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薩拉樞機《神聖禮儀中的靜默與天主尊位》(一)

·
目錄
薩拉樞機《神聖禮儀中的靜默與天主尊位》 - 本文屬於一個文章系列。

剛剛過去的聖十字架節,也是教宗本篤十六世《 歷任教宗》( Summorum Pontificum其附帶信函)手喻生效十周年。在那幾天羅馬舉行了「《歷任教宗》朝聖」,當中有講座、彌撒、遊行、拜苦路等等活動,吸引了各地熱愛教會傳統的信友參加。

其中在9月14日,聖座禮儀及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Cardinal Robert Sarah)於宗座聖多瑪斯大學致辭,題為《神聖禮儀中的靜默及天主尊位》 ( Silence and the Primacy of God in the Sacred Liturgy)。 「新禮儀運動」 (New Liturgical Movement) 網站取得了初稿,最終版本會在修正後正式出版。NLM 他們也特別點出了樞機在整段講辭中的重點:

  1. 樞機反對以人為中心的禮儀,我們有需要將天主恰當地放回在我們朝拜的中心
  2. 樞機反對禮儀成為「舞台」及「世俗娛樂」,這些噪音「殺死」禮儀
  3. 舊禮 usus antiquior 應被視為廿一世紀教會生活的正常部分,而樞機安慰眾參加者,沒有人會將羅馬禮的舊禮奪走。

中文翻譯全文可供 下載,然後以下是我自己加的 重點 及[筆記]。

Card Sarah


第五屆《歷任教宗》羅馬研討會 「神聖禮儀中的靜默與天主尊位」 聖座禮儀及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2017年9月14日       羅馬.宗座聖多瑪斯大學
#

《歷任教宗》自動手諭頒報十年,我首先想表達的是對全能天主的感謝。事實上,藉着這文件,本篤十六世希望在教會內建立一個 修和的記號,這已帶來眾多果實,而教宗方濟各以同樣方式地繼續。 天主渴望祂教會的合一,我們亦在每一個感恩祭中為此祈禱:我們被召繼續尋求這修和及合一之路,以在今日的世界中作基督永恆的見證人。[讓多一種禮儀通行,是修和及合一的途徑。正正顯示公教會同一信仰的多種表達。]

本篤十六世這個計劃的解讀,就在拉辛格樞機的重要著作中。寫於被選上聖伯多祿宗座之位之前不到一年,若瑟.拉辛格樞機回應了「一些天主教禮儀學家建議我們應將禮儀改革配合現代的『人本方向』而建立人本形式的禮儀」。他說:

如果禮儀看來成為主要是我們行動的工作坊,那重點——天主——其實被遺忘了。因為禮儀不是關於我們自己,而是有關於天主的。忘記天主是我們世代最貼身的危機。為抗衡這種危機,禮儀應被設立為天主臨在的記號。但如果習慣性忘記天主已成了禮儀的一部分,而我們在禮儀中只想到自己,那會發生甚麼事?在每一個禮儀改革,及每一個禮儀的慶典,天主的尊位應被視為第一優先。

「忘記天主是我們世代最貼身的危機。」我的兄弟姊妹,寫於2004 年7月的這句話在當時是多麼真確,而幾年下來,這句話更每加變得深刻。 [事實上,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說過,而薩拉樞機亦近期重覆了:歐洲教會正在沉默地背教。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華人教會,其實也在面對同一問題。] 無視天主的恐怖主義在這世界留下破壞的印記,這恐怖主義是咄咄逼人的世俗主義,對受造物、物質甚至人際關係的個人消費主義,以及在進逼的死亡文化,這在危害我們最無力抗爭的兄弟姊妹的生命:即那些未出生、不健康及老年人。[說白點,就是墮胎殺嬰,以及安樂死。]

面對着無視天主的態度,我們作為基督神聖的教會,因我們的洗禮及個別的聖召被召叫,去宣佈及宣告「基督為萬民之光」(《 教會憲章》1, 1),並「召叫眾人加入教會」(《禮儀憲章》,1)。因為基督及祂教會的道路是真理、美、及善的路,而 這道路最終的完成 (consummation) 就是跟天主及天上諸聖在共融中得享無限生命。而那些選擇按謊言的王候 (Prince of Lies)2 所舖排的路而行走的人則冒着跌入地獄的危險: 自由、明知、而故意選擇罪惡及邪惡的果實——就是跟天主及諸聖永久分離。

我的兄弟姊妹,我們永遠不可以忘記這些永恆的真理!我們的世界很多能已忘記它們。實在地,這尤其影響着西方世界, 我們的社會不斷地將這些真理埋下,不讓我們找到,繼而用消費主義的無盡噪音裝作好事物麻醉我們,防止我們有時間和空間去質疑它妄顧天主的前設及做法。[薩拉樞機最新的著作正正是《靜默的力量》,引導我們對抗噪音的覇權。另外,也像《勇敢新世界》一樣,無盡的噪音麻醉我們,使我們不再關心真正有意義的事物。]我們一定要孜孜不倦地宣講福音的喜訊: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已克勝了罪惡和死亡,祂在十字上的祭獻已讓我們獲得罪過的赦免,讓我們在此世喜樂地生活,並且對來世盡的生命懷有確切的希望。3

教會被召叫去以各種可能的方法,在各個時代各個地方向一切人宣講這喜訊。這些重要的傳教及宗徒事工,本身就是上主親自命令教會要作的事 (參閱 瑪竇福音 28:19-20) ,它們也在一個更大的現實中反映了出來:就是在神聖禮儀中我們教會團體與耶穌基督的相遇。因此,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 (梵二) 的訓導很正確:「禮儀卻是教會行動所趨向的頂峰,同時也是教會一切力量的泉源。」(《 禮儀憲章》, 10)。

我們可能問:如果教會的傳教活力在我們這時代衰落了,如果基督徒的見證在無視天主的世界中變得軟弱了,如果我們的世界已經忘記了天主,是否因為原本要成為「世界的光」(瑪竇福音 5:14) 的我們沒有走向那教會行動趨向的頂峰,一如我們所應做的;或沒有足夠地從那力量的泉源中汲取能使所有人都享用的「湧到永生的水泉」(若望福音 4:14)?

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而言,這些不是問題而是信仰危機及叛離梵二的悲劇結局。事實上,他說4 :

在基督宗教的「新春」裡存有不可否認的消極傾向,這篇文告旨在幫助克服此消極傾向。特定指向「萬民」 ( ad gentes) 的傳教活動呈現衰退現象,這種趨勢與大公會議的指令和其後教會訓導陸續的聲明確實是不符合,不是站在一線上。內在與外在的困難削弱了教會向非基督徒的傳教衝力,這一事實應該喚起所有信奉基督的人的關切。因為在教會的歷史上,傳教動力永遠是教會生命力的標誌,正如它的減退是信仰危機的訊號。

如果確實如此,如果我們今日的教會在將基督帶給眾人不那麼有熱誠及有效,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不能真正而有效地參與神聖禮儀;這可能源自缺乏一個恰當的禮儀培育——這是我們聖父 方濟各教宗所關注的,他說:

一個脫離了屬靈朝拜的禮儀很容易變得空蕩,由它的基督根源, 衰變到一種普遍無特性的神聖感覺,差不多魔術般而空洞的純美主義。作為基督的行動,禮儀的內在衝動是要被基督的情感所轉化,在這動態中一切現實被轉型。「在我們身體的日常生活,在小事情內,必定要被神聖的存有所觸動、充盈、浸淫着,它必定要成為跟天主一起的行動。這不代表我們一定不斷地想到天主,但我們必定要確實地被天主的現實所貫通,好使我們整個的生命……成為一個禮儀,一個朝拜。(引述 本篤十六世於2012年2月15日於羅馬教區修院有關「聖言誦讀」( Lectio Divina) 的講話)

我們確實有需要去聯合一個更新的意願去按會議神長指示的道路前行, 因為在將《禮儀憲章》正確且完全融合在信友及教會團體當中,亦有很多工作尚待執行。[薩拉樞機已不止一次提到,梵二的《禮儀憲章》這五十年來都沒有好好的被執行。梵二神長所渴望的,和現在於我們面前的,是兩回事。] 尤其我要指出,就是要讓平信徒以及神職和度獻身生活的人,接受穩固及有機的禮儀入門及培育的決心。

這也可能因為很多時, 禮儀的舉行並沒有忠信且完滿地按教會的意願地執行,這剝削了我們在教會中舉基督最理想的相遇,這本身是每一個已受洗基督徒的權利。 [我們不忠信地按教會意願舉行禮儀,這些所謂的「創新」,其實是剝削著信友的權利。] 很多禮儀變成了一個舞台、一個世俗的娛樂,在舉行奧跡時有這麼多的說話及奇怪的呼喊,這麼多的噪音,這麼多民間活動似的舞蹈和身體擺動。反而,禮儀應該是一個跟天主有着個人相遇及親密的時間。尤其是非洲,也可能包括亞洲和拉丁美洲,需要靠着聖神的幫助,帶着明智及使基督信友成聖的渴望,反省一下他們要本地化禮儀的人性抱負, 以避免表面化、民間習俗化以及自己文化的自我慶祝每一個禮儀慶典必須以天主為它的中心,而唯獨天主——我們的聖化。 [薩拉樞機來自非洲西部的畿內亞,他出生成長的小村落本身是信仰傳統泛靈宗教的。然而一個來自非洲的樞機特別指出,那些以「本地化」、「非洲化」,在禮儀加入舞蹈、身體擺動的做法是不恰當的,但我們當中卻有不少人對此樂此不彼。我們是否抱著一種 類似 Edward Said 「東方主義」 (Orientalism)的目光去看非洲,將自己心中的非洲人投射到他們身上?]

今天,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歷任教宗》自動手諭生效的十周年,同樣地向梵二禮儀改革的執行以及這些年來所謂的禮儀及牧民的「餘波」提出了問題。這些問題並非不著邊際,也不是只影響禮儀專家或那些對禮儀感興趣的所謂「傳統派」的人,一如拉辛格樞機在1997年寫道,「神聖禮儀的真正舉行是一切教會更新的中心」5

神聖禮儀中天主的尊位
#

我在這篇講辭的開端引述拉辛格樞機的話,樞機問「但如果習慣性忘記天主已成了禮儀的一部分,而我們在禮儀中只想到自己,那會發生甚麼事?」這看似是一個奇怪的問題,但這出自一個近幾十年的一個真實的傾向, 這傾向就是將禮儀計劃及舉行得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舉行慶典的團體,似乎有時幾乎連天主都排除在外。我說「似乎」因為我不希望去判斷那些推廣及舉行這些「人本禮儀」的人的意向:他們也可能差劣的神學及禮儀培育,甚或缺乏了有關培育。

但無論如何, 這樣的慶典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它們將一些本質全然是超性的事物降格成為單單是本性的程度, 這是相反梵二《禮儀憲章》(以及真福庇護十二世的《 天人中保》通諭 ( Mediator Dei)):

禮儀實應視為耶穌基督司祭職務的施行,藉其外形所指,一方面按照每人的本有方式而實現聖化,一方面由耶穌基督的奧體,包括元首及其肢體,實行完整的公開敬禮。6

由此可見,由於是基督司祭及其肢體,即教會的行動,所以每一個禮儀行動都是超越其他一切行動的神聖行動;教會的其他行動,都不能以同等名義,和禮儀的效用相比。(《禮儀憲章》,7)

一如我在2016年英國倫敦「神聖禮儀」研討會的 致辭 中說:

公教禮儀是基督在我們現世的救贖行動中獨特至尊的核心之所,靠實在參與其中,我們領受持守基督徒生活及成長不可少的天主的恩寵和力量。公教禮儀是天主安排的神聖之處,讓我們來滿全我們給天主奉獻祭獻——唯一真實祭獻——的義務。我們在這裡意識到我們深切需要朝拜全能的天主。公教禮儀是神聖的,因它的本質是聖的。公教禮儀不是平常的人際聚會。

…… 天主,而非人,才是公教禮儀的中心。我們來朝拜祂。 禮儀不是關於你和我;這不是為了慶祝我們自己的身份認同、或成就、又或稱許推廣我們自己的文化或宗教習俗。禮儀首先並最重要是關於天主及祂為了我們所做的事。在祂神聖的眷顧中,全能的天主建立了教會,並按照基督所建立的新約,依我們所能朝拜祂的方式制訂了神聖禮儀。

因此, 天主必須在我們禮儀慶典中每一個元素佔據首位。這是為了愛祂,致使我們能為更完滿地朝拜祂,我們要分開 (setting apart) 並祝聖 (consecrate) 那些特別為在禮儀服侍祂的人、地、及物品。 [祝聖 (consecrate) 一詞本身的意義就是,為了天主的緣故,將之由普通物品之抽起、分開。] 我們渴望於禮儀中在「斗膽盡能」 (參考 聖多瑪斯.亞奎那 聖體節繼抒詠7) 讚美及朝拜天主聖父、聖子、及聖神,這渴望本身就是一個內在的朝拜。自然地,這意向應有一個外在的表達。所以, 我們的教堂應該是美麗地表達我們對天主的愛,我們的禮儀人員——神職及平信徒——應該花時間培訓及準備;他們所有的禮儀行動,包括他們的衣著,都應該顯示着他們對能有幸服侍的神聖奧跡的尊敬及驚訝。[建築、藝術、禮儀人員的行動,都在反映朝拜天主的本質。應「斗膽盡能」。這些不是浪費,而是像亞伯爾般,將最美的初果,獻給天主。]

我們在禮儀所用的「物品」也應同樣地訴說着天主的尊位:為服侍天主,不會有所謂的「過於」好、「過於」漂亮、「過於」珍貴。無論他們是如何的樸實,他們都應符合我們的意向,我們的神儀聖器、祭衣、以其他物品應該是有質素、配得起、以及美麗的,好使我們能夠藉它們訴說我們獻給全能天主的愛和祭獻。我們的平調和音樂 (chant and music) 應該使我們向祂高舉心神,而不是一如經常見到的,單單反映着或多或少我們的社會或文化所流行的情緒。

你們也留意到,近年我經常提到回復神父及會眾 在感恩祭中朝東 ( ad orientem)、朝向天主 ( ad Deum) 的重要性。在本篤中十六世為了渴望從中得益而藉《歷任教宗》批准自由使用的舊禮 ( usus antiquior) ——羅馬禮的古老形式中,這個姿勢被普遍地使用。但 這古老且美麗的做法,如此有力地訴說着彌撒最核心就是全能天主的尊位,並不是局限只用於舊禮。同樣地,新禮 (usus recentior) ——羅馬禮的現代形式中, 這可敬的做法是被允許,是完美地恰當,而且我堅信,對牧民是很有幫助的。[朝東祭獻,不單有神學意義,而且是有牧民功效的。]

Ad-Orientem-Cartoon-Meme

有些人會反對說,我將太過注重神聖禮儀中一些很小的細節、枝節。但是一如每一個丈夫及妻子都知道, 在一切愛的關係中,最細微的細節是極度重要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愛就是在這些細節中表達而且活出來。 [丈夫留意到太太的最不起眼的表情,知道她累了;丈夫說了最輕描淡寫的話,太太就知道他餓了。這不是因為他們在「監視」着對方,而是因為在愛中,細節在表達着大愛。] 婚姻中的「小事情」表達而保護着更大的現實。禮儀也是一樣:當最小的禮節變得因循而不再是表達我心中、靈魂中現實的朝拜行為時,當我不再留心關於它的細節, 當我明明可以更相宜地、更漂亮地準備及舉行禮儀卻不願意這樣做,這當中就出現了我們對全能天主的愛冷卻下來的危險。我們必定要小心這事。我們藉跟隨禮儀規定來表達愛天主的小行為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忽視它們,如果我們只視它們為單純的挑剔細節,我們很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已跟基督越走越遠,就像在婚姻中出現的悲劇一樣。 [當我們對禮儀對聖體沒有愛,我們自然覺得注重禮儀細節的人是在吹毛求疪;但如果我們對禮儀對聖體充滿了愛,我們自然便會想在每一個細節做得完美、追求卓越。]

拉辛格樞機深信「 在任何及每一個禮儀改革,每一個禮儀慶典中,天主的尊位應該要保持最優先的。」8 如果我們將這原則套用於大大小小的禮儀事情上,天主確實會在禮儀中得到祂應得的尊位。而祂也會在我們心神中佔有尊位。 我們的禮儀慶典、和我們自己將成為祂救贖的美麗畫像,那些不認識基督及祂教會的人能夠透過我們找到美麗的救恩途徑。

[ 下文]


  1. 教會憲章原文名稱是 Lumen Gentium ( 英文 拉丁), 即《萬民之光》。取自憲章的第一句: Lumen gentium cum sit Christus, haec Sacrosancta Synodus, in Spiritu Sancto congregata, omnes homines claritate Eius, super faciem Ecclesiae resplendente, illuminare vehementer exoptat, omni creaturae Evangelium annuntiando. 基督為 萬民之光,本屆神聖大公會議,因天主聖神而集合,切願向萬民宣佈福音,使教會面目上反映的基督之光,照耀到每一個人。

  2. Prince of Lies 即魔鬼、撒旦 (參照 若望福音 8:44)

  3. 參閱 羅馬書8:18-30; 厄弗所書 1:8-19

  4. 若望保祿二世《救主的使命》通諭 ( Redemptoris Missio), 2

  5. 拉辛格樞機,於 Franz Breid 編輯的 Die heilige Liturgie 的序言

  6. 《禮儀憲章》, 7

  7. 聖體節繼抒詠即 Lauda Sion Salvatorem,樞機這句取自第二段「 Quantum potes, tantum aude

8. Usus antiquior 在中譯本的《歷任教宗》被譯作「更古老禮儀習尚」,但平日甚少會用這說法。所以本譯文主要譯作「舊禮」。同樣地, usus recentior 將譯作「新禮」。

分類: 普世教會
薩拉樞機《神聖禮儀中的靜默與天主尊位》 - 本文屬於一個文章系列。

相關文章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未來的泉源」研討會開幕辭中文譯本及導讀
沉默了好一段時間,事緣是因為筆者最近忙於翻譯聖禮部部長薩拉樞 …
《歷任教宗》十周年快樂!感謝天主!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 2007年7月7日頒布了《 歷任教 …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4)
上文 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清楚表明了,梵蒂岡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