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安霖澤樞機

安霖澤樞機談「禮儀舞」及音樂
這舊片段出自安霖澤樞機於2007年仍是聖禮長部長時,出席美國一個信仰講座的問答環節。當中有教友問到有關在禮儀中的舞蹈及音樂。安霖澤樞機的回應貫徹他一向的風格,以不同的角度分析禮儀、文化、舞蹈及音槳的問題;而樞機來自非洲,對於當地眾多的文化歷史有深切的認識,因此他的回應比起很多對其他文化認識不深入的人更加能夠提供一個立體的背景去讓我們理解整個問題。 於拉丁禮教會中,舞蹈從未是彌撒的一部分。 歐洲和美洲完全不應考慮禮儀舞,因為在他們的文化背景中,舞蹈從來不是朝拜的一部分。即使考慮以下的種種因素,舞蹈都不應出現在禮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4)
上文 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清楚表明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會議教長並不是要重建一個新的羅馬禮,而是讓羅馬禮儀能夠有機地發展,以配合現代信友的需要,並以基督徒合一及全球人類進入教會為福傳目標。 丙、《禮儀憲章》頒佈後,發生了甚麼事? # 我之所以提出,應該重新檢視《禮儀憲章》及其後的改革,是因為我不認為, 我們今天可以坦誠光看《禮儀憲章》的首節,便大家自滿已達成了它的各項目標。 我的兄弟姊妹們,會議教長們所提到的信徒們,去了那裡? 眾多的信徒們,今天已經變成了無信者:他們根本已經不再來參與禮儀了。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忘記天主令人放棄人類。因此,難怪今天日常生活,已大為開放給毫無限制的哲學懷疑論、價值觀與道德的相對主義、實用主義、甚至乎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 歐洲文化予人『靜默背教』的印象,使人以為自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地生活,猶如天主不存在一樣。」(《教會在歐洲》宗座勸諭 2003年6月28日,9節) 大公會議所追求的合一,去了那裡? 我們仍未達成合一。 我們已召叫到全人類加入教會的家庭裡,取得真實的進展嗎?我就不敢苟同了。 可是,我們卻對禮儀,做了極多的事!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4) -- 普世教會及地區教會?
然而,地區教會或地域性的主教團雖然在決定牧民方向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它們決不做法改變教理的決定。前聖禮部部長安霖澤樞機,他在位時主理著聖體、告解、婚姻等聖事問題,在接受LifeNewsSite訪問中表示能否領聖體不是地區教會甚至洲際教會能夠決定的。
2015年世界主教會議 (3.5) - 前信理部長安霖澤樞機談家庭及世界主教會議
非洲人希望在這主教會議看到甚麼? 安霖澤樞機:我想他們希望見到主教會議清楚地說出,婚姻來自天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天主創造了一個亞當,一個厄娃。當基督來時,祂降福了婚姻的結合。祂去了在加納的婚宴,並行了祂第一個被記錄的神蹟——將水變酒,這表示了祂贊同(婚姻)!婚姻來自天主,不是來自人類,所以人不能重新創造或重新定義婚姻。
陳繼容博士電台短講 (6) + 禮儀中舞蹈的討論
前文 分享了陳博士有關彌撒的介紹的頭半篇,現在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原文是 第十集:領主禮 及 第十一集:領主後的注意事項,請到原文處收聽及看全文。 …… 講到領聖體,今日教友可以 選擇用手或用口領聖體。[不過現在的新教友都好像沒有人教如何口領聖體。其實嚴格來說,正確應是「舌領」,因為領受者是把舌頭微微伸出,讓神父或執事容易施放聖體] 若 兼送聖體聖血的話[若!即是說,不一定要送聖血],按《羅馬彌撒經書》總論的指示,「可直接由聖爵恭飲聖血,或以浸蘸法,或用吸管,或用小杓恭領」(284號)。如果當地無用吸管或小杓的習慣,主教可以刪除這些方式,只用浸蘸法。 在東方禮中,信友可從小杓領聖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