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andwater
美國兒科醫生學會:「美國兒童悲劇的一天」
美國兒科醫學會主席 Dr. Michelle Cretella 在回應美國最近 Obergefell vs Hodges 法案判決 表示:「這是美國兒童悲劇的一天。最高法院削弱了在人類歷史中最支援兒童的機構:自然家庭。就如在 Roe v Wade 和 Doe v Bolton 的決定1,最高法院將成人的願望凌駕在兒童的需要之上。」同時,美國兒科醫學會也有一頁專門講及同性「婚姻」如何負面影響著兒童的 專頁 2。
[文章分享] - 「路濟亞修女 (Sister Lucia) 告訴我:上主和撒旦最後的抗爭將是在於家庭及婚姻」
由於沒有時間構思文章,很快地選了早前讀到的一篇文章,翻譯一小段分享。
原文出自 Rorate Caeli 網站。請到那裡閱讀 原文。 重點 及[評論]
在2008年2月16日, Carlo Caffara 樞機 (Bologna 總主教) 在聖五傷庇護神父的墓上舉行彌撒後,給「庇護神父電台」(Tele Radio Padre Pio)做了一個訪問,這後來也刊登在月刊「庇護神父之聲」 (Voce di Padre Pio) 的2008年3月號中。以下是最中重要的選段。
問: 樞機閣下,最近你在 Corriere della Sera 媒體提到你對庇護神父有著特別的敬禮,可否告訴我們為甚麼呢?
答: 我由我鐸職的起初就已對庇護神父有很深的敬禮,這由一個特殊的經驗而來。我已成了一個神父好幾個月,而有位神父兄弟來探望我。他比我大一點,並在經歷著一個嚴重的信仰危機。其實很難去形容一個神父的信仰危機,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跟他說:「兄弟,我太小了,我感到我不能背負這麼的一個重擔。去找庇護神父吧!」他去了,當他跟庇護神父說話的時候他有一個神秘的經驗,他深深地被天主的仁慈碰觸了。現在他是我認識最好的神父之一。就是這樣,我的敬禮是這樣開始的。
教宗方濟各:但這不是婚姻!
教宗方濟各:「被提案的不是婚姻,這是一種聯合。但這不是婚姻!將這事情說清楚非常重要,而我們需要說出來!」
參與張心銳神父晉鐸典禮感想
早前參加了慈幼會張心銳神父於2015年6月20日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的司鐸聖秩聖事,筆者點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但在此之前,以作紀錄也提一下:按公教報早前報導,張神父於次日已於沙田聖本篤堂舉行首祭,另將於7月5日舉行特倫多彌撒。
在晉鐸禮儀中,主教問聖秩聖事候選人幾個問題,其中有一段對答是這樣的:
主教:基督大司祭,曾為我們將自己獻於聖父,作為純潔的祭品;你願意一天比一天更密切地與祂結合,並同祂一起,為人類的得救,而完全獻身於天主嗎?
答:靠天主的助祐,願意。
如果我們留意這段經文,好好反省,便能夠略略明白更多司鐸的意義。有時我們教友們忽略了神父們身分的高貴,甚至覺得他們的生活很輕鬆。然而其實一個聖潔的神父要付出的其實很多,他要效發基督大司祭,一天比一天與祂結合,完全獻身於天主。
《樂山樂水》的願景
不知不覺,《樂山樂水》也成立了差不多八個月。由起初一個星期也不到五十人看,到現在最高紀錄竟然一天差不多兩千個瀏覽,實在有點意想不到。早幾天筆者跟《樂山樂水》的另外幾位作者閒談,講到各自對《樂山樂水》的願景,筆者想也可跟各位讀者分享。
筆者和其他幾位作者對信仰的取態其實也比較傾向傳統 (這也頗為明顯的),強調需要以教會二千年的傳統看當代教會的各種需要和問題。筆者在認同梵二大公會議的教導之同時,認為要理解梵二必須由傳統教理出發,配合梵二的歷史背景來看,就是以一種「傳承詮釋法」(hermeneutic of continuity)去理解梵二。當然不是所有人也認同這種詮釋,也有不少人是以 Bologna School 的詮釋,或叫「斷裂詮釋法」 (Hermeneutic of rupture) 去看梵二,從而將教會史分為梵二前及梵二後:當然的結果就是有人支持梵二後的改革而推翻梵二前的習俗;也有人渴望保留梵二前的種種而抗拒梵二後的改變1。
筆者知道《樂山樂水》的讀者當中,有些喜歡這裡的文章; 有些卻是抱著懷疑而來,想要找些問題文章出來,或要找出是誰在寫這些文章。筆者可不是聖師,也沒有甚麼專業的訓練,筆者的文章有著種種錯誤也是無可避免的,也期望著有人來指正。但無論讀者是否贊同《樂山樂水》的觀點, 筆者認為理性的交流有其必要 2。
[文章分享] 教宗禮節司談領聖體
早前筆者介紹過 CCWatershed 的其中一位作者 Andrew Leung,他來自香港,現在於美國工作,是位教會音樂家。以下是他早前的一篇文章( 原文)。
Andrew Leung 這篇文章刊於今年的6月4日,即基督聖體聖血瞻禮。由於筆者近日頗為繁忙,故很不好意思地過了這篇文章最好的時機,但內容對每台彌撒也是同樣的合適的。希望大家能夠藉這篇文章有一個反思領聖體的靈修。筆者的 重點 及[評論]。
兩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及 最佳領聖體的方法。當時我沒有談及姿勢的神學意義,故此今天,就在基督聖體聖血節的慶日﹝羅馬禮特殊形式﹞,我想作少許跟進。
在聖堂的衣著爭論
近一兩天看到陳德雄神父在聖堂貼了一首打油詩在聖堂,內容大概是提醒教友去聖堂時要衣著端莊。本來這首打油詩也不是甚麼新東西,而內容也沒有甚麼新穎之處;但這樣的一篇打油詩竟然吸引到一些「高登仔」及好一些其他教會外的人士討論,認為這樣的衣著規定守舊云云,筆者倒是對他們忽然的關注感到有點驚奇。
台北特倫多禮儀團將舉行首台傳統羅馬禮彌撒
雖然«樂山樂水»還是個很新也很小的網誌,但偶爾也有來自香港以外的讀者,故現作一個簡單介紹。
陳繼容博士電台短講 (12)
來到陳繼容博士整個聖事系列短講的最後一集,陳博士這一集由婚配聖事延伸到夫婦之間的愛。 一如以往,請到原文處收聽及閱讀整篇短講: 第二十二集:夫妻之間的愛情
各位聽眾: 今晚是這個有關天主教會的聖事最後一次的講解,我們繼續深入看天主的上智計劃中的夫妻之間的愛情。 這種愛情包括身體和本能的需求、感覺和情感的力量、心靈和意志的渴望。這種愛情要求夫妻二人要有一個 決定性的彼此交付[筆者在 上文 也有提到了婚配中的盟約],從此既 不可以拆散,又要 忠貞不渝;同時 保持對生育開放的態度。這種愛情是所有夫妻的自然愛情的正常特質,而基督徒的婚姻,更加以一種新的意義淨化、加強這些特質,最後提昇這些特質,使這些特質成為天主教會對夫婦的婚姻特有的價值觀的表達。
……
[留意:]最後要講的,是對 生育的開放態度,當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之後,天主對他們說:「你們要生育繁殖」(創1:28)。 所以,真正的夫妻之愛,以及出自夫妻之愛的整個家庭生活制度, 其目標就是使夫妻們,在不輕視婚姻其他宗旨的條件下,願意和造物主及救主的愛合作,生育兒女,因為天主正是透過夫婦的合作,使祂自己的家庭日益擴展。
由於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所以 夫婦對生育的開放態度不但只限於生育子女,他們也有責任在道德、精神和超性生活培養他們的子女。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對今日的社會來說,這是個非常迫切的需要。
主教大禮彌撒是甚麼?
早兩天貼了一篇活動通告,其中提到了夏志誠主教將會主持主教大禮彌撒。《樂山樂水》另外的作者就叫筆者解釋一下甚麼是主教大禮彌撒,筆者想想也好,希望以這篇小文章解釋一下甚麼是主教大禮彌撒 (Pontifical High Mass)。
[有讀者提供了更多資料,故有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