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回復「不」正常?

·

自2019年12月開始,疫症由中国武漢漫延全球。經濟停頓,學校關門,各學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防疫方向,不少地方的公開彌撒也取消了。很多人都希望回復正常。但是,我們有一個可以回去的「正常」嗎?

早兩前看到美國一名神父 Father John Hollowell 這樣寫道:

人們說:我只想回復正常。

我不想!

我希望多過22%的天主教徒能每周去彌撒。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定期辦告解。

我希望更多人能珍惜他們的公教信仰。

我相信這才是我們要前往的方向

Father Hollowell 點出了一樣很重要的事情: 疫症前的生活,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我們是因為習慣了這個不理想的生活才會覺得這是「正常」。但這不是理想的生活!在這時間,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回到正常生活」,而是要思考要「創造一個怎樣的後疫症時代」!

身處香港的信友,我們不單要思考「後疫症時代」的生活,還要考慮香港如何繼續 保持自身 的身份。香港的身份近年不斷被外來勢力改寫,香港的將來是甚麼,必先建基於香港的過去及願景。

自1841年開埠,香港雖從來都不算是基督信仰的社會,但基督信仰的傳教士一直參與建設這地方,人民擁有信仰自由,基督信仰還是能夠自由傳播。雖然社會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基督徒,但香港的教育同時受著傳統儒家文化及基督信仰所影響,雖然社會並非完美,部份人的生活也頗艱辛,但社會大致仍然是崇尚美德,推崇法治,尊重個人自由之餘仍保護社會及家庭結構。

然而,在近十年,香港傳統的社會秩序不斷被入侵被改寫。法治被人治所取代、信仰的空間不斷被改窄,甚至有基督信仰的團體已留意到有共產政權的滲透。家庭在社會中的地位逐漸被公權力所取替,個人的努力成果由改善自己及家庭生活變成為了政府的工具。因為政權刻意設計的制度,人民再努力也極難獲得合理的回報,反而貧者越貧富者越富。人民要改善生活,首要的不是努力貢獻社會追求公益,而是放棄言論及思想自由而成為政權的棋子。

這是我們所渴望的「正常生活」嗎?這是「不正常生活」!如果我們認為近年香港是「正常」,讓我們撫心自問,是否因為我們是既得利益者才這樣說?筆者身邊的人,應該都不是大奸大惡的人,但對當中不少人來說,「麻煩」了他們就是最大的罪過。當有人使他們的生活偏離了計劃,這個人就一定是錯。對他們來說,因為自己一向是既得利益者,所以任何人改變了他們乘車的習慣、減少了他們的利益 (即使自己的利益本身就已經是不合比例地比別人多),他們都一定要罪人。作為基督徒,我們要想,這真是「正常生活」?

筆者認為,這不是「正常生活」。如果我們的正常生活是要建基於不公義而來,這個生活本身就不「正常」,這只是以罪惡為基礎的生活。無疑地,要完全脫離罪惡,我們只能在基督再次來臨的時間才能找到。現世是不可能有完滿的公義,但如果我們在現世連追尋公義也不願意,那麼我想到基督再來的時候,我們也不可能進入天主的永恆公義。


筆者認為,我們現在要開始好好思考及準備一下,我們在「後疫症時代」想有一個怎樣的生活。我們要知道,我們是沒有可能回到從前的生活,亦不應該以疫症前的生活作為新生活的目標。

尤其是在香港的基督徒,我們要想一想甚麼是中悅天主的公義的生活。當一個懶惰的順民並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教會及社會都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我們作為基督徒必須比往日更願意踏前很多步,不怕麻煩不怕犧牲地去行愛德行公義。信仰方面,我們可以預期不少冷淡教友會因為喪失了參與聖堂的習慣,直接就由聖堂消失了。我們能否在重建團體的信仰生活期間,考慮如何重新召回這些冷淡教友?

我們的團體有沒有需要我們幫忙的人?我們能否加強我們的信仰團體,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準備?筆者想這正正是我們在不久將來要面對的挑戰。

分類: 人際關係 教區 普世教會 靈修

相關文章

危機中的四旬期
香港近八個月可說是翻天覆地,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筆者雖說是安 …
面對別人的痛苦,我們可以喃喃自語說他們真可憐,然後轉面離去嗎?
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於2020年5月1日出了一份 特別文告,筆 …
抗疫禱文分享及疫症聖人介紹
早前,有朋友在一本舊的祈禱書找到以下三篇禱文,筆者覺得可以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