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輕鬆一刻

守齋煮意:超簡易滑滑皮蛋蝦乾蒸水蛋 (無Miele蒸爐+無鍚紙+無隔懶人版)
這陣子常常在面書見到不少人瘋狂搶購某牌的開倉(筆者也很想買東西,唯真的花不起時間去排隊+打交搶搶搶),就寄情文字吧。有時候,不少剛學煮食的煮人總是不斷的買買買,彷彿變成「器材控」,蒸東西要買Miele蒸爐,炸東西要Airfryer,做麵包要麵包機,雪糕要雪糕機……,結果滿屋器材。(利申:筆者也很想擁有蒸爐+Airfryer,唯家裡真的沒太多空間。)從前的前輩長老,沒有器材也可以很多煮意喔! 筆者覺得蒸水蛋是十大最受歡迎的餸菜,現來個超容易的懶人,老少咸宜,快快動手吧。
金錢萬能?給小學生的問題
上課時的一段對話: 老師: 如果有人請你做一些壞事(例如犯法的事),說會給你一些錢財作為報酬,你會為他工作嗎? 學生們:(大聲齊心地) 不會! 我們不應該做壞事。 老師: 如果有人說想觸摸你身體的私人部位,可以嗎?
10個主日彌撒請假的理由?!![上篇]
主日彌撒可以請假嗎? 有智慧的你們,肯定知道答案。 翻翻 天主教法典 或 天主教教理,或許你已知道答案。但人類總是要犯同一的錯誤,或每每總是[自己]遇到特別情況! 所以這篇小網誌不是要說教或指指點點,只是為一些常見的問題,以在香港的普遍情況下作小小的分享。(是的,暫不要說中國內地,非洲,柬埔寨,剛果,南極等地:P)如有不妥,歡迎賜教並一起討論,一起進步。(’・ω・')
在煲劇中也是可以想到信仰的
早一陣子筆者跟其他《樂山樂水》作者訴苦說:「想不到什麼題材好寫。」然後他們的回應是:「 這樣的話你應該要反省為何生活裡面竟然沒有關於靈修/信仰的部分。」 這句話一聽起來感覺很苛刻,讓人下意識想反駁 — 我又不神父修女,我一個小小教友不可能每天都有很多靈修體驗感想的。(掀桌╰(‵□′)╯) 然而事隔數天,筆者在閒暇煲劇時竟然在劇情中有了一點信仰上的反思, 驚覺我們的確能從生活中的小事聯想到我們的信仰,或加強我們的信望愛德,或讓我們想起天主,其實 也是生活中小小的得著。
分享煮意:蘋果燉雪耳
宴客為煮人來說,口裡雖自謙地說是普通「家常便飯」,但總希望得客人欣賞。客人飽飽滿足的表現總是對煮人是最大的賞報。自問家常便飯不一定有甜點。這個甜點實而不華,可以在大家吃飯其間準備,不會阻礙準備主菜的時間。雖然甜點能輕易依靠外援,但在這連水也可能不安全的地方,自煮人生不簡較安全,也省回很多私房錢呢。
笑話一則:工作升職 vs.思考能力
不願上班的星期一,給大家分享一則與外子的對話。究竟人生點先算成功?日日返工除咗為為錢財生計,仲有D乜?為證明自己能力? 為貢獻社會? 做乜要成日OT? 為表現自己勤奮?真係太多公事處理?希望可以快快升職? (以下純為筆者憑回憶創作(^O^;)) 筆:雖然我都幾鐘意份工,但係日日返工,營營役役,有時都會心理不太平衡。特別眼見人家都升職加薪,四處工幹經歷,好豐富咁。自己又好似平平無奇,無職升,十年如一日咁,有時都幾迷失。
有時間的話,看看你身邊的神父吧!
網上久不久便流傳一篇文章,名為《A priest is always wrong》,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神父永遠都是錯》 如果他準時開彌撒:他的手錶快了; 如果他遲了一分鐘開彌撒:他經常要別人等; 如果他講道太長:他悶壞了教友; 如果他講道太短:他沒有好好準備; 如果他有車:他太奢侈; 如果他沒有車:他不與時並進; 如果他去探訪家庭:他總不留在堂區; 如果他不去:他不關顧他們; 如果他請人捐款:他只顧搵錢; 如果他不這樣做:他太懶惰及驕傲; 如果他在告解亭時慢慢來:他總是太慢; 如果他在告解亭時很快:他不照顧懺悔者; 如果他裝修教堂:他是個大花筒; 如果他不這樣做:他任由教堂變殘; 如果他跟青年在一起:他忘記了長者; 如果他跟女士在一起:他是花花公子; 如果他跟男士在一起:他不正常; 如果他年輕:他沒有經驗; 如果他年老了:他應該退休; 只要他還活著,別人總做得比他好: 但如果神父死了,其實沒有人能替代他的位置。
守齋煮意:超簡易鴛鴦伴豆腐
鴛鴦伴豆腐 上星期一口氣出了一組守齋宴客菜單 建議,今個星期開始將慢慢介紹詳細的製作方法。其實步驟非常簡單,沒有入廚經驗的也可以做到。有時候當你知道有些菜餚製作方法如此簡易,真的不願上菜館,要等待座位之餘也不便宜喔!如像筆者家有小孩,在家吃也較方便,小孩吃後可自行玩耍,成人們可閒閒的談天說地。當然飯後碗筷是總需要有人清洗的,但也大約是二十分鐘內的工作吧。 這道菜可熱葷也可作餐前小吃,製作簡單,宴客也不失禮,非常適合在職煮人,或湊小朋友的忙碌煮人。快動手試試吧。
澳門朝聖好去處 (1)
不知道澳門這個地方,給大家甚麼印象呢?是昔日的漁村,還是今天的賭城?其實,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她曾受葡萄牙殖民統治,因此,當你走進歷史城區,不但會看見充滿歐洲風格的建築,還會感受到濃厚的天主教氣氛。
煮婦唔易做:星期五守齋點宴客?
上篇 提及守齋的精神和守齋這行動的平衡。早前公教報也曾有守齋相關的 評論。這篇希望談談日常的實踐情況。筆者與外子均會盡力按教會傳統年曆守齋(相關的傳統習慣,日後可另詳述),而大部分的星期五(慶日除外)一般也需守齋。 胡振中樞機的寬免是必須以踐行一些愛德或克己善工代替。 唯星期五晚也常是一般打工仔喜歡聚聚的黃金時光,那對煮婦來說也就是要動腦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