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故事、人生、信仰培育

·

日前聽了一個關於小童閱讀的講座,講者談及她認為如何作親子閱讀,以及選擇好的繪本圖書。當中講者表示,好的繪本圖書應幫助小孩子表達他自己的想法,但同時亦能讓他們學習現實。另一方面講者亦表示,我們不必太擔心小孩子能否「充分」理解故事的內容。

兒童文學本身是由成人寫作,他們寫作時都放進了他們的人生經驗。 小孩讀者看到故事的趣味,而成人則更能看到故事中的各種人生苦澀甘甜。小孩子看到魔法的奇妙,角色探險的刺激;成人看到的是人性的善惡及生命的起跌。 我們不必期望小孩子看到故事中多個層次的意義,因為這需要的不是成人的解釋,而是人生的歷練。小孩子經歷了多些事情,就自然明白。

兒童文學如是,基督徒的人生亦然。

The Virgin and St. Ann

基督徒相信我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因為當中有天主的愛。我們相信天主是我們生命的主,祂是我們的君王。這君王不是純綷發號施令的君王,也不是單純代表我們在信理範圍內要聽從祂的法令;我們相信基督是社會的君王,也是歷史的主宰。我們的生命在整個歷史當中,有其意義。

沒有信仰的人,可能看不清生命的意義,覺得人生在世,要尋求享樂,逃避受苦。他們就像小孩子般,只看到生命最表面的價值。不是說追求幸福或逃避痛楚有錯,其實這是人性的一部分,但這種態度未能深入看到生命的價值。

一個接受信仰培育不深的信友,看到人性表面的喜怒哀樂,知道聖經中的各種事蹟及耶穌的行實;但他們還未能深入地看到信仰的精髓——天主在世界歷史及個人生命歷程的超性意義。

但是一如保祿宗徒所說:基督徒需要經過培育,慢慢由世俗的人生觀轉化為以基督為核心的人 (迦拉達書 4:19)。這過程需要浸淫在教理中,由外在簡單的聖經故事變成朝向基督作生命終向的教理人生觀。(格林多前書 3:2)

信仰培育,就是學習以超性的目光去看我們的生命。生命就是天主給我們寫的一部書,我們還是靈性的嬰兒時,只看到表面的事件;唯有以基督的目光去看,生命的深層意義才能展現。 生命的意義不是顯然易見的,反而隱而不宣——不經過基督的光所照耀,我們是不能看到的。(參閱 瑪竇福音 13:35)

一如天主的「神聖教育法」 (《天主教教理》,53),我們也要逐漸將基督啟示給新信友。 因此,我們的信仰培育,不應是遷就信友當刻的水平,而是不斷挑戰他們,幫助他們逐漸地將基督變為他們生命的核心。 教理如是、禮儀也如是。我們不可能在教理培育永遠說些信友已經明白的事物——唯一的方法就是只說本性的事而對超性事物絕口不提、我們不應該將禮儀壓縮到世俗的聚會。我們要解釋禮儀的各種標記,讓信友們能主動以心神參與、我們要講解教理背後的各種理據,讓信友能夠在世界前堅守信仰 (伯多祿前書 5:8-9),甚至能夠在人前為真道作證(伯多祿前書 3:15)。

分類: 信理 輕鬆一刻

相關文章

10個主日彌撒請假的理由?!![上篇]
主日彌撒可以請假嗎? 有智慧的你們,肯定知道答案。 翻翻 …
布朗神父的真理及理智
最近在看著名的英國天主教作家 G. K. …
釋經新解和教會教理
近年無論在信仰背景的書局或商業書局, 都出現林林總總的「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