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逄星期一的假期,陽光普照,便按外子的計劃帶小兒到沙灘體驗體驗。筆者向來負責收拾行裝,Google 一下其他家長的經驗,滿腦子已是泳裝、水泡、沖身+防水+防曬+防蚊用品、玩具、食物。。。。。。就是要整裝待發,希望事事妥當。腦子內已篇好行程:到達後先找個地方,再由外子和小兒去玩沙,砌沙堆,落水玩,坐水泡等玩具。。。。。。幸好,臨行前,還是先開口問問外子的計劃內容,他卻說:「我諗住同BB去坐下,不落水,你預備西瓜便好了。」(筆者的想像破滅了=v=’’’)
要是從前的筆者,總會還「口」,說一堆「難得去到沙灘,點解唔落水,唔鐘意都要 俾佢 試下,準備咗先啦,齋坐不如留喺屋企,洗乜去咁遠。。。。。。」之類的說話。記得筆者早前的 撒嬌女人文章 嗎?所以還是閉上嘴巴,好好配合。反正現在要準備的,簡單多了。(奸笑!)
到達後,兒子本來有點累,但面對著新奇的環境,當然不會睡。為他脫下鞋子,踩踩沙,眼角 馬上泛有淚光,大概是沙的質感讓他很困惑吧!小兒馬上回到地墊,好好觀察,在地墊邊徘徊,又看看四周的小朋友們。就是在地墊邊來來往往的,也靜靜地觀察附近的環境。當媽媽的我很久也沒這樣閒過,雖然也忙著為小兒添防蚊蟲噴霧,讓他試嘗西瓜(第三口已開始搶著放入口)。外子慢慢鼓勵小兒試試赤腳在沙走走。閒閒的兩個小時多後,小兒最終自願地拖著外子,經過沙灘地到海邊走了一回,是日的活動完成了。(笑!)
當媽媽的,閒閒的望望,坐附近的均是數個與小孩同行的家庭,有些準備充足,有些行裝較隨意即興,但孩子們也似是首次到沙灘的。有個小弟弟,剛1歲,被媽媽脫去鞋子,坐到沙上,臉曬得紅紅,動也不動,一臉無奈,大概是和小兒一樣暫未能接受沙的質感吧!他的姐姐也是被媽媽脫去鞋子,著她和爸爸去海邊把水桶裝滿,路途的一半,女孩便請其爸爸為她穿回鞋子(膠波鞋+襪),回來時,媽媽當然向其外子碎碎念,因那鞋子已充滿濕泥沙了。這位姐姐也一面無奈。另一邊剛到了一個3人家庭另外家傭+BB 車同行。一到埗,家傭負責打點,1歲多的小女孩未及反應,也被爸媽光速般抱進水裡。[祝她好運(^O^)’’]。我懶洋洋的坐在地墊上,不得不佩服外子對小孩的耐性和「神機妙算」,他總是那麼耐心,事事從小孩的角度,願意配合他們的步伐,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認識大自然,學習生活的大小事。我真是有點自愧不如。
“父母應該視他們的子女為天主的子女, 並尊重子女為有位格的人。父母要以身作則,就是以自己服從天父聖意的表樣來教導子女實踐天主的法律。”天主教教理 第2222條
嘩! 唔查書,可能又不會知道,天主教教理可真是包羅萬有,亦有提及父母應怎樣照顧兒女。尊重子女為有位格的人,真的有點困難,但確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現今世代總把養孩子與貓狗等動物相題並論,其實是遠遠貶低人的價值。(這裡也不詳述,有興趣歡迎留言再談。)貓狗或可以只按人的意思, 唯父母應尊重子女為有位格的人,即子女也非父母的附屬品,是另一位需要被尊重的人。反思現今社會的(瘋癲)情況(如報學校、興趣班等),究竟是小孩的意願,或是父母的意願?是小孩需要,還父母需要小孩代為完成其夢想(再放上社交媒體供 親友們 分享或"LIKE") ,或滿足對某些事情的想像?作為父母,真的是時刻反思醒覺,齊齊努力奮鬥吧!
註:「位格」,英文為person,拉丁文 persona,源頭大概是 hypostasis 和 prosopon兩個希臘文字。「位格」是代表著一個有智慧,自由意志的獨立個體( individual),由於天主造人時與之分享了其天主性,所以只有天主聖三、天使和人有「位格」,動物如貓狗是沒有的。(註:小婦人要是資料有誤,請指正,亦歡迎補充^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