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面朝東方

[讀者來函]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編註:有海外讀者翻譯了一篇有關聖召的 文章,跟大家分享。]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 翻譯:Waverly 美國的羅德島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多瑪斯.托賓主教(Thomas J. Tobin)最近在他的教區報紙 專欄 中强調了他的教區目前面臨的的聖召危機。托賓主教指出: 拿一些普羅維登斯教區的神職人員數字來思考:從十年前開始,由於退休的原因,已經導致我們減少了58位本來在教區活躍服務的神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教區只有祝聖了18位新晉神父。教區總計一共少了40位能夠活躍服務的神父。目前可以活躍服務的神父平均年齡為59歲。算上退休神父, 教區所有神父平均年齡是67歲。40歲以下的神父只有21位。 當然,並不是唯獨只有普羅維登斯教區忠誠的信友們遇到這樣嚴峻的狀況。 神父的短缺,缺少新血的晉鐸班,表現平平的神學院註冊統計數字,都顯示了未來年度的問題沒有改善。教會當局為了因應這個慘淡的情況,解决聖召危機 ,多在尋找最新的方案、主動的策略來推廣聖召。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我們早已經知道答案:當每個地方,傳統的天主教在那裡蓬勃發展,聖召也就蓬勃發展。 過去,我曾經寫了由內布拉斯加州 林肯教區 (Lincoln, Nebraska) 和北卡羅來納州 夏洛特教區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所提供的藍圖。兩教區儘管規模不大(林肯有不到10萬名登記的天主教徒,夏洛特有20萬人) [編按:據香港教區教務統計二零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 統計,香港教區約有 389,000 教友。] ,但這兩個教區有著成功的聖召實例:
[讀者來函] 神父解答: 9個「面朝東方」的誤解(二)
上星期Prudence分享了 Father Angel 有關「面朝東方」的來函,但只刊登 第一部份,今天刊登餘下的內容,希望各位讀者看畢後也能好好咀嚼內容意思,並帶到祈禱與默想當中。以下用橘色的部份是Prudence認為值得深思的地方,誠邀各位讀者一起細味和作出反思。如果各位讀者對此文有任何問題,歡迎提問,也希望能解答各位心中的疑問,以免引致任何爭議。 同時,繼續歡迎各位讀者也來函分享,以示大公教會之多元。大家可將文章投寄到 [email protected],詳細內容可按 這裡 參閱。 ** **6. 聖教會既不會以一位樞機的建議、也不會以教廷發言人的聲明來作為正式訓導 由於教會的禮儀是教會生活的高峰和泉源,因此,教會不會隨便頒布禮儀的法則和規定。相反,教宗聖父或有關聖部必定以正式的渠道作出修改或澄清,或通諭、或手令、或訓令等。因此,教會是不會因為一位樞機在一個會議上的建議,或教廷發言人的新聞稿作為正式的訓導,並要求信友跟從。建議只是建議,新聞稿更非用以澄清禮儀問題的方式。
[讀者來函] 神父解答: 9個「面朝東方」的誤解(一)
筆者的一位神父朋友(Father Angel)因看到有不少教友對「面朝東方」存有誤解,特意來函解答一些常見的問題。筆者將Father Angel的文章分為兩部分,希望各位讀者看畢後也能好好咀嚼內容意思,並帶到祈禱與默想當中。若各位讀者對「面朝東方」有任何問題,歡迎作出提問,也希望能解答各位心中的疑問,以免引致任何爭議。 同時,繼續歡迎各位讀者也來函分享,以示大公教會之多元。大家可將文章投寄到 [email protected],詳細內容可按 這裡 參閱。 本文章不是學術探討,只為一些爭論澄清,歡迎大家討論;本文章大部分的論點已為眾多弟兄姊妹詳細闡明,現只以較為簡短的方式思考某一些謬誤。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6) -- 後篇 + 個人總結
上文 筆者答應過,會找一些對薩拉樞機的回應大家來研究一下。大家很關注的就是緊接着薩拉樞機在7月5日的演講,梵蒂岡新聞處在7月11日出了一篇 新聞稿,大家也可下載 pdf,這也是香港教區 禮委會 在網頁頭版放的那張圖,如下: 內容可總括如下: 薩拉樞機強調彌撒聖祭的尊嚴、態度及朝拜是正確的。 有人誤以為樞機頒布了有關禮儀方向的新指引,在將臨期也不會有新的指引。 《羅馬彌撒經書總論》仍然有效,而其中第299條解釋了禮儀方向 教宗方濟各的意思是,羅馬禮普通形式仍然是西方教會的一般彌撒形式,而羅馬禮特殊形則不會取代普通形式的地位。 (must not take the place of the “ordinary” one) 以上的訊息是教宗在一次近期的會面跟薩拉樞機表達的。 筆者想分享一下這幾點的看法。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5)
上文 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表達了他對現在教會禮儀的困惑:這困惑來自不少人心中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誤解,導致梵二教導未能真正落實。在以下的部分,樞機願意分享他的幾個建議,讓教會、讓神職、讓平信徒重新出發。 樞機就是在這最後的部分提到邀請他的司鐸兄弟於將臨期時開始朝東獻祭 ( ad orientem),這建議引起了不同的反應,不少人感到驚喜,但更多人被嚇人跳。據某位當時在場的神父所說,當時西敏教區的尼古拉總主教 [更新:] 禮節司嚇得呆了一下,大概下巴都掉在地上。但要首先一提的是,在樞機的建議中,朝東彌撒仍屬次要,他首要的建議是要加強禮儀培育的質素深度。可見,樞機要求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禮儀參與,而並不是梵二後禮儀改革中,某些倡導者只著眼於改變禮儀,卻忽略了培育信友的信理及靈修。 薩拉樞機即使在建議的部分,亦呼應着他在講辭最起初對「神聖禮儀」的解釋,顯示他對禮儀的認知並非基於個人喜好,而是紮實於傳統的禮儀觀。 丁、今時今日,我們應怎樣邁向更忠實落實《禮儀憲章》? # 按梵二眾教長本意,及梵二後所出現的不同情況來看,我希望提出一些 實在的建議。它們是關於怎樣在現今世代更忠實地落實《禮儀憲章》。我雖身任禮儀聖事部部長, 我全然謙遜地作為一位司鐸和主教來提案[樞機明確地表明,他在這裡的呼籲是他以個人身份的呼籲,而非作為禮儀聖事部部長。這點令筆者想起教宗本篤十六世寫《納匝肋人耶穌》也是以個人身份,而非教宗身份去寫。這一點就看得出,樞機並不希望以權力壓人,反而願意讓禮儀的吸引力作主導。這謙遜的表現的確是所有禮儀人員都需要學習的:自己只是禮儀的僕人,讓禮儀在教會的心中發展。],但願它們在教會內能有利於推廣成熟的反省、學術研究,及良好的禮儀做法。
就禮儀方向的一些個人感受
最近公私兩忙,陪孩子安睡後自己也經常倒在床上一睡到天明,所以近期真的少了寫文,各讀者請見諒。 言歸正傳。近日筆者在不同的彌撒中都有點個人感受,不約而同都跟禮儀方向有關。 首先是日前在一台私人彌撒中當輔祭。那台彌撒是以面朝東方的形式 ( ad orientem) ,並以拉丁文舉行的 (讀經除外),所以作為輔祭的我也自然地和神父一同面向祭台。
面朝東方舉行彌撒——聖禮部長的建議
早幾天,一名熱愛禮儀的神父給筆者一篇文章。筆者讀後覺得也可以和各位讀者分享一下。 這文章 原文 是法文,是聖禮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t SARAH) 的一個訪問。筆者的法語只限於「今晚打老虎」( Comment allez-vous?),唯有用 英文譯文 再翻譯為中文。雖然不是很理想,但也希望這譯上譯的文章能給大家一點反思。如果有法語專家的讀者,不妨修正筆者的翻譯。 薩拉樞機可說是字字珠璣,他在很短的訪問中說出了很大的道理。很多意思其實已隱含在字裡行間。筆者的 重點 及[評論] 問:最近幾個星期,你說希望看到聖體會「被理解為聖事中的核心聖事」。為甚麼呢? 薩拉樞機:我希望我們能夠在這課題上有更多的反省,去將聖體放在我們生活的中心。我留意到我們很多的禮儀都成了娛樂。 很多時神父都不再以基督的祭獻去慶祝祂的愛,卻變成一個跟朋友的聚會、溫暖的聚餐、一個兄弟的時刻。 為了尋找並創造有創意和慶祝氣氛的禮儀,我們便有危機將朝拜變得太過著重人,為求配合當刻的意向和潮流。一點一點地, 教友被奪去了那賜予生命的禮物。 對基督徒來說,聖體是生死大事! 問:如何將天主放在中心? 薩拉樞機:禮儀是我們跟天主相契合的大門。 如果感恩慶典變成人的自我慶祝,那就非常危險,因為天主消失了。 我們必須將天主放在禮儀的中心。如果人在中心,教會就變成了純粹屬人的團體,就如教宗方濟各 所說的,變成 NGO (非政府組織的慈善團體)。如果相反,天主成了禮儀的中心,那教會就會重新獲得動力及生命力!「我們跟禮儀的關係中就是信德及教會的終向」拉辛格樞機[即後來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曾這樣預言了。
林肯教區的啟示:如何推廣司鐸聖召 (2)
上文 提到美國林肯教區雖然人數不多,但司鐸聖召非常蓬勃,而首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個教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由三位很正統的主教所帶領。今天我們就看看這個教區在主教的帶領下,做了甚麼使教友生活及司鐸聖召能夠相反現今聖召低落的風氣。原文在 此。 至聖所內只有男性 # 林肯教區在禮儀上有數項事情是和美國其他的教區[甚至世界上大部分教區,包括香港]很不一樣。 基本來說,林肯教區保存了只有男性才進至聖所 (Sanctuary) 的習慣。在這範圍,林肯教區沒有順從世俗思想,而順從了傳統及常理。 她也是全美國唯一一個維持全男班輔祭的教區。就如我所 寫過 的,羅馬早在1994年已直接表示過贊同的: 聖座希望提醒,順從高貴的傳統而讓男孩子服務祭台是很合適的。眾所周佑,這會幫助司鐸聖召的可靠發展。所以必然會繼續支持這些全男輔祭的團體。
由教宗方濟各舉行彌撒到彌撒方向
教宗方濟各在過去的主日(2016年1月10日)在西斯汀教堂 (Sistine Chapel) 舉行嬰兒洗禮及彌撒。由感恩經開始教宗以面朝東方地形式 (ad Orientem) 舉行彌撒。 筆者在近幾天,還聽到有新教友說根據「梵二精神」,神父不會把背脊對著教友開彌撒。這是完全錯誤的。在整個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從來沒有說過彌撒祭獻的方向應面向教友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