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對梵二的憧憬?

·

很明白每人也懷勉過去,畢竟十多二十歲正是建立一個人理性思考及個人認同很關鍵的時候。

一如陳日君樞機 (Cardinal Joseph Zen) 所言,教會的大公會議不可能反對之前的大公會議。今日的聖神打倒昨日的聖神是不可能的。

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年代,探化信仰於教宗本篤十六世年代,在教宗方濟各年代已不再年青的平信徒而言,我們對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是沒有憧憬的。憧憬是對將來的寄望;然而,對已發生的事,我們懷有的不是憧憬,而是回顧及反省。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果實是甚麼,我相信大家都應該有目共睹。單單談論那些「應該會、將來會」出現的好果子;但五十五年過去了仍然連枝葉也看不到,整棵樹似乎變得傷痕累累。這些等了五十五年還未出現的好果子似乎這只是流於空洞的諾言。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有不少雋言,同時也有不少警剔之言。如果我們沒有執行大公會議的指令、忽視那些警剔之言,同時卻只抱著那些憧憬,這又怎能視作忠於梵二教導?這令筆者想起山中聖訓中,耶穌警告說:「不是凡向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入天國」(瑪竇福音 7:22)

「憧憬」著十五歲時初戀的甜言蜜語,卻忽略了五十五年已過,當年的少女已成了七十歲的老婦,可能膝下已子孫成群。筆者可不敢苟同這種憧憬。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不是童話故事,而是教會發展的一個階段。正視歷史,明認各項事件的利弊才是踏向未來的重要一步。

分類: 普世教會 羅馬教廷

相關文章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論教會及性侵醜聞》 (3/3)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公布了一 …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論教會及性侵醜聞》 (2/3)
2019年4月10日 (星期三)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公布了一 …
教會的危機——(上:問題部分)
**[長文慎入]**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不夠時間寫短文。 只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