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教會
年輕人的信仰
早兩天,英國組織《聖經協會》公布了一份研究,比較英國人於2018年及2024年參與信仰活動的情況。結果頗為有趣。 這個調查名為《無聲復甦》 (Quiet Revival) ,這個調查發現英國人會定期﹝不一定是每周﹞去聖堂的人數由2018年的8%升到2024年的12%。 筆者平日參與彌撒的本篤會修院亦然。這是一所小團體的修院,應該最多都只會容納十多個修士。但單單在這前後三年,應該有起碼一個修士晉鐸、一個外邊的神父進修院後發永願、兩個自己修士發永願、一個準備發初願、一個剛開始初學。近十年,修院修士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年輕。
愛爾蘭的聖博德
有朋友年輕時追英國歌手組合,經常讀英國雜誌,所以很早就知道3月17日是聖博德 St Patrick 的慶日。但現代社會的聖博德日都變得世俗化,只把這天當為玩樂的日子而忘記了聖博德是甚麼人。筆者剛剛聽了這個 網上聲音專欄 專欄,也學到一點新東西,想和大家分享。
St Patrick standing on a snake in Purgatory: England, 1451 (London, British Library, MS Royal 17 B XLIII, f 132v)
聖博德其實不是愛爾蘭人。他很大可能出生於公元四世紀末、羅馬治下的大不列顛島。他雖然出身於一個基督徒家庭,然而按他自己在自己的自傳 Confessions中所說,他小時候不是一個十分虔誠的教友。到了博德16 歲的時候被海盜擄走,結果成為奴隸流落到愛爾蘭負責牧羊。
四旬期開始
剛剛過了聖灰星期三開始了神聖的四旬期,刻意請假不上班,想專心一點開始今年的四旬期。還好請了假,因為平時去聖堂平日彌撒是早上八時,要送小孩上學根本趕不及。結果到了遠一點的聖堂參與聖灰彌撒。
早幾個主日,神父講道已提到,天主深深明白人的軟弱,知道我們做甚麼事情都要心理準備,所以在開始大齋期前已安提好合適的準備。在四旬期前的五旬主日、六旬主日、及七旬主日就是對我們好好的預告,讓我們有兩個半星期好好安排四旬期的靈修。
今年筆者安排了數本書作四旬期的閱讀,分別有鄧以明主教的回憶錄《天意莫測》、聖額我略教宗所著的《聖本篤傳記》以及十九世紀禮儀泰斗 Dom Prosper Gueranger所寫的《論彌撒》。希望能夠完成。
真正的聖誕
如果大家往街外走一轉,不少商場、商店的聖誕裝飾已拆掉。早前甚至看到有報道指有英國的超級巿場在元旦前後撤下聖誕商品後,已放上復活節朱古力蛋,引起不少人批評。
這個世界忘記了聖誕的真正意義,所以由十二月初便開始出售聖誕商品,到了十二月尾便把聖誕忘掉了。然而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十二月只是將臨期的開始,是為了準備聖誕節的 準備期。
2024年聖誕子夜彌撒——聖誕節正式開始
而我們基督徒應明白,真正的聖誕是由十二月二十五日才正式開始,為了默想天主聖子降生的奧跡,教會會安排了一個很長的聖誕節讓我們默想「道成肉身」的奧跡。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聖誕日當天已經有三台彌撒:子夜彌撒、薄暮彌撒、天明彌撒;每一台彌撒都有不同的禱文及讀經,讓我們默想聖誕的不同意義。之後還延伸 8日 到耶穌受割損的聖誕八日慶期、延伸 12天 到主顯節﹝所以有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 這首歌﹞、延伸 40天 到二月二日聖母取潔慶日。
喜樂吧!基督今天降生了!
上主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聖誕子夜彌撒進堂詠 聖詠2
值得恢復的傳統——四季齋期
天主教的傳統很喜歡把看似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其中一樣就是「禁食/齋戒」和「慶祝」,英文會稱為 Fast and Feast,就是禁食與吃大餐。例如復活節前有四十日的嚴齋期,但之前的一天又有 Mardi Gras ,就是肥膏星期二﹝聽到也感到有點過份 😋😋😋﹞。聖誕也是一樣,聖誕的慶祝之前有四個星期左右的將臨期,也是守齋祈禱的時間。
聖經對齋戒禁食有不少的記載,單是在新約中已有不少。耶穌強調有些魔鬼是要靠禁食和祈禱才能趕走的:
以後,門徒前來私下對耶穌說:「為什麼我們不能逐出這魔鬼呢?」耶穌對他們說:「由於你們缺少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 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瑪竇福音17:19-21
除了驅魔外,團體的禁食也有益於信仰的傳播。在宗徒大事錄有這樣的記載: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中,有一些先知和教師, 其中有巴爾納伯和號稱尼革爾的西滿,有基勒乃人路基約,和與分封侯黑落德同乳的瑪納恒,還有掃祿。他們敬禮主和禁食的時候,聖神向他們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他們遂禁食祈禱,給他們覆了手,派他們走了。——宗徒大事錄13: 1-3
教會自早期就會在一年四季各有一星期的小齋期——四季齋期 Ember Weeks。它們分別在四旬期的第一週、五旬節後的一週、九月第三週、及將臨期第三主日後的一週。有個有趣的記憶法就是:「Lenty, Penty, Crucy, Lucy」:Lent 就是四旬期、Pentecost 就是五旬節,Crucy是指 Cruxifixion 十字架,因為光榮十字架節是九月十四日,所以之後的一週往往就是秋季齋期,而Lucy就是指 St. Lucia/ St. Lucy 在十二月十三日的瞻禮,所以之後的一週也往往是冬季齋期。
在這四季齋期,教會於星期三、星期五及星期六守齋。很可惜地,四季齋期在梵二後的禮儀改革中不知可故地消失了。而在此之前的教會規律中,四季齋期的週三及週六只需要「守半齋」,意即當天容許一餐有肉類﹝而週五本身就是守齋的日子﹞,所以其實是相當輕鬆的齋期。而四季齋期的重要之處,是為準備晉鐸的人祈禱,而他們多數就會在這四季齋期的星期六晉鐸。
對梵二的憧憬?
很明白每人也懷勉過去,畢竟十多二十歲正是建立一個人理性思考及個人認同很關鍵的時候。
一如陳日君樞機 (Cardinal Joseph Zen) 所言,教會的大公會議不可能反對之前的大公會議。今日的聖神打倒昨日的聖神是不可能的。
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年代,探化信仰於教宗本篤十六世年代,在教宗方濟各年代已不再年青的平信徒而言,我們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是沒有憧憬的。憧憬是對將來的寄望;然而,對已發生的事,我們懷有的不是憧憬,而是回顧及反省。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果實是甚麼,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有目共睹。單單談論那些「應該會、將來會」出現的好果子;但五十五年過去了仍然連枝葉也看不到,整棵樹似乎變得傷痕累累。這些等了五十五年還未出現的好果子似乎這只是流於空洞的諾言。
回復「不」正常?
自2019年12月開始,疫症由中国武漢漫延全球。經濟停頓,學校關門,各學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防疫方向,不少地方的公開彌撒也取消了。很多人都希望回復正常。但是,我們有一個可以回去的「正常」嗎?
早兩前看到美國一名神父 Father John Hollowell 這樣寫道:
人們說:我只想回復正常。
我不想!
我希望多過22%的天主教徒能每周去彌撒。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定期辦告解。
我希望更多人能珍惜他們的公教信仰。
我相信這才是我們要前往的方向
Father Hollowell 點出了一樣很重要的事情: 疫症前的生活,不是一個理想的生活!我們是因為習慣了這個不理想的生活才會覺得這是「正常」。但這不是理想的生活!在這時間,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回到正常生活」,而是要思考要「創造一個怎樣的後疫症時代」!
抗疫禱文分享及疫症聖人介紹
早前,有朋友在一本舊的祈禱書找到以下三篇禱文,筆者覺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 double-space-with-newline }} {{ double-space-with-newline }}
{{ double-space-with-newline }} {{ double-space-with-newline }}
遇流疫求止誦 # 吾主、仁慈天主。萬災皆我自招。干犯主命,違主生我養我聖意。致受諸疢。今者時疫橫流,均我極惡大罪所宜,非至仁全能,疇為止之。我今求主,憐視我等,使安居樂生,和氣調暢,人無夭札,乃得受主所賜平善,欣謝主恩,敬奉主命。亞孟。 *疢:音「親」
遇流疫求聖母誦 # 天主寶星,乳養吾主,除免原祖所遺罪疫者。求爾嚴禁災星交鋒糜爛下民。 吁!至慈海星,速救我等於疫害。主母俯聽我等。以爾聖子孝敬無違爾求。我乃童貞聖母轉達之人,耶穌求爾拯救。 啟: 天主聖母為我等祈。 應: 以致我等,幸承基利斯督所許之鴻錫。 請眾同禱: 仁愛慈悲寬容者天主,昔爾憐民憂患,特諭天神停擊。今為鐘愛寶星,賴其哺養,克除我罪之毒。慨施聖寵扶佑。俾得脫免諸疫,及諸猝死。庶幾災害流行,得保無恙。為爾子耶穌基利斯督榮福之王,永生永王於無窮世。亞孟。
遇流疫求聖羅格誦 (St. Roch) # 請眾同禱:天主,因天神牌示真福羅格,呼其聖名,無染諸疫。懇祈爾,俾凡我等,虔敬聖羅格者,賴其功德轉達,脫免神形死疫。為吾主基利斯督。亞孟。
耶穌卻隱沒了
傳統上,在四旬期尾二的主日,聖堂的十字苦像、聖像及畫像都會用紫布覆蓋著,代表四旬期進入下一階段:在傳統羅馬禮,這稱為「苦難期」 (Passiontide)。在新禮中,苦難主日和聖枝主日是同一天,但在傳統上,苦難主日是四旬期的第五個主日,而聖枝主日則是再下一個主日,是分開的。但這個分別不是筆者今天要談的重點。
在這個主日教會覆蓋十字苦像及聖像,也回應了傳統羅馬禮今天福音的最後一句話。今天的福音選讀了聖若望福音 8:46-59,就是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就是」,猶太人明白他自比天主,決意要用石頭擲死祂。福音最後的一句就是:
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裏出去了。 Iesus autem abscóndit se, et exívit de templo.
既然耶穌「隱沒」了,我們在禮儀中也再看不到耶穌及祂聖人的標記了。而在世界停擺、各地也實施檢疫的期間,我們信仰的標記也同樣「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