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香港人的生活真的很忙。單單工作及相關的通勤已佔了一天的十個小時十二個小時。剩下來的十個小時多點,我們又要吃飯、和家人朋友相處、找點娛樂,結果連睡眠時間也被壓縮,大家在巴士地鐵經常看到上班族或學生累到睡著了。
作為香港人是非常忙碌,作為一個在香港生活的信友就自然有挑戰:周末總是朋友親戚聚會的時間、小孩子課外活動興趣班也總是在星期日上午。那裡主日的彌撒呢?平日的祈禱呢?這些都總是被遺忘的「節目」。就好像每當有重要電視節目要播出時,平常播的卡通片就要暫停播映來遷就。雖然我們都知道彌撒是很重要,不可以「走課」的,然而實際執行上又好像不太容易。
筆者也深同感受,也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嘗試平衡各方面的活動及休息。但對筆者而言,我們的信仰不只限於主日去聖堂參與彌撒,也不止於每天刻意抽出來的祈禱時間。聖多瑪斯說:「恩寵完滿本性」,如果我們連本性的生活都過得不好,我們怎能真的說自己過著充滿恩寵的信友生活?筆者願意分享一些堅守的原則,讓大家可以參考,建立一個健全的基督徒生活。
彌撒聖祭 #
彌撒聖祭是主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祭獻的不流血重現,這是我們救恩的實現。基督取了一個身體,再將此獻給聖父,以贖回人類。我們每周主日必定要參與彌撒,不只因為我們怕下地獄,不只因為這是教會四規之一,而同是也因為我們渴望參與主耶穌的祭獻。這是我們基督徒生活的核心。我們必定要將主日從其他日子中刻意抽起,將這一天特意用作跟天主相遇的時間。耶穌曾說過:
「安息日是為了人立的,並不是人為了安息日;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馬爾谷 2:27-28)
正正因為基督徒生活的一切都來自十字架的祭獻,我們在一周中特別抽起一天來回到十字架的祭獻,就是主日的意義。 這天讓我們重新領洗時我們的信仰宣示,讓我們不會在這天成為課外活動的人偶。
給男士們的一個建議:你一定要學懂輔彌撒。 你要知道彌撒的基本程序,懂得幫神父準備祭台,懂得輔助神父舉行彌撒。這對你自己及你身邊的人都很重要。有機會再詳談。

祈禱 #
我們每天的祈禱就是讓我們不斷地跟耶穌在一起,讓祂領導我們的生活。保祿宗徒勸勉德撒洛尼信友要「不斷祈禱」。我們要有團體的祈禱、要有個人的祈禱;要有口禱、要有心禱。祈禱是中悅天主的事:
我實在告訴你們:若你們中二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無論為什麼事祈禱, 我在天之父,必要給他們成就,因為那裏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瑪竇福音 18:19-20)
有神父提醒筆者,即使多忙碌的生活都不可以讓我們停止祈禱。 不斷的默念耶穌禱文,或「進教之佑,為我等祈」就已經足夠了。祈禱不是要囉囉唆唆地說自己的生活,甚至教天主做事,難道天主不知道麼?祈禱是跟天主的友誼,我們在呼喊天主,我們等候天主對我們說話:在車上、在做家務時、在飯前飯後、在睡前……總之一想起天主,就呼喊祂。我們越習慣呼喊天主,就會越多想起祂。
飲食 #
香港人的工作娛樂都得多,但我們每天一定要關顧自己的身體吃足夠支持我們生活的健康食物。偷懶地吃杯麵不可以成為習慣。 我們吃健康的食物,不是因為我們追求口福,而是我們要照顧我們的家人,要好好地工作和學習,減少我們生病的機會以繼續我們的日常及靈修生活。
但同時為了我們自身的好處, 我們必須要定時守齋禁食。我們要愛我們自己的身體。這不是說要順從它的慾望,卻是要按照天主造的身體的實際需要。 我們的身體設計上是需要我們禁食,需要我們控制食慾。我們的食慾比我們身體需要的多,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在設計上要考慮到應付缺糧的時間。但在現代的香港,我們有多經常面對缺糧?我們要控制自己的食慾,不是被它反控制。
雖然在香港教區,周五的小齋可被其他祈禱善功所代替。但如果在可行的情況下,我們都應該恢復周五守小齋的習慣。這對我們的靈修和身體健康都有功用。順帶推介一下,《樂山樂水》也有「 守齋煮意系列」,由一位母親介紹實戰的守齋菜單,甚至可以用來宴客。大家不妨參考。
閱讀 #
閱讀是香港人的弱項,但作為基督徒這是不可或缺的。當然大家不必為閱讀數量追趕,一個月讀三十本書,或搭一程飛機讀十多本書。這些都是非人所為,也對我們的智慧增長沒有幫助。
基督徒要閱讀,因為我們要學習世間及有關基督的種種事物。當年跟大嶼山的隱修士傾談,他們雖然足不出戶,但由於每天讀報,對外間的事物也有所認識,而為各人祈禱。專務祈禱的人尚需如此,活在世俗的基督徒又該如何呢?
就如《Brave New World》所警告,我們現代社會怕的不是資訊禁制,而是太多無謂的資訊使我們失去了焦點。早幾天看到文化評論人沈旭暉有以下面書貼文,他也對香港媒體的質素大嘆無奈:

作為基督徒,我們要關心那些對我們得救與否有關的問題:在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我們的責任是甚麼?要做甚麼去福傳?做甚麼去帶來正義及和平?我們有沒有保持學習天主的道理,還是我們在慕道班或堅振班之後已沒有再學習新的東西?我們不可以手執兩個碩士學位,但教理卻留在中三程度!
就如你的食體需要好的食物而不是零食,我們需要是好的書本而不是無聊的讀物。 我們要讀好的教理、好的靈修書藉、好的網誌 (例如《 樂山樂水》);另在我們也要關心社會及家人,閱讀真正關心社會的書,家庭及生活管理,科普讀物…… 有疑問時跟神父或其他有研究的朋友相量。當然大家也不妨留言或電郵給我們討論,互相學習。
運動 #
基督徒生活也包括運動?對!如果你不運動,沒有強健的身體,你怎可以做你需要做的事?要成為好的基督徒,我們先要成為好的人。對此,運動是不可或缺的。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是一個很有活力的教宗,筆者相信跟他一直喜歡行山有關。運動給我們活力,讓我們保持精神去做天主的工作。 單單想,如果今天我們要去幫神父在聖堂準備講座或茶點,我們連一張椅子都搬不了,那怎辦?又或者我們要帶堂區的小孩子朝聖,半天不到我們已沒有氣力,那怎辦?
我們不必每人都成為馬拉松跑手或羽毛球高手,但我們需要運動去讓我們有能力執行我們的工作。
休息 #
休息是現代人最容易忘記的事情。我們太多活動,以致晚上都沒有時間睡覺。筆者認為,除非你有天主的特別助佑,否則都不要學聖維雅納這樣長年整夜不睡覺和魔鬼搏鬥。Dr. Taylor Marshall 也曾 提過,缺乏休息使我們心神不靜、固執,影響我們的靈修生活。但同時,我們不要賴床。我們知道我們有責任工作、有責任照顧家人、有責任祈禱……生命太短,不要花無謂的時間在賴床。如果你真的需要休息,那就休息,不要在床上碌手機!
家庭生活 #
作為基督徒,我們不可以忘記我們的家人。按猶太傳統,安息日不工作的首要原因是要朝拜天主,第二個原因就是要和家人在一起。同樣地,我們應將主日安排是跟天主的家庭及自己的家庭聚會的日子。尤其是現在很多人在平日工作很忙,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多,主日的家庭聚會則尤其重要!
如果你沒有和自己的家庭好好相處,你怎能跟天主的家庭好好相處?

安排及紀律 #
以上說了很多,最困難的是我們如何執行!
我們要過基督徒生活,痛苦的一步就是放棄我們習慣了的享樂。這放棄、這克己不一定是殉道,而是要將我們的時間好好安排,將看連續劇的時間用來祈禱讀經、將我們自己娛樂的時間用來跟家人一起過,將我們躺在沙發上看無聊雜誌的時間用來閱讀靈修書藉…… 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做一些有益的事,我們卻寧可繼續那些無益於我們得的事物,這就是七罪宗的懶惰(sloth):我們對有益於我們的事情提不起勁。
要對抗懶惰,我們就是要鍛練德行。德行就是做好事的習慣。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時間表,並有紀律地執行:不斷提醒自己執行,告訴別人自己的決心讓他們也會提醒我們。在建立我們的好習慣時,我們可能會懶惰,遇到困難,或可能要調整時間表。但不要緊,我們不要灰心,只管執行。這個就是建立基督徒生活的重點:培養德行。
培養德行是一個講求紀律的訓練。不是我們輕輕鬆鬆地就能做到。但這就是基督徒要過的生活,當我們不斷嘗試時,我們的努力就能中悅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