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復活節雜想——復活的喜樂

·

整個聖周和復活期後都非常忙碌,聖周的禮儀自然不在話下,在之後的日子也會追趕一些已應承了的工作,實在有點吃力。

另一方面,身邊有朋友在聖周期間也身體不適;剛剛也看新聞見到,「基督軍」修會 (Legion of Christ) 修士 Anthony Freeman  (1988-2018) 在教宗的復活節彌撒做輔祭後,第二天早上便被人發現在房中過世。

放眼遠點,聖周之前梵蒂岡和中國大陸政權的外交關係一直傳聞會有不合理的協議出爐,在 Spy Wednesday,甚至有傳中國有使節團到達羅馬,令中外信友都非常擔心。直到過了復活節後都沒有協議出爐,大家才放鬆了一點。

的確,要在生活中感受基督的復活喜樂不容易。基督徒復活的喜樂在哪裡?這個問題並不是單純是禮儀年曆的問題,而是一個每個基督徒切身的問題。

說在困難的生活中喜樂,保祿宗徒也可以說是一個模範。保祿說他為信友犧牲而喜樂:

既使我應在你們信德的祭祀和供獻上奠我的血, 我也喜歡,且與你們眾位一同喜歡;同樣,你們也該喜歡,也該與我一同喜歡。(斐理伯書 2:17-18)

聽到陳日樞機機在復活主日的講道,他提醒了我們,天主的愛是甚麼?就是天主願意放棄自己的身份地位,來到世界,被遺棄、弄得全身骯髒不已、被打得全身受傷、最後被釘死。這正正代表天主不是高高在上的天主,而是真正與人同在的天主。

然而,天主不單單是與人同在,而是祂復活了。祂的肉身在墳墓中的時候,祂的神魂去了哪裡?宗徒信經說:「祂下降陰府」,這不是永火地獄的 Gehenna,而是一個舊約古聖長眠的 sheol ,即「亞伯郎的懷抱」(路加福音 16:23),教理亦稱之為 Limbo of the Fathers——教父的邊獄。舊約古聖一直在期待天主的救贖,尤其是亞當厄娃,他們由人類的起初一直等到基督的來臨。陳樞機說,因此畫像都畫著勝利的基督拖著亞堂的手,踏破陰府的門,將古聖先賢領到天堂。

因此其實,我們復活的喜樂其實有一個前設是,我們必然會遇到困難。陳樞機特別在講道中提到在中國受苦的教會,他說我們們絕不能在這復活的喜樂中掉進絕望中。

的確,中國大陸教會的情形不容我們放心。然而,我們不能掉進絕望中。筆者記得,有教友當年曾在大陸做生意時,不斷偷偷地運聖經和教理書上去,也用各方面去物質及行動上支持內地的教會。我們這些鄰近的教會,能否也思考有沒有一些行動協助內地的教會呢?當年跟隨耶穌的宗徒,也是在各種困難中為基督的復活作證。一如今天的讀經:

到了第二天,猶太人的首領、長老和經師都聚集在耶路撒冷,還有大司祭亞納斯和蓋法、若望、亞歷山大以及大司祭家族的人。他們就令宗徒們站在中間,仔細考問說:「你們憑什麼能力,或以誰的名義行這事﹖」那時,伯多祿充滿聖神,向他們說:「各位百姓首領和長老!如果你們今天詢問我們有關向一個病人行善的事, 並且他怎樣痊癒了,我很高興告訴你們和全以色列百姓:是憑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即是你們所釘死,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就是憑著這人,這個站在你們面前的人好了。這耶穌就是為你們『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 反而成了屋角基石。 』除他以外,無論憑誰,決無救援,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使我們賴以得救的。 」(宗徒大事錄 4:5-12)

我們可以看到,伯多祿講話的核心就是基督的復活,祂復活的喜樂充滿了宗徒的整個人、推動著他們所有的行動。我們如何在生活的困難中活出基督復活的喜樂?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在這復活期中不斷思索的問題。

分類: 禮儀 靈修

相關文章

不要做約伯的友人!
約伯傳是聖經中一部很引人深思的書。 約伯是個義人,聖經作者在 …
陳日君樞機的公開信、梵蒂岡新聞稿、柏羅林樞機回應——立此存照 [With Updates]
此帖引述了陳日君樞機的公開信中英文版,以及同日梵蒂岡新聞處的 …
若得不到你的救贖,我們的人生便毫無價值了
Nihil enim nobis na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