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 - O Emmanuel 厄瑪奴爾啊
O Emmanuel, Rex et legifer noster, exspectatio gentium, et Salvator earum: veni ad salvandum nos Domine Deus noster.
厄瑪奴爾啊!我們的君王和立法者。萬民的期望,萬民的救主:求祢前來拯救我們,上主、我們的天主。
[內文]
這七天的讚主曲對經來到了最後的一天,如果讀者有留意的話,其實不少是取材自《依撒意亞先知書》,今天的也不例外:
上主又對阿哈次說:「你向上主你的天主要求一個徵兆罷 ! 或求諸陰府深處,或求諸上天高處。」阿哈次回答說:「我不要求,我不願試探上主。」依撒意亞說:「達味的家族,你們聽著罷 ! 你們使人厭惡還不夠,還要使我的天主厭惡嗎﹖因此,吾主要親自給你們一個徵兆:看,有位貞女要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厄瑪奴耳。」(依撒意亞先知書 7:10-14)
厄瑪奴耳就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基督是「厄瑪奴耳」,因為祂就是天主自己,但不單單是這樣。在舊約時代,天主也臨在約櫃,一直和以色列人走過曠野進入福地,這時天主也不是經常和以民對話,和他們在一起嗎?
耶穌基督是厄瑪奴耳,是因為祂能改變人心,讓人轉向、悔改,回到天主那裡。所以當我們認為天主聖子是降到人間與人同在;倒不如理解為天主聖子降到人間,為將人帶回天主那裡。這樣是真正「天主和人的同在」。
即使基督已降臨,有時我們都會跌入自滿的陷阱,自以為自己做得很好:每星期望彌撒、參加善會、恆常讀經……但我們可能忘記了回到天主那裡全是天主的能力、也是一個每天每刻的回應。今天的對經提醒我們,真正能和天主同在,其實是我們願意接受耶穌基督的邀請,讓天主做我們的主和立法者、臣服於祂並遵守祂的法律。這是一個內心的轉化,一場屬靈的戰爭。這一場仗,我們一直要打到我們生命的終結——除非主的第二次來臨更早發生。
來到這七天 O Antiphon 的最後一天,也要特別一提的是這七篇對經也是「藏頭詩」:
17日 - O Sapientia 18日 - O Adonai 19日 - O Radix Iesse 20日 - O Clavis David 21日- O Oriens 22日 - O Rex Gentium 23日 - O Emmanuel
以上每一句的第一個字母倒轉排出來就是:「 Ero Cras」,意即「I am (here) tomorrow / 明天我就在(這裡)」。明天我們就準備慶祝基督的降生,同時也準備基督的第二次來臨。
Maranatha! Veni Domine Iesu!
「主耶穌,你來罷!」(默示錄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