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5)——原始結合

·

上文 我們談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從創世紀的敍述中,帶出了原始人性中的「人性孤獨」。 「原始孤獨」貫通所有人,是一個普遍的人性經驗,就是人理解到自己和其他受造物並不一樣,由相異的受造物確認了自己的人性。但在發現自己獨特性的同時,他也發現自己是特殊的,故此他渴望一個相似的「另一個」。

人是具一個有位格 (person)的有形受造物——他有靈魂,能夠和別的個體交流。同時他有一個身體,生活在物理的世界中。他的身體讓他認識自己,但也讓他明暸到自己和其他有形的受造物不一樣。

天主說:「人單獨不好」,在這背景中天主創造了一男一女;另一方面,耶穌基督在回答法利塞人的質詢時,用了創世紀作為回覆:「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創世紀 2:24; 瑪竇福音 19:5) 。無論在新舊約作者中,「人單獨不好」正正是天主創造男女的背景。然而,這未能解釋「原始孤獨」的整個幅度。

聖若望保祿二世首先提到,我們要先理解到人既是一個身體,因此人有著基礎屬於人性的孤寂;繼而同一個人, 人的身體卻以男性或女性的身體表達出性別特徵,這反映了身體的性別意義。當然在時間上,兩者是同時出現的,但在概念上, 「作為一個人」比「作為男或女中的其中一種性別」優先,因為前者有著更深層更基礎的意義。 (TOB 8, 7 November 1979)

一如之前提過,創世紀第二章, 雅威典的描述中,天主在創造女人 ( issa) 之前,是沒有男人 ( is) 的。 男人和女人是相對的概念。可以說,男女分別需要另一性別,但在這之前,在未考慮性別之分之前,人性也有一種孤獨。

創世紀第2章的描述:

「上主天主用塵土造了各種野獸和天空中的各種飛鳥,都引到人面前……但他沒有找著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上主天主遂 使人熟睡,當他 睡著 了,就取出了他的一根肋骨,再用肉補滿原處。」 (2:7, 18, 19a, 20b-21)

人在這裏睡著了,希伯來文中 tardema 的這個字不是普通我們睡著發夢的字。聖經每次用這個字,都是在特殊情況下天主的干預。 在創世紀中,人睡著了,聖若望保祿二世認為這裏不是表示「由清醒變為無意識,而是一種回到『不存在』或『創造之前』的狀態」 (indicates here not so much a passage from consciousness to the subconscious, but a specific return to non-being… or to the moment before creation) 。「回在創造之初」的目的,就是好像天主能夠讓人重新以男女醒來。 這可以說是天主的新創造,破除了人的一種孤獨。

然後上主天用那由人取來的肋骨,形成了一個女人,引她到人前,人遂說:「這才真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她應稱為「女人」,因為是由「男人」取出的。」為此人應離開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當時,男女二人都赤身露體,並不害羞。 (創世紀 2: 22-25)

「骨中之骨,肉中之肉」。聖若望保祿二世解釋, 當我們同時留意著創造女人的背景——即女人是一個與男人相似的助手,我們便知道女人是按與男人相同的人性而受造的。 亞當見到厄娃的反應出自他看到她的身體——亞當看到厄娃的身體和他自己的相似,他在對方的身體看到一個和他相似的「另一個自己」,這是在創造女人之前從沒有過的經驗。「為另一個人、為『第二個自己』而喜樂,充滿了男人見到女人後所說的話。這將幫助我們認識『原始結合』的完整意義」 (Joy for the other human being, for the second “I,” dominates in the words the man (male) speaks on seeing the woman (female). All this helps to establish the full meaning of original unity.) (TOB 8)

聖若望保祿二世對於「原始結合」的探討不在這裡停下來。我們 下次 繼續。

分類: 信理 普世教會 樂山樂水

相關文章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4)——原始孤獨
上文 論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創世紀的創造敍述中,總括了「原始人 …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3)——在天主原始計劃的人性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 …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2)——起初,墮落,得救贖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