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ite conformari huic saeculo, sed reformamini in novitate sensus vestri ut probetis quae sit voluntas Dei bona et placens et perfecta. (Rom, 12. 2)
「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 應以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什麼是天主的旨意,什麼是善事, 什麼是悅樂天主的事,什麼是成全的事。」(羅馬書 12:2)
聖保祿以這樣的說話勸勉羅馬人及整個信友團體,正正就是提醒我們在內的基督信徒:我們不可以配合 ( con- form ari) 世俗的形態,卻要以基督的形態重新整合 ( re- form amini)。這種以基督為目標的革新是困難的,當中的痛苦不是由於基督缺乏慈愛,而是在於我們本身因原罪而有的私慾偏情,使我們不以天主的旨意 (voluntas Dei) 1 為優先,而單顧自己的意願。
然而基督的慈愛則是聖言 成了血肉,行走於巴勒斯坦講道及行奇蹟,以 自己的身體 經歷聖周五的苦難, 赤身露體 的被釘在十架上死,最終替我們取得 光榮復活的身體。 基督是真人真天主,祂的慈愛不是流於智者的說話,而是 血血肉肉的救贖。因此,保祿宗徒才大膽地說:「我們怎樣帶了那屬於土的肖像,也要怎樣帶那屬於天上的肖象。」(格林多前書 15:49)
我們的身體直接影響我們的復活、我們的救贖。
筆者這幾天收到朋友、讀者的邀請,就某「平信徒」專頁分享、大專聯會 2 的網誌《曙暉》的一個有關同性戀系列作回應,尤其集中在信理和倫理作回應。只要打好這兩個範疇的基督,它們的應用——即牧民 3 ——就能立竿見影。
筆者執筆之時,該系列剛出了兩篇( 一、 二),現找重點來回應。但在正式回應之前,筆者認為有必要為整個討論定義清楚。
罪: 違反天立意願的行為。由於天主是愛及智慧的根源,罪必然是違反愛及理智的,也違反人的本性 (nature) 及尊嚴。例如我殺人,我便違反了被殺者的人性尊嚴、我在太太工幹時跟另外的女人姦淫,就是違反了人類性的本性:夫婦間愛的結合和生育。
私慾偏情: 對罪惡的依戀,原罪的後果。本身私慾偏情不是罪,但它卻引誘我們犯罪。洗禮能洗去原罪,這私慾偏情卻是沒有洗去的剩餘 (residue of sins),它使我們傾向肉身而忘卻靈魂及天主。因此它是違反理智的,也是違反愛的。信友不是要配合與生俱來的私慾偏情,而是要以基督為目標,靠着基督的力量不斷悔改更新自己,以達之完滿。
貞潔: 貞潔不是單純的做「處女黨」或要對性行為感到「靦腆」,而是將天主給予的性和我們的身體、靈魂整合的德行。簡單說,就是 能夠將性 (sexuality) 按天主的計劃,按現時的身分運用的一種習慣。 未結婚的,持守貞潔就代表保護自己的身體、將自己作為禮物完全地保留給自己將來的配偶; 已婚的,以性行為作為愛的語言說出婚姻盟誓,將自己完全交付給配偶的其中一種表達,並對新生命保持開放,接受天主給予的子女,或在適當時候暫停性行為,以別的方式表達愛及互相交付; 為天國守貞的,持守性的能力,以基督或教會作為自己的配偶,將父職或母職 (fatherhood, motherhood) 在其他方面表達出來,例如傳教、照顧身邊或社會的其他人,將自己完全交托給基督在世的使命。


同性戀傾向 (Same sex attraction):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對同性的人有性 或/及 情愛的衝動或傾向。 本身不是罪過。 而是像其他的私慾偏情一樣是原罪的後果,使我們的 Passion 有着不符合理智的衝動。例如貪吃就是有衝動吃我們不需要的食物、色慾就是我們忽略了性是愛的語言而變得只希望得到肉體 (甚或只是思想)的快感。
同性性行為: 違反人類性器官設計的性行為,使參與的人增加健康風險;更違背了天主設計人的原意,將性包含的愛、愉悅、生育三者拆散、違反貞潔的目標。因上述原因,這是罪過。
基本的重要概念有這些,我們不妨看看《曙暉》有沒有這樣的區別。以下是部分原文,我的 重點 及[筆記]。
【永遠不出來?】天主教同志教友眼中的教會系列(一) #
天主愛所有人,天主也愛同志 [甚麼同志? Comrade? 是共產黨用詞嗎?] 4 。天主教會對外也是不斷強調自己不會歧視,會本著天主教徒的愛德接納每一個人[不、不、不。愛德不是天主教徒的,而是天主的。],但這些弟兄卻形容,教會像一道牆,阻礙他們接近天主。[我們不高興就代表不是天主的意思?「難道我們只由天主那裏接受恩惠,而不接受災禍嗎?」(約伯傳 2:10)]
……
身為衣櫃內同志及天主教徒雙重身份 [小姐,「衣櫃內同志」不是你的身份。你的傾向不能定義你的身份。筆者懶惰、貪吃零食、也受色慾引誘,大概和你差不多,但這些不恰當的傾向不定義我的身份。我是一個男人、一個父親、一個有工作的人、一個天主教基督徒、一個需要憐憫的罪人、一個渴望救贖的流放者,但這些犯罪的傾向不定義我,也不定義你。],她表示,在天主教會內的經歷,使她對天主教會一些人口說愛同志,但平日行為卻很誠實的言行不一感受特別深。
「同情」是由天主教徒在2014年創立的同志團體,團體代表Bernadette向《曙暉》表示,希望同志,特別是天主教的,領了洗的,可以有一個空間 「做返自己,至少係呢個團體入面,可以無所顧忌,真真正正做返自己。」[我們 為何要領洗做基督徒?我們成為基督徒,正正是因為我們不要做自己!我們要成為基督的肢體!做基督徒就是承認自己有問題,承認自己無能,承認自己無法自己救贖自己。如果我們要「真真正正做返自己」,那我們領洗為了甚麼?我們經常渴望遇見耶穌,但在聖經中所有的人物在遇見耶穌後都不再做自己,卻成為耶穌的門徒:伯多祿、雅各伯、若望捨棄一切跟隨耶穌,匝凱放棄了他所騙取的一切,右盜死前悔改,刺透了耶穌肋旁的兵士成了相信耶穌的人。這些人都不再做返自己,而是因與耶穌相遇而改變了自己。那問題是:聖經中誰人在遇到耶穌後都決定「做返自己」?]
永遠不出來?天主教同志教友眼中的教會系列(二):划到深處 #
好運遇到一個好的神父可以打開心屝互相傾談 [告解聖事不是為傾談,而是為赦罪。請各位讀者重溫如何辦 告解。],「你會覺得係天主既恩賜。」一旦運氣不好,修和聖事將無法修和,John曾遇到一個「好硬」的神父,辦告解時,神父對他說: 「如果你唔認你係犯緊大罪,我唔畀你領聖體。」[這段引述神父的說話有點可疑。法典 915條清楚描述甚麼時候教友能被禁止領聖體:915條—受絕罰和禁罰在科處或宣判後,以及其他頑固地處於明顯的重大罪惡中的人,不准其領聖體。 _Can. 915 – Ad sacram communionem ne admittantur excommunicati et interdicti post irrogationem vel declarationem poenae aliique in manifesto gravi peccato obstinate perseverantes._被公開抗絕領聖體必須符合三個條件:頑固地、明顯的、重大罪惡。同性戀傾向不是罪,即使是同性性行為都不是「明顯的」罪惡。但如果一個人公開地在某些地方跟同性模仿結婚,那就有機會合符這三個條件了。法典916條則規定領聖體者甚麼時候不去領聖體,但這是領聖體者的責任,而非送聖體者的權力。]
……
這些教友的擔心並非多餘,美國修女Sister Jeannine Gramick(上圖)創辦了New Ways Ministry關顧同性戀人士,教廷指她在牧養同志時,沒有高舉教會就住天主教教理,沒有強調教會裡面關於同志的訓導。
[還要說 Sister Jeannine Gramick??!!! 教廷 早於 1988年已研究她的活動及言論,發現當中有違天主教信理。不是「沒有強調教會裡面關於同志的訓導」,而是有違天主教信理。(the Commission found serious deficiencies in their writings and pastoral activities, which we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fullness of Christian morality) 如果看得多,你便知道 serious deficiencies 不是指沒有強調,而是指有嚴重問題。在1997年更發現他們有錯誤及危險: the statements of … Sister Gramick… were in fact erroneous and dangerous. 而由於她的回應一直都違反天主教信理 (The ambiguities and errors of the approach of … Sister Gramick have caused confusion among the Catholic people and have harmed the community of the Church),最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核准將她永久禁止同性戀人士相關牧民工作及一切宗教機構的職務。《曙暉》,你是在刻意宣傳錯誤嗎?如果你說你之前不知道,你會在你的文章中引述這個禁令,並警告讀者嗎?]
他們認為,教區同志牧民小組沒有同志在內,是沒有用的,達不到效果的,非同志很難真正了解同志的困難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唔……那同性戀的人是否又難以明白異性戀者的困難?? 這種說法仿佛只是為了創造一種新的「本性」 (nature),好使他們能免於普遍的道德律而可以自己創造新的道德律。然而一如早前所言,罪的傾向不定義人的身份,所有人都是有同一的本性,有同樣的尊嚴,受限於同一的道德律。]
1986 年10月1日,教廷信理部頒布了文件:《 Letter to the Bishop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on the Pastoral Care of Homosexual Persons》(後稱 Letter),當中指出對同性戀傾向人士的牧民守則。當中一開始便分別同性戀傾向及同性性行為。表明傾向和行為的不同,卻也提醒着這傾向很容易指向罪的行為。要留意一點,我們不可以因為我們與生俱來便有某種傾向便馬上假設這是道德上可接受的。有些人可能與生俱來較衝動,容易打人,他便要學習控制自己的憤怒;有人可能容易在食物前跌倒,那他便要學習節制;同樣很多人在色慾上軟弱,他們也要學習以貞潔對抗色慾。
一如《樂山樂水》早兩年回應《曙暉》的 文章,指出很多要求教會改變看法的人都只是要我們「 信住先」,其實最終都是要破壞整個婚姻制度及人類對性的保護,Letter 也提到同樣的事情:
但是,今天越來越多人,甚至在教會內,對教會施加龐大的壓力要她接受同性戀傾向,當它不是一種錯亂並同意同性性行為。那些在教會內如此爭議的人往往都在教會外有相同看法的人有着緊密的聯繫。後者 (即教會外的)抱着的觀點相反有關於人類的真理,這是在基督的奧跡中被全面啟示了的。它們反映着,即使不全然是有意識的,一種物質性的意識形態,否認人的超性本質,和每一個個人的超性召叫。
教會的聖職者必須確保他們照顧的同性戀傾向人士不會被這些觀點所誤導,甚至嚴重到相反教會的訓導。但危險是很大的,很多人尋求着在教會的立場製造混淆,並用此混淆獲得自身的好處。
Nevertheless, increasing numbers of people today, even within the Church, are bringing enormous pressure to bear on the Church to accept the homosexual condition as though it were not disordered and to condone homosexual activity. Those within the Church who argue in this fashion often have close ties with those with similar views outside it. These latter groups are guided by a vision opposed to the truth about the human person, which is fully disclosed in the mystery of Christ. They reflect, even if not entirely consciously, a materialistic ideology which denies the transcendent nature of the human person as well as the supernatural vocation of every individual.
The Church’s ministers must ensure that homosexual persons in their care will not be misled by this point of view, so profoundly opposed to the teaching of the Church. But the risk is great and there are many who seek to create confusion regarding the Church’s position, and then to use that confusion to their own advantage.(Letter, No. 8)
[《曙暉》及《平信徒》,按上文,你們有沒有為主教增添實行牧民的困難?]
Letter 最後說到:
然而,很容易有誤解,以為克己 (self-denial) 是徒勞。十字架是克己,但卻是為了天主自己的意願服務,祂由死亡引出生命並將權能交給 (empower) 那些信從祂並實行德行而非惡習的人。
為慶祝逾越奧跡,我們有需要使奧跡在日常生活的脈絡中留下印記。拒絕犠牲自己意願而服膺於上主意願的就是明明地拒絕救恩。就如十字架是耶穌內天主對我們救贖的愛的表達中心,所以同性戀傾向的男女的克己配合着上主的犠牲將成為他們自我交付的源頭,這會拯救他們於一個恆常地威脅並摧毀他們的生活方式。
有同性戀傾向的基督徒,一如我們所有人,被召叫過一個貞潔的生命。當他們奉獻他們的生命去理解天主對他們個人召叫的本質,他們就有能力更忠誠地慶祝修和聖事,並領受如此無條件地施予給我們的上主的恩寵,為使將他們的生命更完滿地轉他到祂的道路。
It is easily misunderstood, however, if it is merely seen as a pointless effort at self-denial. The Cross is a denial of self, but in service to the will of God himself who makes life come from death and empowers those who trust in him to practise virtue in place of vice.
To celebrate the Paschal Mystery, it is necessary to let that Mystery become imprinted in the fabric of daily life. To refuse to sacrifice one’s own will in obedience to the will of the Lord is effectively to prevent salvation. Just as the Cross was central to the expression of God’s redemptive love for us in Jesus, so the conformity of the self-denial of homosexual men and women with the sacrifice of the Lord will constitute for them a source of self-giving which will save them from a way of life which constantly threatens to destroy them.
Christians who are homosexual are called, as all of us are, to a chaste life. As they dedicate their lives to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God’s personal call to them, they will be able to celebrate the Sacrament of Penance more faithfully and receive the Lord’s grace so freely offered there in order to convert their lives more fully to his Way. (Letter, No. 12)
很可惜地,《曙暉》這兩篇文章都沒有從德行的角度看人的性,甚至也沒有分別性傾向及性行為,仿佛所有人也會按自己的性傾向進行性行為,卻沒有考量到有很多人,包括同性戀及異性戀,也因不同的理由沒有性行為。如此偏頗的取態,不就是正正在誤導信友嗎?不就是在混淆信友,使信友不能夠獲得天主的真理嗎?
筆者朋友中也有些有着同性戀傾向,但他們都不以這為他們的身份認同。沒有人叫他們結婚,他們也不必到處宣揚自己的性取向,也不必以性行為肯定自己,卻努力在工作、家庭、私人生活發掘意義及樂趣。
以下這段紀錄片正正就是介紹一些有同性戀傾向的人,如何被錯誤的觀念所害, 最終因着天主教會所堅持的基督真道而得解放。 他們都不滿足於「真真正正做返自己」,卻是渴望因着與耶穌基督的相遇而重新受造,成為一個新的受造物,辨別出甚麼是天主的旨意,甚麼是善事,甚麼是悅樂的天主的事,甚麼是成全的事。
他們都一勞永逸了嗎?沒有。和所有基督徒對抗肉身的誘惑一樣,他們對私慾偏情的抗爭一直到死才完結,但 他們重獲了他們的身份:他們不是「同志」,他們是信友,是耶穌十架上救贖的罪人,是基督的肢體。因此,他們能夠依憑基督的恩寵,踏上真正解放救贖之路。
願聖母瑪利亞,至潔之母引導我們走上貞潔之路!
願她的淨配聖若瑟給我們力量,打一使潔德的好仗!
願主耶穌基督,一切德行的泉源憐憫我們!
至潔聖家,為我等祈!

- Fiat voluntas Tua ——願祢的旨意奉行
2. 名字應反映現實。不能反映現實的名字就要作修改。
3. 牧民不是信理及倫理的對立。牧民是信理及倫理的實際應用,信理及倫理是原則,牧民是應用。如果牧民相反了信理及倫理,這不是牧民,而是害民。 「我的羊在群山峻嶺中迷了路,我的羊四散在全地面上,沒有人去尋,沒有人去找。」(厄則克爾先知書 34:6)
[更新]4. 因為有朋友問筆者為何不用「同志」一詞,我這樣答:「有同性戀傾向但努力實行貞潔生活的人,或者有同性戀傾向願意在不斷失敗中尋求天主恩寵的人,和那些認為自己必須按自己性衝動行事的人,那一類才是同志?他們都能單同一個名字就包含了?我們豈不是忽視了每人的努力的選擇,而單看他的私慾偏情來定義了他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