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禮儀

《禮儀憲章》:禮儀是基督奧體的公開敬禮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已完結了差不多50年,筆者相信整個大公會議後最影響平信徒的其中一樣就是禮儀改革。現在很多平信徒及在禮儀中有職務的人都常常說著「梵二」「梵二」。有時大家都好像迷失了禮儀的本質。所以久不久來重溫一下禮儀的本質也是有幫助的。 梵二的第一份文獻就是 《Sacrosanctum Concilium 禮儀憲章》。它是如何說禮儀的呢? 因此,禮儀實應視為耶穌基督司祭職務的施行,藉其外形所指,一方面按照每人的本有方式而實現聖化,一方面由耶穌基督的奧體,包括元首及其肢體,實行完整的公開敬禮。 所以,一切禮儀行為,因為是基督司祭,及其身體——教會的工程,就是最卓越的神聖行為,教會的任何其他行為,都不能以同等名義,和禮儀的效用相比。 (SC n.7)
你們大家拿去吃……
有時在彌撒時會遇到一些頗為奇怪的事,當時人可能是神父,可能是輔祭,也可能歌詠團,也有時身旁的教友,甚至自己。今天談的是彌撒的最核心部分:祝聖聖體聖血。 曾經遇到有些主祭開彌撒有些很怪的習慣,而以下所要說的習慣雖然在香港的國籍神父也會有,但好多較多數是外籍的神父。要說的是:在成聖聖體的時候,像要轉身 180度般展示聖體……
[主日講道] 潔德的重要
剛開始了將臨期第一主日。梁作偉神父, FSSP 提醒信友潔德的重要。 梁神父在講道指出,我們每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而我們必須要堅強的心志去準備。每一個獨裁政權要控制人,先要把人的意志變得軟弱。而魔鬼亦一樣,而魔鬼在現在這個世代用的方法就是利用違反潔德的刊物、電影、圖片使人軟弱。神父說,現代人經常以為這些不潔圖像經常出現,所以都不當是一回事,但這正正就中了魔鬼的圈套。
將臨期將至
今年11月30日為將臨期第一主日,代表又是新禮儀年曆的開始。由11月29日星期六晚將臨期第一主日的第一晚禱開始,禮儀顏色由綠轉紫,彌撒省略了光榮頌,教會進入一個「等待」的時間。很多人以為將臨期是等待基督嬰孩的誕生,其實不完全是。
Sarah 樞機被委任為聖禮部部長
昨天晚上,羅馬大概下午時,梵蒂岡正式公布來自非洲幾內亞的 Cardinal Sarah 被委任為聖禮部部長 (Prefect for the Congregation of the Divine Worship) 。 [這裡](http://press.
講舊史:德國世青的Pater noster
筆者於2005年參加了的 普世青年節 前往德國科隆,當年的主題是「我們特來朝拜祂」﹝瑪2:2﹞。碰巧當年年初拉辛格樞機被選為教宗,在教宗故鄉之地參與世青又有另一層意義。第一次參加這些大型的國際教友活動,自然是十分興奮,尤其是可以和其他國家的青年教友一起祈禱、避靜、分享信仰,這些都是很好的經驗。
新頌恩的「亞孟」及「Amen」
說是新頌恩帶來困惑可能有一點點誇張,但我也不知道如何說。 事源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在 2011 年出版了新版本的頌恩信友歌集。其中有一個改動就是,歌集的編輯將「亞肋路亞」改為「Alleluia」及「亞孟」改為「Amen」。前者對教友影響不大,因為無論是誦讀或唱的時候,從來都不是跟從粵音的「亞.助.路.亞」,而是跟拉丁拼文法讀或唱 Alleluia。然而更改「亞孟」為「Amen」則帶出一個問題:怎樣讀?
梵二文獻及精神
只我由開始對教會禮儀及歷史有興趣開始,久不久便聽到有人說,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下稱梵二﹞說拉丁文已不再用了,全部只用本地話,這就是梵二精神。唔,這是很明顯的,因為別人說從前的彌撒用拉丁文,而我每周參與的彌撒都是中文的。 到了高中,在我應該要讀書溫習準備高考時,我總喜歡做些對考試毫無幫助的事。除了打機外,其中一個就是真的看看梵二文獻。例如梵二怎樣說拉丁文及本地話。畢竟「禮儀本地化」是一個大課題。這樣我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大赦]] -- 追思已亡諸信者
十一月是煉靈月,整個教會為已亡諸信者靈魂祈禱。 之前提過,煉靈中的靈魂需要別人的助佑、祈禱才能夠煉淨升天,以享見天主榮福。其中很值得推薦的方法自然是求「大赦」。「大赦」就是免除公義要求因過犯而必要的罪罰:全大赦(plenary indulgence)就是免除全部的罪罰,而有限大赦 (partial indulgence)就是免除部分的罪。
旅途中的教會及諸聖節
明天是十一月一日諸聖節,雖然在香港這不是必守慶日,但如果不用上班,大家應該儘量參與彌撒。教會在諸聖節紀念天上的諸聖,他們是我們奔向基督的模範和助佑。就如保祿宗徒所寫:「我們既有如此眾多如雲的證人,圍繞著我們,就該卸下各種累贅和糾纏人的罪過,以堅忍的心,跑那擺在我們面前的賽程,雙目常注視著信德的創始者和完成者耶穌」﹝希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