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尼日利亞的安霖澤樞機 (Cardinal Arinze) 是筆者最喜歡的樞機之一。安霖澤樞機現時已92歲,一早過了退休年齡;但他在2002年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任命擔任聖禮部的部長,直到2008年退休。即使近年沒有正式職務,他也有繼續寫書、出席講座宣講信仰。

筆者喜歡安霖澤樞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風趣得來,頭腦非常好,回答問題總是很有層次,總是考慮到整個教會不同團體的背景,不會籠統地嘗試以一個簡單的是非答案去解答一個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問題;但在於有確實對與錯的問題,他也不害怕回答一個會得罪別人的答案。
近日, YouTube 的演算法給筆者送來一段安霖澤樞機十多年前的舊片段:
這舊片段出自安霖澤樞機於2007年仍是聖禮長部長時,出席美國一個信仰講座的問答環節。當中有教友問到有關在禮儀中的舞蹈及音樂。安霖澤樞機的回應貫徹他一向的風格,以不同的角度分析禮儀、文化、舞蹈及音槳的問題;而樞機來自非洲,對於當地眾多的文化歷史有深切的認識,因此他的回應比起很多對其他文化認識不深入的人更加能夠提供一個立體的背景去讓我們理解整個問題。
以下總結了安霖澤樞機的回應:
禮儀及舞蹈 #
- 於拉丁禮教會中,舞蹈從未是彌撒的一部分。
- 歐洲和美洲完全不應考慮禮儀舞,因為在他們的文化背景中,舞蹈從來不是朝拜的一部分。即使考慮以下的種種因素,舞蹈都不應出現在禮儀。
- 其他不同文化的背景的禮儀考慮﹝包括彌撒、所有聖事等等﹞
- 在非洲及亞洲的某些特定文化當中,他們會在禮儀行走時有某些優雅的身體擺動。安霖澤樞機指出這不是舞蹈,而是在他們的文化及歷史背景下,這種擺動表達着奉獻或朝拜。而即使在亞洲或非洲,這種身體擺動也不是通用的,而只在特定的文化及歷史背景下才能成立。
- 所以每個地區的主教需要仔細考慮,這些身體擺動是否配合彌撒的目的——即朝拜、懺悔、謝恩、祈求。如果在該文化歷史背景下,這些動作配合及協助這些目的,主教可容許;否則的話則不可。
- 總括而言,樞機並沒有同意禮儀中出現舞蹈;而只是認為如果某一些文化的人在表達朝拜、奉獻時會有一些優雅的攞動,這些動作是可允許的
- 在歐洲或北美背景,「舞蹈」的意思可能是交際舞﹝樞機用 ballroom dance做例子,即可能包括華爾茲等等的舞蹈﹞。安霖澤樞機表示這些舞蹈的目的是娛樂,而娛樂並非彌撒的目的。所以這些舞蹈只屬於舞台、甚至是堂區禮堂,但不屬於獻彌撒的聖堂。
- 樞機指出有一些舞蹈由於客觀上不符道德,所以無論甚麼地方都不應出現,無論是亞洲、非洲或歐美地區都沒有分別。
- 樞機建議與其討論禮儀中的舞蹈,不如花那些時間唸玫瑰經或閱讀教宗有關聖體的教導。
禮儀及音樂 #
- 樞機再次強調彌撒的四個目的:朝拜、懺悔、謝恩、祈求。禮儀中使用的音樂以這些為目標。娛樂的音樂不應出現在彌撒。
- 有些人在音樂/唱歌時會有很多動作,又要揮動雙手又要鞠躬。樞機指出這些音樂只屬於表演,不應出現於彌撒。年青人的充滿動感的音樂即使是好的,也不應出現於彌撒當中。每種音樂都有它應該歸屬的地方。
- 我們在禮儀唱的音樂應該反映我們的信仰,所以在禮儀中我們只應唱天主教的音樂。
- 適合禮儀的音樂必須是有深厚的神學、紥根於禮儀、音樂上起碼可接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