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5日, thenewemangelization.com 登出了一段與 Cardinal Burke 的 訪問,內容與現在教會中的「男性危機」有關。雖然訪問的主要關注對象是美國的男性,但其實對香港的男教友也很有幫助,很值得分享。

訪問者為New Emangelization Project的 Matthew James Christoff。被訪者為 Cardinal Raymond Leo Burke,美國樞機,之前是教廷最高法院法官,現為 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的Patron。
筆者會將這訪問分三節翻譯出來。 重點 及[評論]
Matthew:樞機閣下,我們很高興並且有幸能夠在這裡跟你做訪問。今天我們談談在美國的公教男性的情況,及我們如何能夠吸引多些男性參與新福傳。在開始時,不如樞機閣下先形容一下現在天主教會男性的情況?
Cardinal Burke:我認為在過去這50年左右,男性對於在婚姻聖召,及整體在教會的生活都有所困惑。這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由1960年代開始攻擊教會及社會的極端女性主義使男性被邊緣化。
不幸地,這極端的女性主義運動非常有力地影響著教會,令教會需要不斷恆常地回應女性問題, 代價是忽略了回應對男性非常重要的議題。對男性重要的議題包括,「父親身份」1的重要,無論是否在婚姻之中;父親對孩子的重要;作為神父時「父親身份」的重要;男性品格的關鍵影響;天主為了整個社會而給男性的特殊恩寵的強調。[筆者在此十分認同樞機的說話。現在教會對男性的支持是十分少的:不是說教會沒有活動給男性,而是沒有培育男性成為男人。現在的教會為甚麼全部都是女人?因為男人都找不到他們渴望的東西!]
儘管長久的傳統,尤其透過對聖若瑟的敬禮,教會一直強調男性品格中 男性為了家庭的原故犠性自己的生命,以騎士精神去保護妻子及他的子女,及為了家庭生計去努力工作[這不就是很多女性所希望的伴侶嗎?當教會重視培育男性,最得益的就是他們的家庭:就是女人和小孩子。];現在男性的優點及重要性變得不明顯,並為了實際目的甚至不被強調。這傳遞男性品格的英勇本質的長久傳統在現在教會已被失落。
這全部的男性德行都對孩子成長時學習非常重要。跟父親的健康關係能夠幫助孩子預備由跟母親親密的愛,過渡到紀律的建立,這樣孩子就能避免過渡的自戀。這確保孩子能夠在跟別人的人際關係中有正確的身份認同,這對男孩子及女孩子同等關鍵。
一個小孩子跟父親的關係是他自我身份認同的鑰匙,這在我們成長時就在發生。我們需要跟母親的那個很親密及鼓勵性的關係,但在同時, 那個我們和父親的關係,雖然因本性上距離較遠及有著同樣多的愛,在規範著我們的生命。[剛剛樂山樂水也不就有兩篇由女性角度寫家庭中的男和女嗎? 這裡 和 這裡。樞機和她也在強調男女在家庭角色的不同。]它教一個孩子過一個無私的生命,讓孩子隨時準備去犠牲一切所需要的,以真誠對待天主及其他人。
我記得在1970年代中,年輕男性告訴我,他們,在某程度上,因為當個年代所興起的女性極端及自我中心的態度而懼怕婚姻。這些年輕男性關注進入婚姻始終會因著女權恆常及不斷的要敗而導致失敗。這些男女之間的分裂由那時開始變得更差。
每個人都明白女性曾經及會被男性濫待。濫待女性的男人並非真正的男人,他們在濫待女性時同時也侵害了自己男性品格,只是虛假的男人。[真正的男子氣慨就是保護別人而非傷害別人。] 男女之間的危機因著教會的教理全面崩潰而變得更差。[很多人在欺騙自己現在的教理培育很好,其實都只是謊話。現在的教友培育已經差得不能再差了。]年輕男性成長時沒有接受有關他們信仰及他們聖召的知識的正確指導。年輕男生沒有被教導他們是因著天主—父、子及聖神的肖象所造。這些年輕男性沒有被教導去認識所有要成一個男人及滿全作為男性的特殊恩寵的必要德行。
而令事情更差的是,現在有一種有關性及婚姻關係本質的 非常膚淺及表面的教理方向。
同時間,社會中色情媒體湧現也在尤其侵蝕著男性,因為它嚴重地扭曲人類性的整個現實。它使男人和女人以一個偏離了男女婚姻關係的角度來看性。
事實上, 性吸引的這禮物應指向婚姻,而所有的性結合都只能正當地屬於婚姻之內。 但在整個色情世界毒害了年青人使他們以為他們在性方面的能力是讓他們享樂及歡愉,而變成消費的色慾,而 色慾是七罪宗之一。[罪!讀者們能夠數出七罪宗嗎?]
人類性的禮物被變成一個自我取悅的方法,這很多時都以別人為代價,無論是在異性關係或同性關係。一個男人在沒有正當地培育出他作為男人及父親角色的身份認同時最終變得非常不愉快。這些培育得不好的男人會變成色情媒體上癮、性濫交、酗酒、濫藥……及各種成癮的受害者。而且,再加上……我是否說得太多了?
Matthew:不是,不是。﹝大笑﹞
Cardinal Burke:使男人在現在文化中的混亂更差的,就是家庭生活的流失。這文化已變得非常物質主義及消費主導,而這種追求使父親,也很多時使母親,需要長時間工作。 這消費心態也引申一種想法就是要孩子的生活被不同的活動填滿:學校、運動、音樂及其他的活動要填滿整個星期的每一個晚上。[樞機知道香港小孩子的時間表,可能會更嚇一跳] 這些東西本身都是好的,但現在卻失去了平衡。 孩子和家長一起相處足夠時間的家庭生活在很多家庭中都不見了。家庭不再一起用餐。 我記得我的父親如何教我們人生道理及餐桌禮儀。跟我的父母花時間對話對我的成長非常重要。當我還是個年輕神父時,父母及孩子告訴我父親及孩子很少談話,有時甚至沒有談話,即使有也很簡短,這使我很傷心。[中國人講求一家人齊齊整整食飯,這也非常基督徒生活]
家庭應該起碼每周一次全家人一起吃飯。男孩子及年輕男子除非跟父親及母親住在一起,否則很難建立正確的男性身份認同及男性德行, 跟父母親一起住能讓他們觀察到男性和女性在一個歡迎、培育及發展生命的家庭生活中,獨特而互補的互動。
這些不同的力量聚在一起而嚴重地損害了男性。
可悲地,教會沒有有效地回應這些破壞性的文化力量;相反教會變得被極端女性主義影響太深而忽視了男性的這些重要需要。
我的這一代將我們由穩固的家庭生活及教會穩固的培育所帶來的眾多祝福視為理所當然。我的這一代容許所有這些性混淆、極端女性主義、家庭的崩壞繼續,沒有為意到我們從下一代搶奪了我們有福地接受的這些最寶貴的禮物。
我們深深地傷害了當前的這一代。作為主教,我聽到了年青人痛苦地向我投訴:「為甚麼沒有人教我們這些東西?為甚麼沒有人更清晰地教授我們有關彌撒、告解及傳統的敬禮?」這些東西對他們的靈性生活及男性品格非常重要。
辦告解[各位,去辦告解!這個星期就去!]及 去主日彌撒[基本教理:沒有理由缺席主日彌撒是大罪。], 在晚上全家人一起唸玫瑰經, 一起用餐,這些全部都在基督徒生活給予實際的指引。學習到粗俗及褻聖並沒有男子氣慨,而一個男人對別人是很歡迎及禮貌;這些看來只是小事情但它們卻形成了一個男人的品格。很多這些東西都不見了。
﹝待續﹞
我們將在下一篇繼續看到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請密切留意。
- Cardinal Burke 多次提出的「父親身份」( father, fatherhood )指的包括本性上的父親(家庭中的父親),及靈性上的父親(作為司祭、神父的靈性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