只是在不斷跌倒卻繼續依賴天主仁慈去悔改的人。方濟各是否在天堂?還是在煉獄?這都不是我們要考慮的事情。在此時此刻,作為信友,我們的工作是繼續為教宗方濟各的靈魂祈禱。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望主賜爾等永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
復活節——為教宗方濟各的靈魂祈禱
他們是教宗,無論他們是好是壞,他們都背負了帶領教會的重擔。有些人做得很好,有些人做得很差,天主自然會向他們算帳。作為教友,我們特別為他們靈魂的得救祈禱,願天主仁慈寬待他們、願天主接納他們的靈魂。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望主賜爾等永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 保祿宗徒寫信給格林多教會時,更加諷刺死亡:
『死亡! 你的勝利在哪裡﹖死亡! 你的刺在哪裡﹖』死亡的刺就是罪過,罪過的權勢就是法律。感謝天主賜給了我們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獲得的勝利。(格林多前書15:55-57) 在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讓我們為教宗方濟各祈禱。願聖子復活的光,照耀方濟各教宗。
[讀者來函]公教會內的國際戰線
編註:這是一名網友的分享,原文的連結在 這裡。
對梵二的憧憬?
很明白每人也懷勉過去,畢竟十多二十歲正是建立一個人理性思考及個人認同很關鍵的時候。
一如陳日君樞機 (Cardinal Joseph Zen) 所言,教會的大公會議不可能反對之前的大公會議。今日的聖神打倒昨日的聖神是不可能的。
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年代,探化信仰於教宗本篤十六世年代,在教宗方濟各年代已不再年青的平信徒而言,我們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是沒有憧憬的。憧憬是對將來的寄望;然而,對已發生的事,我們懷有的不是憧憬,而是回顧及反省。
聖教會有關無神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之訓導
基於救主耶穌的聖訓 (瑪竇福音18:17;路加福音 10:16;若望福音21:15-17),全體天主子民均有義務,敬重地服從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基督之名,關於信仰及道德的訓導 (希伯來書13:17):
聖教會有關無神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之訓導 # ( PDF 中英文版)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文獻{{ double-space-with-newline }}還該提到另一種無神論。這類無神論將人類解脫的希望。特別寄託於經濟及社會解脫。這類無神論認定宗教本質上便構成人類解脫的障礙。在他們來說,令人神往於騙人的來世生命,等於使人對建設地上的王國毫不努力。因此,這類無神論者,一旦取得政權,便激烈反對宗教,並運用政府擁有的強制權,尤其在青年教育上,從事傳播這類無神論。忠於天主及人類的教會,對這種違反人類的共同思想和經驗,並貶抑人性天賦尊嚴的萬惡理論及行為,現在一如昔日,不能不以沉痛心情,極其堅決地加以擯棄。 {{ double-space-with-newline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 Gaudium et Spes 牧職憲章, 20-21
《天主教教理》{{ double-space-with-newline }}教會在現代已揚棄那與「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聯合的極權主義及無神主義。此外,教會也拒絕「資本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把市場的法則視為比人的工作更重要的作法。只憑中央企畫來控制經濟,將敗壞社會關係的基礎;經濟的控制專憑市場的法則,並不能實施社會主義,「因為很多人性方面的需要,並不能由市場來獲得滿足」。需要按照正確的價值等級,並為了公益,鼓勵一種市場和經濟創業活動的合理控制。{{ double-space-with-newline }}–《天主教教理》第2425號,亦參考 第 2423-2428號
教宗方濟各(在位:2013年- ){{ double-space-with-newline }}「正如拉辛格 [本篤十六世] 所說,[馬克思主義跟基督宗教之間]莫大的差異在於,兩者對救贖到底如何來臨,有著深不可測的分歧,更遑論馬克思主義,宣稱要建立人間天堂、使人在現世便得到救贖…… 因此,為了在意識形態權力的壓抑下,捍衛人類和人作為人的意義,必須從今起,重新建立人對天主的服從,並以此制衡人對國家政權的服從。」{{ double-space-with-newline }}–方濟各教宗,「前言」,本篤十六世《信仰與政治:選集》,依納爵出版社,2018年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論教會及性侵醜聞》 (3/3)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公布了一篇文章,內容論教會及在她內的性侵醜聞。筆者按文章本身的分法,分為3 部分刊登。 重點 及[感想]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論教會及性侵醜聞》 (2/3)
本篤教宗:一如我剛剛嘗試闡述的,在1960年代出現前所未見的激進主義中,基督信仰的道德觀念也在長時間醞釀及持續進行的過程中瓦解。 教會在道德訓導方面的權威在瓦解,自然地影響教會各方面的範圍。單為回應方濟各所邀請各國主教團主席所聚集而進行的會議而言,我們現在集中討論司鐸生活以及修院生活的議題。有關在修院中培育司鐸職育的問題而言,的確出現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