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的主日(七月一日),陪朋友參與了傳統羅馬禮彌撒,當天是耶穌寶血瞻禮,碰巧也有一位剛晉鐸一個月的新神父舉行首祭,還要是隆重大禮彌撒,即有六品及五品襄禮 (詳情看 這裡),這是朋友首次參與隆重大禮彌撒。在彌撒及朝拜聖體後,新神父還有首次祝福及派發聖相紀念咭。
整個禮儀(彌撒+朝拜聖體+聖體降福+新神父祝福) 頗長,期間發生的事也很多。但其中吸引到朋友的一點,是神父送聖體予教友後的祭器清理。當日彌撒主祭和六品分别送聖體,所以祭器有一個聖爵 (chalice) 、三個聖體盤 (paten) (一個盛大聖體,兩個於送聖體時準備接下跌下來的聖體碎屑)、以及兩個聖體盅 (ciborium) 。但神父清理祭器用了超過五分鐘的時間!而朋友正正因這禮儀行動,有一個很好的反省,對筆者也是很好的反醒題材。

由於是傳統羅馬禮,神父清潔祭器的方式是 double ablution 1,他當時金睛火眼留意祭器中有沒有任何的聖體碎屑;在用酒水清洗時,神父慢慢的轉動祭器,致使連半滴的聖血也不會有機會濺出;在喝下清洗祭器的酒水時,也是把聖體盤或聖血布托在下巴,以接著萬一不小心而滴出的酒水。
神父小心翼翼的清理祭器以免跌下聖體而使基督被褻瀆,使筆者的朋友反省到我們自己有沒有小心留意自己的行為以免藉由領聖體而進入我們心內的基督被褻瀆呢?
筆者十分認同朋友的這反省。在餅形中的是耶穌基督,我們領受了而住在我們心內的,也是耶穌基督。神父為了給天主最大的尊敬,在禮儀中的仔細清潔;正正就反映及提醒著我們也必需同樣小心留意自己的生活。各個禮儀動作正正就是提醒我們日常容易忘記的事物,大家在禮儀中有甚麼禮儀動作是尤其深刻的呢?
- 有關傳統羅馬禮的 double ablution ,可看 New Liturgical Movement 這篇 文章 的介紹。有機會才以另一篇文章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