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4)——原始孤獨

·

上文 論到聖若望保祿二世在創世紀的創造敍述中,總括了「原始人性」的幾項特質。我們按概念的先後次序,先探討「原始孤獨」。

在創世紀中有兩個創造的敍述,分別是創世紀 1:1 – 2:3,以及創世紀2:4-25。解經學稱前者為厄羅因典,因為原文中稱天主為 Elohim (厄羅因);稱後者為雅威典,因為原文中稱天主為 YWHW (Yahweh, 音「雅威」,「耶和華」是錯誤的讀法) 。而兩個流傳中以雅威典較先出現。

在雅威典的敍述中,「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 (adama) 形成了人 (adam),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上主天主說:人單獨不好,我要給他造個與他相稱的助手。」上主天主用塵土造了各種野獸和天空中的各種飛鳥,都引到人面前……但他沒有找著一個與自己相稱的助手。」 (創世紀 2:7, 18, 19a, 20b)

「上主天主遂使人 (adam) 熟睡,當他睡著了,就取出了他的一根肋骨,再用肉補滿原處。然後上主天主用那由人取的肋骨,形成了一個女人(issa),引她到人前,人遂說:「這才真是我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她應稱為「女人」,因為是由男人 (is) 取出的。」 (創世紀 2:21-23)

在這裡有一個重點在各種聖經的翻譯中都不易看得出的,就是在創世紀雅威典的創造敍述中,原文希伯來文一直是以「人」來稱呼第一個人,而「男性」的觀念只在「女人」被創造出來才看到的。對聖若望保祿二世來說,這個分野是十分重要的。

聖若望保祿二世討論「原始孤獨」, 首先並不是講論男或女渴望尋找一個伴侶——天主說「人單獨不好」,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這也是一個「基礎人性」的課題,而且先於男女性別之前。 聖教宗說,這不單是一個在聖經中時序上比「性別」早,而是關乎於「存有」、人性本身的議題。他說:

這裡我們面對是「人的孤寂」,而不單是男人因為缺少了女人的孤寂。(here we are dealing with the solitude of “man” (male and female) and not only with the solitude of the man-male, caused by the absence of the woman.) (TOB 5, 10 October 1979)

天主說「人單獨不好」,這句話即時背景自然是天主為人造了一個伙伴。然而聖若望保祿二世亦指出,天主為人的安排也是為了讓人能夠滿全「耕種大地」的使命(創世紀 2:5),這也是對應了在厄羅因典中天主要人「充滿大地,治理大地」 (1:28)。

於是,天主讓人在給萬物命名,表示出「人」在天主的創造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這同時間,「人」明白他和其他受造物是不同的。 聖教宗說:「受造的人……我們可以說,在尋找自己的定義;以今天的說話來表達,就是他在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 (the created man…one could say, in search of his own definition; today one would say, in search of his own “identity.”) 」 (TOB 5, 10 October 1979)

人知道自己和其他生物不同,他渴望有一個和他相近的個體。聖若望保祿二世說:雅威典的這記載,正正表示了人的自我定義及自我認知,這是「人性」的首個展現。(The Yahwist text…in which man find himself alone before God, above all to express, through a first self-definition, his own self-knowledge as the first and fundamental manifestation of humanity. TOB 5)

人發現自己不同於這可見的受造物世界。在他發現他和世界相異的同時,他就是發現了自己的獨立性及自主性: 他自覺是一個「人」、一個「個體」、一個「位格」 (person)。 這個「人」,有獨立、自主、有自由的意志。

可以說,人發現自己身份的同時,人也發現了自己的原始孤獨——人發現了自己相異於其他受造物,也就渴望有一個相似的伙伴。這種原始孤獨,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孤寂,共通於所有的人性經驗。這和一個人是男是女無關,而是人需要一個與他相稱而能夠交流的對像。 現代社會常描述人需要一個伴侶是因為人要滿足自己的情慾。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卻表示,按天主的設計,人是需要一個和他相稱的助手。

對於這人性的孤獨,天主也說:「人單獨不好」。但聖若望保祿二世先提醒我們,要正確理解聖經的說法要先明白這個創造敍述的背景。在厄羅因典的創造敍述中,說到人是按「天主的肖像而受造的」;而同時我們要理解雅威典的敍述是一個「盟約」的敍述。 (TOB 6, 24 October 1979) 既然這是一個盟約, 人就是能夠面對面朝見天主的受造物,他是在整個有型的受造界中能夠和天主對話的受造物——「天主於是 照自己的肖象 造了人」。人的身體讓人認識了自己的人性,這人性是獨特的,因為他讓人明白自己同時屬於受造物,但又立於其他有型受造物之上。這不是因為人比其他動物強壯、有力量,而是因為人藉著自己的身體發現了自己特殊的使命。

這就像我們到了外國的地方,並不認識這個地方,也不認識這地方的風土人情,更不認識他們的語言。 我們是這世界是一個「他者」。我們可能亦然能夠生存,但我們仍渴望有一個伙伴和我們分享感受。一如在電影 Cast Away 中, Tom Hanks 飾演的角色在流落荒島後,也要跟一個排球說話。這也展現了聖若望保祿二世由創世紀當中所看出的,屬於人性的「孤寂」。

接着下來,我們會看看天主如何在創世的過程中,滿足這「原始孤獨」。

分類: 信理 普世教會 樂山樂水

相關文章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3)——在天主原始計劃的人性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 …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2)——起初,墮落,得救贖
我們開始了新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及保祿六世 …
由《身體神學》到《人類生命》(1)——人是身體及靈魂
上文 提到我們開始了一個系列,研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