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 提到美國林肯教區雖然人數不多,但司鐸聖召非常蓬勃,而首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教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由三位很正統的主教所帶領。今天我們就看看這個教區在主教的帶領下,做了甚麼使教友生活及司鐸聖召能夠相反現今聖召低落的風氣。原文在 此。
至聖所內只有男性 #
林肯教區在禮儀上有數項事情是和美國其他的教區[甚至世界上大部分教區,包括香港]很不一樣。
基本來說,林肯教區保存了只有男性才進至聖所 (Sanctuary) 的習慣。在這範圍,林肯教區沒有順從世俗思想,而順從了傳統及常理。

她也是全美國唯一一個維持全男班輔祭的教區。就如我所 寫過 的,羅馬早在1994年已直接表示過贊同的:
聖座希望提醒,順從高貴的傳統而讓男孩子服務祭台是很合適的。眾所周佑,這會幫助司鐸聖召的可靠發展。所以必然會繼續支持這些全男輔祭的團體。
林肯教區也有在彌撒中受任命的輔祭員 (acolyte) 及讀經員 (lector) 。由於這是一個被正式委任的職務,輔祭員及讀經員的角色只是開放給男性。這兩種職務的開始都是源自1970年代 Bishop Flavin 管治時期。[有關受任命的輔祭員及讀經員,可參考《羅馬彌撒經書總論》n.98-101。廢除自副執事以下的小品及以受任命的職務代替,來自保祿六世於 1972年8月15日所頒布的自動手喻 Ministeria quaedam ,這文件在梵蒂岡網站只有拉丁、意文、葡文及西班牙文,非官方的英文譯文在 此。]
舉個例子,一個有著大概 1,200 個家庭的堂區可以有差不多30-40個輔祭員。他們的功用主要是在彌撒中輔祭,大概就和平常的輔祭或執事差不多:他們替神父的彌撒經書翻頁,他們拿十字架進台,協助派聖體,準備吊爐以供獻香,等等。
這些輔祭員是按實際需要而參與,而非單純地為了讓平信徒「多些參與」的方法。一台有800人的普通主日彌撒,可能只有2個主要的輔祭員,及另外3個只負責協助另外的神父派聖體。要特別一提的是,在林肯教區教友只領受餅形中的聖體 [嚴格來說,單領受餅形下的聖體也是同樣領受了聖體聖血。所以說他們「不領聖血」是不正確的。同時領受餅形及酒形下的聖體,不會領受得比較多。],這就不用雙倍人數的輔祭員。這樣當然和其他教區恆常地使用「非常務送聖體員」有分別,而很多教區使用「非常務送聖體員」的做法已近乎濫用。
就如之前所提,林肯教區也在大部分主日彌撒使用受任命的讀經員。就在1980年代初期,Rembert Weakland 主教 (他是當時 密爾瓦基 (Milwaukee) 的進取派同性戀首牧)公開遣責林肯教區的 Flavin 主教不在彌撒中使用女性宣讀員這創新的舉動。當 Flavin 主教的繼任人 Bruskewitz 主教最終勉為其難接受並批准在其教區使用女性宣讀員,她們通常都只是出現在平日彌撒及學校彌撒,而在主日及慶日的彌撒都主要是受任命的讀經員。
對傳統友善 #
在林肯教區很少有其他教區常見的天主教會內的派系鬥爭或禮儀戰爭。這很大的部分都是由於林肯教區主教所培養的氛圍。虔敬的新禮禮儀服務教友得很好,避免了很多其他教區教友遇到的失望。
然而,林肯教區也避免了對傳統的惡意,很多傳統派信友在其他地方都很經常感受到。早在1990年代,當時的 Bruskewitz 主教邀請了還是新成立的 聖伯多祿司鐸兄弟會 (FSSP) 在該教區建立他們北美洲的修院: 瓜達露佩聖母修院[我們早前提過幾次的 梁作偉神父,當年便是到這修院接受培育]。這司鐸兄弟會只舉行傳統羅馬禮彌撒,並只使用1962的其他禮書。
現在大概有7個左右的教區神父舉行傳統羅馬禮彌撒;但是,有很多在學習這禮儀。教區修院(大聖額我略修院)的院長為他的修生們每月都會舉行一次。
這可以是林肯教區最有趣的一面。拉丁彌撒團體在林肯教區不算大。這因為教區一向都屬保守派,傳統派也沒有很大的喊聲要全面使用傳統羅馬禮。即使在拉丁彌撒團體中,很多信友也在其他新禮的堂區全面地參與禮儀。

學習舊禮彌撒的神父越來越多,雖然主要都是年輕的神父,而數量也不少。大多數比較年長的神父都委托在該教區的 FSSP 修院或聖方濟各堂的神父。Bruskewitz, Conley, 和 Robert Finn 主教 (早前屬堪薩斯城-聖若瑟教區)全都會定期在林肯教區舉行舊禮彌撒。
林肯教區神父跟 FSSP神父有很好的關係,而這更變得越來越好。大聖額我略教區修院和瓜達露佩聖母修院的修生會互相探訪、一起祈禱,也會按新禮及舊禮舉行晚禱 (Vespers) 。
禮儀的連貫性 #
就如早前提到,林肯教區會刻意避免一些現代的傾向,如平信徒司鐸化,將禮儀角色委托給信友。因著他們使用輔祭員或讀經員,而沒有像其他地方的過量使用非常務宣讀員及非常務送聖體員,林肯教區沒有模糊神職和平信徒的界線,或至聖所及會眾的界線。這很明顯地,林肯教區藉此強化神職,也保存了羅馬禮兩種形式的連慣性。
在林肯教區,很多彌撒的舉行方式也更加強了正確的禮儀方向:神父面朝禮儀東方舉行彌撒,或稱 Ad Orientem。 [即是神父和教友面向同一個方向舉行彌撒,這不是「神父背著教友開彌撒」!這種看法是很膚淺,沒有考慮到禮儀的意義及其歷史發展。]

就如我之前 寫過,在兩年前 Conley 主教在將臨期所有主日彌撒都是面朝東方地舉行。之後,他也公開地鼓勵他的教區神父做同樣的事。由我所聽到的,大概四成的堂區都選擇跟從他的引領。對很多人來說,這卻不是甚麼新事物,因為大部分教區的大型彌撒本身都已經是面朝東方地舉行。
[ 下文]
由上文可見,林肯教區在其禮儀取態和其他教區,包括我們的香港教區,有很大的分別。
單就女輔祭議題,早前不久的時間,筆者參與了一台婚禮彌撒,其中一樣事情很礙眼的就是台上的幾個成年女輔祭,她們因為在參與婚禮都花了不少心機打扮得明亮照人,但這樣出現在祭台上卻顯得突兀。的確,不少研究顯示,大部分的修生都曾受輔祭培育,但女孩參加輔祭卻會減少男孩當輔祭的意願。這樣的話,為了聖召,女孩當輔祭其實對司鐸聖召有著間接的負面影響。
禮儀是教會生活的頂峰和泉源 (參照梵二《禮儀憲章》n.10),禮儀越舉行得貼近教會的心,參與的天主子民自然更能舉心向上,青年人也更能聽到天主的召叫而作出回應。有好的禮儀,自然就有好的聖召成果。林肯教區就在這方面做了個很好的榜樣。
之後我們會看看林肯教區的宗教教育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