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的「人類生命」。
上文 我們開始提到,耶穌的降生,是為將我們由因受罪惡所困擾的墮落狀態拯救出來。不但恢復天主創造人時的原初計劃,還要「在恩寵上加恩寵」,達致一個被救贖或光榮的狀態。但亦在世的我們卻在一個「既成未遂」(already but not yet) 的狀態。一方面我們亦受罪惡所困擾,但另一方面我們卻能分享基督的救贖。我們在世,就是勉力跑向天堂,真正擺脫罪惡而在天主內活出人性的光輝。
而今次,我們開始看人在原罪之前的原始狀態,以及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如何帶領我們探討這個課題。
一如不少人說,我們人與人的溝通當中,我們口中的說話只佔少部分,而大部分的溝通則在於文字以外的語氣、手勢、身體姿態……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我們的身體是天主恩寵的「原始聖事」 (primordial sacrament, TOB 19, 20 February 1980),就是說我們有形的身體是天主特意設計的工具,用以傳遞祂的無形恩寵。然而,天主本身沒有身體。人的身體如何肖似着純靈體的天主呢?人的身體如何表達「天主」?
「天主是愛」 (若望一書 4:8)。天主因為「愛」而創造了一個「樣樣都很好」的受造界。天主的「創造工程」 (希伯來文: bara’) 都是好的,這包括「在起初天主 創造 了天地」(創世紀 1:1)以及「天主於是照自己的肖像 造 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象 造 了人: 造 了一男一女」(創世紀 1:27) 。這個從無到有 ( ex nihilo) 的創造,按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解釋,就是天主出自愛的禮物。而人則天主的整個創世工程的高峰。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以「禮物」/「交付」的觀念貫穿整個創世敍述十分重要,他稱之為「交付詮釋法」(hermeneutic of the gift)。 因此,我們要理解我們的身體是一份怎樣的禮物,則要由創世的敍述看起。
在繼續下去之前,要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一個比較特別之處,並非在於它訓導的內容。 聖教宗在「性」及「愛」的訓導上,是和教會在相關課題的傳統訓導是一脈相承的。然而,聖教宗卻在理解這課題中,加入了以人的經驗為探討神學及倫理學的途徑。 他說:
在某方面,我們的人性經驗是神學詮釋的一個合理途徑,而某程度來說,我們在理解「在起初」的是候,人性經驗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參考。
(our human experience is in some way a legitimate means for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that, in a certain sense,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oint of reference to which we must appeal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eginning”) (TOB 4, 26 September 1979)
事實上,聖若望保祿二世正正是由這人性經驗出發,印證天主教會的傳統倫理訓導並非只是象牙塔的產物,而是真真正正能夠被應用的訓導。
聖若望保祿二世有關「性」及「愛」的訓導被稱為「身體神學」是因為他由人的「身體」出發,以一個人本的的角度尋回天主在人身上的計劃。在創世的敍述中,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探討了「在起初的人性」的以下特質:
- 原始孤獨
- 原始結合
- 原始赤裸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創世紀中的創造敍述中,配合了人性經驗,總括出這三個「起初的人性」的特質,這將有助我們理解天主對我們人性的意義。這三個特質,不單單是一個單純神學的角度看墮落前的人性。而我們確能在實在的人性經驗中,感受到聖若望保祿二世的這些神學反省。即使原祖父母犯罪,但我們亦能藉我們的人性經驗找到這三個原始人性的特質,連接上創世紀的神學反省,讓我們能夠以一個連貫的概念去理解人性。
下文 我們開始探討聖若望保祿二世談論「原始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