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
[讀者來函] 龐樂培司鐸的回應
前言:龐樂培司鐸早前於公教報登了一篇 文章,表示他認為不應該稱司鐸/司祭為「神父」,因為他們的角色是兄長而不是父。之後有讀者在這裡分享他的 想法,另外友站也有一篇分享 文章,同樣都是不同意這種說法,表示「神父」是對司鐸最恰當的稱呼。很高興龐樂培司鐸願意願意撰文作一點回應。各位讀者可以由兩邊的觀點仔細思量,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你會繼續以「神父」這個稱呼嗎?
[讀者來函] - 不要在地上稱人為你們的「父」,稱「牧兄」吧
有讀者朋友對於近日有討論如果稱呼神父有以下分享:
再見童話: 小孩為未來的煩惱
兒:我煩緊。好煩惱。我諗唔到天主想結婚定做神父。 母: 咁你諗成點?
教會內的罪過
教會本身是聖的,因為她是基督的肢體;但同時她是罪人的教會,絕大部分的信友都在成聖的路途上,還是不斷的犯罪。不但是平信徒會犯罪,修道人和神職都可以犯罪。 事實上,魔鬼更喜歡使修道人跌倒,因為這樣,牠能使更多的人對教會失望,使更多的信友跌倒。
魔鬼是這樣想,但我們呢?我們要相信耶穌的許諾:「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門決不能戰勝她。」(瑪竇福音 16:18) 耶穌沒有許諾所有修道人都不會犯罪,但祂卻許諾魔鬼不能勝過教會。
首先,我們要永遠記着:「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了, 這證明了天主怎樣愛我們。」(羅馬書 5:8) 既然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已因為愛,而為我們死了。我們必須相信祂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
[讀者來函]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編註:有海外讀者翻譯了一篇有關聖召的 文章,跟大家分享。]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 # 翻譯:Waverly
美國的羅德島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Rhode Island) 多瑪斯.托賓主教(Thomas J. Tobin)最近在他的教區報紙 專欄 中强調了他的教區目前面臨的的聖召危機。托賓主教指出:
拿一些普羅維登斯教區的神職人員數字來思考:從十年前開始,由於退休的原因,已經導致我們減少了58位本來在教區活躍服務的神父,而到現在為止,我們教區只有祝聖了18位新晉神父。教區總計一共少了40位能夠活躍服務的神父。目前可以活躍服務的神父平均年齡為59歲。算上退休神父, 教區所有神父平均年齡是67歲。40歲以下的神父只有21位。
當然,並不是唯獨只有普羅維登斯教區忠誠的信友們遇到這樣嚴峻的狀況。 神父的短缺,缺少新血的晉鐸班,表現平平的神學院註冊統計數字,都顯示了未來年度的問題沒有改善。教會當局為了因應這個慘淡的情況,解决聖召危機 ,多在尋找最新的方案、主動的策略來推廣聖召。
增加聖召並不是真的這樣難。我們早已經知道答案:當每個地方,傳統的天主教在那裡蓬勃發展,聖召也就蓬勃發展。
過去,我曾經寫了由內布拉斯加州 林肯教區 (Lincoln, Nebraska) 和北卡羅來納州 夏洛特教區 (Charlotte, North Carolina) 所提供的藍圖。兩教區儘管規模不大(林肯有不到10萬名登記的天主教徒,夏洛特有20萬人) [編按:據香港教區教務統計二零一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 統計,香港教區約有 389,000 教友。] ,但這兩個教區有著成功的聖召實例:
[讀者來函]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老神父是教會的寶物
[編者註:一名讀者願意分享他某次探訪一位修會老神父的經驗,當中他看到神父對救靈的重視。]
筆者與內子在新年時間去探望一位,雖已年過八十,仍未從他的工作崗位退下來的修會會士司鐸。本來打算只是一次普通的探訪,但卻又是另外一次獨特的體驗。
由於前往探望的當天是本月份首瞻禮六,特別敬禮耶穌聖心的彌撒。所以那天筆者到達該神父所在的小堂時,見到有很多年青人出出入入。但因為本身那小堂是某大學的宿舍,所以有很多年青學子進進出出本來是很平常的事。
但神父出來見到我們之後,他先抱歉地說要我們稍為等一下,因為他忘記了今天傍晚會有聖心彌撒,之前他要聽告解。他沒有更改見面時間,然而他抱歉地說要我們稍後耐心等待一下,為我和內子當然是沒有問題。並且我們亦趁此機會入去小堂先向耶穌先作祈禱。
寫《感謝神父咭》的感想 -- 天主的家庭
大家可能都有留意到,我們《樂山樂水》早前跟「聖十字福傳」合作,宣傳及派發他們的《 感謝神父咭》。本身筆者也想在將臨期寫幾張咭給幾位神父、主教、及樞機,誰知兒子在聖誕前又病了,忙於照顧。弄得筆者要在聖誕日後才有時間寫咭寄咭。筆者也想分享一下寫《感謝神父咭》的感想。
筆者寫咭的對象有親身認識的神父主教,也有不認識的。但 他們全部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非常喜愛小孩子。 他們喜歡我家小孩的熱情實在不亞於親戚中的姨媽姑姐。 然而他們卻為了福音的原故而放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瑪竇福音 19:12)
無疑地,天主給人的原始誡命包括一男一女建立家庭,生育繁衍:
神父主保論神父職務的尊貴
讓我們在這將臨期感謝神父。
關於神父職務的尊貴,聖若望.維雅納是這樣說的:
如果我見到一個神父及一個天使,我會先向神父致敬,然後才向天使致敬。天使是天主的朋友;但神父卻有著祂的品位。聖德肋撒親吻神父經過的地方。當你看到一個神父時,你應說:「就是他使我成為天主的子女,並藉神聖洗禮為我開啟天堂之門;是他在我犯罪後潔淨我;是他給我靈魂的滋潤。」見到聖堂的高塔,你可能說:「甚麼在那個地方?」「我們的主的聖體。」「為何祂在那裡?」「因為曾有一個神父在那裡,並獻過彌撒聖祭。」
在聖若望維雅納的眼中,神父竟然比天使更為尊貴!我們看神父時,又能否看出他們職務的崇高價值?
[預告] 還記得上次跟神父說「謝謝」是何年何日?
還記得上次跟神父說「謝謝」是何年何日?敬請密切留意二零一六年的將臨期行動:感謝神父!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5)
上文 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表達了他對現在教會禮儀的困惑:這困惑來自不少人心中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誤解,導致梵二教導未能真正落實。在以下的部分,樞機願意分享他的幾個建議,讓教會、讓神職、讓平信徒重新出發。
樞機就是在這最後的部分提到邀請他的司鐸兄弟於將臨期時開始朝東獻祭 ( ad orientem),這建議引起了不同的反應,不少人感到驚喜,但更多人被嚇人跳。據某位當時在場的神父所說,當時西敏教區的尼古拉總主教 [更新:] 禮節司嚇得呆了一下,大概下巴都掉在地上。但要首先一提的是,在樞機的建議中,朝東彌撒仍屬次要,他首要的建議是要加強禮儀培育的質素深度。可見,樞機要求的,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禮儀參與,而並不是梵二後禮儀改革中,某些倡導者只著眼於改變禮儀,卻忽略了培育信友的信理及靈修。
薩拉樞機即使在建議的部分,亦呼應着他在講辭最起初對「神聖禮儀」的解釋,顯示他對禮儀的認知並非基於個人喜好,而是紮實於傳統的禮儀觀。
丁、今時今日,我們應怎樣邁向更忠實落實《禮儀憲章》? # 按梵二眾教長本意,及梵二後所出現的不同情況來看,我希望提出一些 實在的建議。它們是關於怎樣在現今世代更忠實地落實《禮儀憲章》。我雖身任禮儀聖事部部長, 我全然謙遜地作為一位司鐸和主教來提案[樞機明確地表明,他在這裡的呼籲是他以個人身份的呼籲,而非作為禮儀聖事部部長。這點令筆者想起教宗本篤十六世寫《納匝肋人耶穌》也是以個人身份,而非教宗身份去寫。這一點就看得出,樞機並不希望以權力壓人,反而願意讓禮儀的吸引力作主導。這謙遜的表現的確是所有禮儀人員都需要學習的:自己只是禮儀的僕人,讓禮儀在教會的心中發展。],但願它們在教會內能有利於推廣成熟的反省、學術研究,及良好的禮儀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