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靈修

心靈寄託?
很多時我們都聽到很多教外人說,信教能讓人心靈有所寄託,其實也有不少教友有這個想法,覺得信教後能讓自己遇到困難時有點寄託。筆者不評論其他宗教,但如果我們回到我們的大公信仰: 大公信仰不是一種心靈寄託。 OK,其實可以清楚一點,如果一個人是單單為了心靈寄託而跟隨大公信仰,他很大機會 1)感到很多規條,很失望,因為信仰不會自動解決他生命中的難題;或 2) 只是聽信仰中他合聽的部分,其他的他就當聽不到。 然而,大公信仰可不是一碗心靈雞湯,大公信仰是一碗苦口良藥。
做個告解真漢子
之前我們看到, Cardinal Burke 認為 要推廣男性新福傳,告解聖事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可惜地,告解聖事對現代教友是一個一年辦兩次的尷尬時刻,所以大伙兒都選擇在堂區將臨期及四旬期的團體悔罪時,像新年排年宵一樣逼逼逼,好像大家一起逼便沒有那麼尷尬。 但這個真的是辦告解的好方法嗎? 我們在上教理班時學到要勤領聖事,是說告解及聖體,可不是只是聖體!沒有妥善辦告解,我們怎能去領聖體? 我們要記得,我們如果有大罪的話就不可以領聖體,否則便是在犯褻聖之罪,是另一條大罪。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三:男性新福傳的出路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二:教會及男性新福傳 訪問上一段中,Cardinal Burke 提到教會想吸引男性,就必須挑戰他們以困難的方式服侍天主,以禮儀吸引他們。 Matthew:在 New Emangelization Project 的研究中,其中一個常見的主題是很多男人並不理解彌撒。男人認為彌撒被女性化,而他們不真正理解彌撒中強大的男性氣氛。這種說法對以下那些人尤其正確:就是那些佔了天主教男人中大部分的隨便的天主教男人,他們對他們的信仰都很隨便。這很重要,因為當一個男人不能理解彌撒,他不能配合在彌撒中所發生的超性恩寵。一個本身不理解彌撒的男人絕不可能教導他們孩子有關彌撒的事。 Cardinal Burke:對。 一個重新吸引男人投入的方法就是恢復禮儀的尊嚴。當男人看到神父必恭必敬地以基督之名行動就會有所回應。男人不會因為神父搞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表演而有所回應。以一個恭敬的方式獻彌撒在整個教會史長久以來都在吸引著男人。[Amen! Save the Liturgy, Save the World! 將彌撒舉行得像一台彌撒,參加的男人就會成為真的男人。要睇表演,男人會選擇去其他地方,男人到教堂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祈禱、祭獻。] 我們需要給男人有關彌撒本質的教理培育。就如我所提到,教理培育一直都很差,尤其是男人的教理培育。 對男人的教理培育及恭敬地舉行彌撒可以造成很大的改善。 明顯地很多男性在回應著羅馬禮的特殊形式,就是梵二改革前的禮規。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二:教會及男性新福傳
在上篇的 訪問記錄 中, Cardinal Burke 提到現代社會男性遇到的問題。然後樞機會集中於這些問題對教會的影響,及開始談論樞機自己心中的解決方法。 Matthew:樞機閣下,那麼這天主教的「男性危機」對教會有何影響? Cardinal Burke: 教會變得非常女性化。 女人當然是很好的。他們很自然會回應邀請而活躍於教會。除了神父以外,至聖所變得全是女人。 很多地方的堂區的活動甚至禮儀都被女人影響而變得非常女性化,而使男人都不想參加。[對。就好像當一大班女人在談天,男人也不想參與一樣。如果你想教會多點男生,你需要讓男生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地方。]
與 Cardinal Burke 的訪問.一:男性在現代社會的危機
在1月5日, thenewemangelization.com 登出了一段與 Cardinal Burke 的 訪問,內容與現在教會中的「男性危機」有關。雖然訪問的主要關注對象是美國的男性,但其實對香港的男教友也很有幫助,很值得分享。 訪問者為New Emangelization Project的 Matthew James Christoff。被訪者為 Cardinal Raymond Leo Burke,美國樞機,之前是教廷最高法院法官,現為 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 的Patron。 筆者會將這訪問分三節翻譯出來。 重點 及[評論] Matthew:樞機閣下,我們很高興並且有幸能夠在這裡跟你做訪問。今天我們談談在美國的公教男性的情況,及我們如何能夠吸引多些男性參與新福傳。在開始時,不如樞機閣下先形容一下現在天主教會男性的情況? Cardinal Burke:我認為在過去這50年左右,男性對於在婚姻聖召,及整體在教會的生活都有所困惑。這都出於不同的原因,但由1960年代開始攻擊教會及社會的極端女性主義使男性被邊緣化。
忘記現世的基督徒
A martyr is a man who cares so much for something outside him, that he forgets his own personal life. (The Flag of the World, Orthodoxy by G.K. Chesterton) G.K. Chesterton 簡單地說出了殉道者及自殺者的分別。他解說殉道者極度關注他個人生命以外的一些事物以致他忘記自己的生命;相反一個自殺的人就是只注視自己生命,毫不關心自己生命以外的事以致他將全世界拋棄。
GKC 隨想
最近在看 G.
泰澤祈禱之我見
早前 提到 有聖召活動,有網友提到這不是「泰澤共融祈禱」。我腦海中第一樣出現的是:「為甚麼『泰澤祈禱』好像是預設了的祈禱模式?如果不用這模式就要特別提出來?」甚至退一萬步來說,為何要用「泰澤祈禱」?利申,筆者曾經在中學及大學初期也頗為支持「泰澤祈禱」,但現在筆者對這種祈禱方式頗有保留。但在談個人觀感之前,一個簡短的介紹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