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 n. 1434:
基督徒內心的懺悔,可以透過多元的方式來表達。聖經和教父們尤其強調三種方式: 禁食、祈禱和施捨,以表達人對自己、對天主、對他人的關係的改善。連同經由聖洗或殉道所帶來的根本淨化,他們也指出獲得罪赦的其他方法,就是:努力與近人和好,痛哭己罪,關注近人的得救,請聖人代禱和實踐愛德,因為「愛德遮蓋許多罪過」(伯前 4:8)
天主教法典:
1250 條 - 在普世教會內,補贖日期和時間為全年的每週星期五和 四旬期。
1251 條 - 全年每週星期五應守小齋,不食肉類,或主教團所規定 的其他食物,但星期五遇到節日不在此限;聖灰禮儀星期三,及吾主 耶穌基督死難日星期五則應守大齋及小齋。
有次朋友聚會,有人提到聽過有一些言論是這樣的:「教會不應只是消極地守齋,應該做甚麼甚麼」,筆者的回答是:「那裡我們積極地守齋吧!」
恕筆者孤陋寡聞,不明白甚麼是消極地守齋。筆者只知道,守齋、祈禱、施捨都是有助我們擺脫自私及驕傲的好方法。而守齋禁食也是我們的主耶穌自己會做,也鼓勵信友做的行為。
昨天看到陳日君樞機的面書有一個宣傳海報,呼籲信友守齋禁食,為受迫害的中國教會祈禱。
的確,藉著守齋克己,我們放棄我們想要的好吃食物,讓我們以最低限度聯合中國教友的苦難。中國教會因著信仰受迫害,他們在參與基督的苦難。而我們的守齋祈禱,正正是以同樣的方式,向我們的主呼求:
天主,你既是我的勇力,你為什麼驅逐我?為什麼讓我在仇人的壓迫下,憂傷走過?﹝聖詠43﹞
筆者不知道這守齋是消極還是積極,但筆者認為我們要相信祈禱和守齋的功用:
耶穌對他們說:「由於你們缺少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 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 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瑪竇福音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