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早幾年電影《蜘蛛俠》上映後,以上的對白馬上流行起來。
當然能力越大的人,就應背付起更大的責任,就如耶穌「塔冷通」的比喻之中,一個遠行的人按各個僕人的才能,給予不同的數目的「塔冷通」打理。
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 按照他們的才能, 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二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 (瑪竇福音 25:14ff)

然而天主的做法往往超乎人的想象。筆者也算是個很貪睡頗懶散的人,但自從兒子出世後,能夠連續睡8個小時的夜晚寥寥可數,早前兒子病倒進醫院筆者也陪了他好幾天,累得不能筆墨形容。
在閒談間,同事說到做爸爸需要很有能力,筆者反省後卻覺得事實正正相反:
不是因為我們強大有才幹才能負起家庭的責任,反而是因為 家庭的責任給予我們能力。
不是單單能力使人負起責任,而是願意背負起責任這個意向使我們有能力。 而這能力的來源,是聖事。
記得很久之前,有神父對我和太太說過:沒有人是在學懂做丈夫妻子才結婚的,所有人都是結婚後才能夠學懂;沒有人是在學懂做父母親才養育小孩子,所有人都是有自己的小孩子才能學懂。
現代的社會講求效率,不願意「失敗」,不願花時間「摸索」;結果就是大家對一些沒有明確指示的事情都有點卻步。
青年信友回應聖召有遲疑,有時候是害怕那聖召帶來的責任: 神父 的責任重大,我能承擔嗎?我能堅持一個終身全心全靈奉獻自己給天主,度 獻身生活 嗎?我有信心窮一生的時間精力去愛這個人和他建立一個 家庭 嗎?我能夠放棄自己來養育 小孩子 嗎?

其實, 一個對信仰對天主認真的青年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怕沒有能力回應聖召是非常正常,甚至是負責任的想法。就如耶肋米亞先知在聽到天主的召叫時也有相同的懼怕,然而 天主卻補足了耶肋米亞的不足:
上主對我說:「 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選定了你作萬民的先知。」我回答說: **「哎呀!我主上主!你看,我還太年輕,不會說話。」**上主對我說:「你別說:我太年輕,因為我派你到那裏去,你就應到那裏去;我命你說什麼,你就應說什麼。你不要害怕他們,因為有我與你同在,保護你 ──上主的斷語。」此後,上主伸出手來,觸摸我的口,對我說:「看,我將我的話放在你口中;看,我今天委派你對萬民和列國,執行拔除、破壞、毀滅、推翻、建設和栽培的任務。」 (耶肋米亞 1:4-10)

同樣地在新約時代,保祿宗徒也理解到自己的輕弱,以及天主的恩寵:
若必須誇耀,我就要誇耀我軟弱的事。(格林多後書 11:30)
但主對我說:「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因為 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所以我甘心情願誇耀我的軟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為此,我為基督的緣故,喜歡在軟弱中,在凌辱中,在艱難中,在迫害中,在困苦中,因為我幾時軟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時候。(格林多後書 12:9-10 )
很奇怪地,保祿宗徒認為自己最值得在人前誇耀的就是自己的軟弱,這是相反世俗的觀念。
在於回應聖召,我們得相信天主在我們身上的計劃,是為我們每個人而設,因為就如天主對耶肋米亞先知說的,祂在我們還在母腹時就認識了我們,「 衪決不許你們受那超過你們能力的試探」(格林多人前書 10:13)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們領洗前能確保自己能夠不斷保持基督徒的標準嗎?其實不可能。 同樣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神父領受神品聖事前、修士修女還未發願時、男女結婚前,能夠確保自己毫無困難地活出自己的聖召嗎?當然不可能!

這就是為甚麼主耶穌藉著聖教會,為這些聖召提供聖事及誓願,這些不是規限他們的自由,卻是藉聖事及誓願給予恩寵!
天主要求的不是我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回應祂的召叫,因為我們的能力本身也是祂所賞賜的。反而祂要求的是我們以自由意志,回應祂對我們的召叫。只要我們自由地回應天主愛的召叫,天主便會給予我們所需要的恩寵。因此,當我們走到天主前領受聖事,就是我們完全自由地回應天主的召叫的時候,天主必定會慷慨地給予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聖洗聖事不是規限我們要每周上聖堂,卻是給予我們信望愛三種超性的恩寵,開展靈性的生命。 神品聖事不是規限神父們要每天多次以日課祈禱,卻是給予他們奉獻彌撒及牧民所需的恩寵。 婚配聖事不是規限男女要為一棵樹放棄一個森林,卻是給予他們建立一個反映天主聖三的愛的一個家庭。 修士修女發願不是規限他們的生活方式,卻是給予他們那個修會特別的神恩,讓他們能夠有所依靠活出修道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