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mountainandwater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3)
上文 跟各位讀者分享了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 (Cardinal Sarah) 願意大家先重溫禮儀的本質,明暸清楚才正式研究《禮儀憲章》,否則只會做成誤讀。 樞機在之後的篇章,將看看 1. Where were we ——教長們的意向、 2. Where are we ——教長們的意向至今如何被實踐、以及 3. Where can we go ——樞機的建議。今次讓我們先看會議教長們的意向: 乙、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教長們有何意向? # 我們必須更仔細地探究會議教長們的意向,尤其是如果我們今天渴求更忠於他們的意向。他們究竟意向藉著《禮儀憲章》帶來甚麼? 讓我們先由《禮儀憲章》的首段開始;該段開宗明義: 神聖公會議,既然計劃日漸加強信友的基督化生活,使可以改變的制度更適應我們現代的需要,促進一切有利於信仰基督人士的合一,鞏固一切召叫眾人加入教會的途徑。 (1節) 讓我們記得當大公會議開始時,禮儀改革已是之前的幾十年的一個特點,而會議教長們已是對這些改革非常熟悉。他們不是毫無背景地,純理論地考慮這些問題。 他們預期將會繼續那本身已開展了的工作而去考慮 “ altioria principia”,即聖若望廿三世在1960年7月25日所頒布的自動手諭《禮節指引》( Rubricarum Instructum) 中提到的禮儀改革中更高或更基礎的原則。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2)
薩拉樞機:2014年2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慶祝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禮儀憲章》 (Sacrosanctum Concilium) 50周年的研討會中提到,頒布《禮儀憲章》50周年之際,正應促使我們「 重燃決心,以更完滿的方式接受及落實《禮儀憲章》的訓導」。教宗接著說:\n\n> 有需要去團結一個 更新的意願,邁進會議教長們所指出的道路,因為,為使信友及教會團體正確及完整地融會貫通《禮儀憲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1)
2016年7月初,「神聖禮儀.英國 2016」研討會 ( Sacra Liturgia 2016) 於英國倫敦舉行,並邀請到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作開幕致辭。筆者較早前也有幸和幾位信仰上的前輩 (指信仰上修為,跟年齡無關)一起翻譯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的講辭,獲益良多,覺得有必要讓其他信友都能讀到樞機這充滿智慧的說話。 《樂山樂水》很榮幸能夠和澳門的《 號角報》一同刊登樞機講辭的中文譯本。《號角報》是實體報紙,限於篇幅將於未來數期分段刊出講辭,而《樂山樂水》則可以以連結形式刊出。雖然網上版有其方便之處,但有實體報紙能夠刊登如此重要的一篇講辭,實在有助於記錄教會禮儀發展,也更有利讀者仔細咀嚼。這篇講辭的中文譯文能同時在實體報紙和網上媒體出現,實在是讀者之福。 樞機在研討會發言後不久,網絡上贊成及反對的聲音都有, 然而很多人都沒有讀到樞機的開幕辭,某些名為天主教的媒體也選擇性地片面報導,只集中於講辭最後的禮儀方向議題,而忽視了整個講辭中以教會文憲所支持的禮儀神學。有些報導更過分地將方濟各教宗、薩拉樞機、教會傳統訓導放在對立的位置上,筆者認為這些意見一來沒有反映現實,對樞機不公平,另外也在傳播着錯誤的禮儀觀,誤導信友。因此,筆者希望,各位的禮儀觀無論如何,都請平心地讀畢整篇講辭,不要讓媒體的取材或偏見影響,而親自讀讀樞機的想法。 另外,如果讀者願意的話,也不妨和筆者一起閱讀這篇講辭,筆者會以數篇文章和大家一起慢慢閱讀,並附有筆者的 重點 和[點評]。 全文可在這裡下載:(請記得買《號角報》,好好收藏,仔細閱讀) [此中文譯本已得「神聖禮儀 英國」批准及確認 ,並由《號角報》及《樂山樂水》共同發佈。]
教宗方濟各於 2016年 波蘭世界青年節結幕彌撒講道
剛剛過去的一周,兩百萬的青年人聚集到波蘭的克拉科夫 (Krakow) 參加 世界青年日 (香港稱為普世青年節,但這裡跟官方的中文譯名)。7月31日,教宗方濟各主持閉幕彌撒。 教宗方濟各:耶穌想和我們拉近個人關係,去陪伴我們的旅程到最後,致使他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能夠真正相遇。一個奇妙的相遇然後發生了,就在匝凱身上,他是個「稅吏長」。匝凱和那個被憎恨的羅馬佔領者合作,是個富有的人,他剝削他自己的民族;因他這樣的壞名聲,甚至不可以走近「師傅」(the Master, 即耶穌)。跟耶穌的相遇改變了他的生命,同樣地跟耶穌的相遇也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這改變 在每天仍進行。但匝凱當時要見耶穌時有 很多的障礙。 當中的起碼三樣 給我們有所啟發。
缺乏對聖體的崇敬就是反見證
近日有讀者建議《樂山樂水》能夠分享 The Catholic Herald 的一篇文章,筆者覺得這文章也很有意思。文章提到我們教會欠缺了對聖體應有的尊敬其實是對教外人一種反見證。 原文。 文中提到 Apologist 1 Patrick Madrid 的一本書 Fifty Things I Learnt in My First Fifty Years ,其中 Madrid 提到有一次講解天主教信仰的講座後,有一個摩門教徒跟他談話: 在他們一段有關聖體及在聖體櫃保留聖體做法的對話中,那個摩門教徒說:「我真的不太覺得大部分天主教徒相信你談到有關『聖體』的信理。」 Madrid 有點嚇一跳,他評論說:「作為一個天主教徒我以為我比他,一個摩門教徒,更清楚天主教徒相信甚麼,尤其是這麼核心的一個課題……就如聖體。」這個摩門教徒解釋他曾去過幾次天主教的婚禮和其他天主教彌撒,「我見到的天主教徒看來都不像相信你給我說的,耶穌在聖體中。」 他繼續說:「我曾見過有天主教徒邊嚼香口膠邊前去領聖體……有些天主教徒看來悶得起。我也見到他們出去時在跟旁人揮手打招呼。」,甚至在領聖體後「他們看來都不感興趣及不是甚麼一回事。」
殉道者的血是信友的種子
[caption width=“1080” id=“attachment_10211” align=“alignnone”] 圖:Word on Fire
老婆唔夠靚?
話說早兩天,朋友給我分享了一段 花邊新聞,內容大概就是一位女士知道丈夫喜歡她穿著得有女人味,但自己卻自知「腰粗腩大厚背肥臀甲組腳加五短身形」,而丈夫則批抨她的衣著經常都像個「師奶」,一點不像在網絡或媒體見到的美女,令該女士十分傷心。 作為男性,筆者當然理解文中丈夫的想法。有誰不想自己的太太美艷動人,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生完兩個、照顧小孩子之餘還能保持健康身型?但話說回來,丈夫當然可以要求太太打扮,但要令到太太變美,不是丈夫的責任嗎? 保祿宗徒在厄弗所人書中,將夫妻關係及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做了個很奇妙的論述:
翻譯薩拉樞機於「神聖禮儀2016」座談會致辭後感
[20160805 更新]: 官方中文譯本已正式出爐!請到 這裡。 花了好幾個晚上,和幾位「神人」合作,終於譯好了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 (Robert Cardinal SARAH,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of Divine Worship and Discipline of Sacraments) 在7月初倫敦舉行的「神聖禮儀2016」(Sacra Liturgia) 開幕辭。稿件已交到大會指派的神長審批,翻譯小組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
[圖片分享] 三台彌撒的異同
昨天的兩張圖片好像也很受歡迎。筆者決定今天又玩多一次「找異同」。
[圖片分享] 劉偉傑神父於 Sacra Liturgia 2016 的兩台彌撒襄禮
以下是澳門教區劉偉傑神父在禮儀研討會 Sacra Liturgia 2016 中的其中兩台彌撒擔任執事職時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