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讀者來函]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

[編註:有海外讀者翻譯了一篇有關聖召的 文章,跟大家分享。]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

翻譯:Waverly

美國的羅德島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多瑪斯.托賓主教(Thomas J. Tobin)最近在他的教區報紙 專欄 中强調了他的教區目前面臨的的聖召危機。托賓主教指出:

拿一些普羅維登斯教區的神職人員數字來思考:從十年前開始,由於退休的原因,已經導致我們減少了58位本來在教區活躍服務的神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教區只有祝聖了18位新晉神父。教區總計一共少了40位能夠活躍服務的神父。目前可以活躍服務的神父平均年齡為59歲。算上退休神父, 教區所有神父平均年齡是67歲。40歲以下的神父只有21位。

當然,並不是唯獨只有普羅維登斯教區忠誠的信友們遇到這樣嚴峻的狀況。 神父的短缺,缺少新血的晉鐸班,表現平平的神學院註冊統計數字,都顯示了未來年度的問題沒有改善。教會當局為了因應這個慘淡的情況,解决聖召危機 ,多在尋找最新的方案、主動的策略來推廣聖召。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我們早已經知道答案:當每個地方,傳統的天主教在那裡蓬勃發展,聖召也就蓬勃發展。

過去,我曾經寫了由內布拉斯加州 林肯教區 (Lincoln, Nebraska) 和北卡羅來納州 夏洛特教區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所提供的藍圖。兩教區儘管規模不大(林肯有不到10萬名登記的天主教徒,夏洛特有20萬人) [編按:據香港教區教務統計二零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 統計,香港教區約有 389,000 教友。] ,但這兩個教區有著成功的聖召實例:

  • 就在最近的24個月的時間裡,林肯教區已經祝聖17位司鐸神父。
  • 林肯也是美國唯一的教區,自1993  -  2012年進行各項的聖召和人口比例排名統計調查中,經常是排名第一的。
  • 去年,夏洛特教區開立了聖若瑟教區大學修院,提供年青人分辨聖召。很快的就有8位年青人上門就讀。
  • 今年夏洛特教區已經祝聖了5位司鐸神父。不僅如此,他們還需要擴建聖若瑟修院,因為才開了第二學年就新增了9位修士註冊。

這兩個教區都是以正統和擁抱教會傳統聞名。林肯省的教區從來不允許女孩擔任輔祭的職務,夏洛特教區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堂跟隨同樣的方式。這樣有助於強調男性在祭台的專屬角色,增加了男性年輕人在禮儀的參與。

兩個教區都擁抱了禮儀傳統。90年代,聖伯多祿司鐸兄弟會 (The Priestly Fraternity of Saint Peter, FSSP) 接受了林肯教區梵賓.布魯斯克基主教 (Bishop Fabian Bruskewitz) 的邀請,在但騰 (Denton) 成立了他們的北美修道院,兄弟會以1962年的羅馬禮特殊形式彌撒經文作彌撒和行聖事。

教區許多彌撒,拉丁彌撒和普通彌撒都是面朝東方的禮儀 (ad orientem),包括了雅各伯.康尼主教 (Bishop James Conley) 他在這兩年的將臨期在主教座堂都是以面朝東方禮儀奉獻彌撒。

近幾年來可以看到傳統的拉丁彌撒在夏洛特教區也在穩定的成長,包含了聖亞納教堂的每週舉行的大禮彌撒 (High Mass)。很有意思而且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夏洛特教區2016-2017年度的修士們中,48% 來自的堂區都對本篤的訓導禮儀中「革新中的革新」有著親密的認同,本堂神父也對教會傳統報以友善的態度。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當普羅維登斯教區正在哀嘆他們教區的未來該何去何從的時,聖伯多祿司鐸兄弟會卻完全經驗到相反的成果,他們在2017年剛剛祝聖了19位年輕人為司鐸,破了他們的紀錄。他們的成功给我們一些思考的方向,他們修會只有設在北美僅僅45個教區中,包括37個在美國,7個在加拿大。(譯註:美國大小教區有197個)

然而,除了禮儀,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元素必須存在,才會使得當地聖召欣欣向榮:一個純正的天主教教育 。

正如我過去曾經寫過,林肯教區花了數十年的心血努力使得天主教教育學費變得可以付擔,並且很正統。在那邊的天主教學校, 穿著會服的修女﹝許多修女們都是在70年代或80年代從別的教區逃/遷到林肯教區﹞負責教課,神父常常擔任神學老師和校長,在林肯教區的堂區學校96%的學生都是天主教友。這樣的風氣一直持續到高中,又延伸到內布拉斯加大學,使得他們的大學的天主教紐曼中心 (Newman Cen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又正統又興旺。

想想看。男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到12年級就在正統的天主教學校讀書,許多人在這段時間到持續的在唯有男生的彌撒祭台當輔祭,然後他們邁向大學學府,在那邊他們可以參加充滿活力和正統的天主教學生紐曼中心。同時教區也是兩個傳統純正的修院之家:大聖額我略修院(教區的),瓜達魯貝聖母修院(聖伯多祿司鐸兄弟會的)。

在這邊也要強調堪薩斯的威奇托教區 (Diocese of Wichita) (譯註:大約有12萬人的小教區) 。他們和林肯教區很像,可以付擔得起學費和純正的天主教學校系統直接幫助了聖召的增加。

2017年威奇托教區祝聖了10個人為司鐸神父,是整個美國各地區神父晉鐸班的表現頂尖的一個班級。明年他們計畫再祝聖10個修士。這意味了在兩年之內他們教區的神父人數增加了20%.。所以純正的天主教學校的角色使得聖召蓬勃發展,這樣的說法是沒有誇大的。

福特漢姆基金會Fordham Foundation在2008年出版的《誰將拯救美國城市中的天主教學校?》 (“Who Will Save America’s Urban Catholic School?”) 中指出:

威奇托教區可能是全美天主教學校系統最強的地區。

如同威奇托教區 網站 所申明:

天主教學校是地區性的;他們屬於堂區。他們不是由使用它們的人擁有和經營的私立學校。因此,每個學校家庭都被鼓勵成為一名活躍的堂區管理。

因為整個教區致力於每個教友的堂區管理 (Stewardship) ,每個堂區用各方面的努力讓堂區的積極參與的教友們,可以免費獲得從幼兒到高中的天主教教育。目前我們所知。 威奇托是全美國惟一的教區,可以讓熱心積極堂區的每一個孩子獲得從小學到高中的免費的天主教教育。

威奇託的教區報紙最近指出了天主教學校在他們教區聖召蓬勃所扮演的傑出角色。不同於全國各地的天主教學校衰退和關門的普遍現象;從1985年以來,威奇託教區天主教學校註冊率便一直上升,包含幼兒園的的水平也超過了全國幼兒園平均水平。

在今年的晉鐸神父之前,教區有已經有58修生,或是說在每1845名登記的天主教徒中有一名修生,遠遠超過洛杉磯或紐約等地的教區比例。[編註:為理解這個比例則以香港作例。如果香港的修生對教友比例也相同的話,則要有大約210個修生。]

然而,太多的教區仍然好像在尋找一種可以離開聖召沙漠的道路,似乎現在這個路徑隱藏不見了。

簡單的說,傳統合和正統信仰不是選項。虔敬的禮儀,和傳統的紀律結合,像面向東方彌撒、男輔祭輔彌撒,它們不是一種個人偏好,而是基礎。

成功興旺的教區推廣和鼓勵傳統拉丁彌撒,而不是僅僅容忍它的存在, 甚或像有更糟糕的情形是教區反對它們。就實例可以看到,當傳統的修會正在蓬勃興旺,而那些艱困的教區卻在掙扎於退休神父遠遠超過新晉神父的現況。

進一步而言, 讓我們的天主教孩子失落在世俗文化中是我們付不起的代價。如同我們一貫的信念,天主教的孩子需要天主教的教育。正統和可以付擔的學費,正如同我們在林肯和威奇託教區所找到的,也如同在夏洛特教區親近傳統的聖若瑟小修院一樣,幫助天主教孩子成為純正的天主教孩子

當然, 祈禱是永遠需要的。為聖召祈禱。堂區教友在教堂內一起祈禱。年輕人花時間在聖體前祈禱,聆聽和分辨。我們需要謙卑的向天主祈求賜給我們神父

但是這樣的祈禱,是重要關鍵,也必須與傳統的禮儀和正統的天主教學校結合在一起。當我們祈求司鐸神父的同時,又拒絕有些遵行特定禮儀形式的年輕人(喜歡拉丁彌撒),認為幫助他們分辨聖召,其實是只不過在試探天主。我們要為我們的假想臆断負責這個過失。

讓我們希望未來幾年裡,更多的教區能夠效仿林肯,夏洛特和威奇托教區,這樣讓所有的教友們都可能都可以再次見證到司鐸聖召的增加。

[完]


編按:「凡是好樹都結好果子; 而壞樹都結壞果子」聖召就是一個堂區、一個教區最明顯的果子。筆者同意作者,禮儀、教理、天主教教育是一個教區成敗的關鍵。是否一定要大規模地推廣傳統羅馬禮?筆者認為很視乎該教區教友的需要。 一如之前寫過的 林肯教區,也不是以傳統羅馬禮為優先,但他們的新禮禮儀也是非常虔敬的。

教區的神職班及平信徒如何在教理培育、天主教教育上培育聖召,也是一個我們值得思考的議題。天主教教育的重要,由慈幼會的成功可見一斑。慈幼會致力於照顧青年,將迷失的青年人逐個逐個領回基督處。慈幼會成立不足二百年,卻躋身於全球三大修會中。他們的豐碩聖召也反映著他們在青年中的福傳工作。

另外,筆者認為推廣聖召絕不可少的是家庭的培育。良好的天主教家庭能夠協助青年回應天主,讓他們追尋聖召的路更有信心。

分類: 普世教會 樂山樂水

相關文章

林肯教區的啟示:如何推廣司鐸聖召 (2)
上文 提到美國林肯教區雖然人數不多,但司鐸聖召非常蓬勃,而首 …
林肯教區的啟示:如何推廣司鐸聖召 (3)
上文 提到林肯教區在禮儀上的取態如何有助聖召發展。最後我們會 …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6) -- 後篇 + 個人總結
上文 筆者答應過,會找一些對薩拉樞機的回應大家來研究一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