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提及守齋的精神和守齋這行動的平衡。早前公教報也曾有守齋相關的 評論。這篇希望談談日常的實踐情況。筆者與外子均會盡力按教會傳統年曆守齋(相關的傳統習慣,日後可另詳述),而大部分的星期五(慶日除外)一般也需守齋。 胡振中樞機的寬免是必須以踐行一些愛德或克己善工代替。 唯星期五晚也常是一般打工仔喜歡聚聚的黃金時光,那對煮婦來說也就是要動腦筋的時候了。
筆者很少與非教友提及守齋的習慣。首先,因不希望一句:我今日唔食得乜乜乜,飯友或其他人因而作遷就,這彷彿失去守齋的原意(要自身克己犧牲而不是為他人帶來麻煩)。其次,不希望自己只把守齋習慣只掛在口邊,不知不覺地變得驕傲,以為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守齋是有益於內修生活,不是用來光榮自己)。唯較熟絡的飯友會知道筆者這個習慣。
曾於舊文提及,在家招呼朋友,外子是有點要求的:希望筆者當擔女主人而非大廚;筆者所接收的訊息:即係要快、靚、正。既要短時間能上菜,更要容易善後,味道也不能失禮。是的,現代女性真彷彿是超人的化身,要飯菜要煮,容貌要漂亮,避免令自己油頭垢面。難道要必要購入主婦界近年大愛的Miele蒸爐不可? (奸笑 kekeke !) 其實只要安排得宜,沒有蒸爐也可以三十分鐘上菜。(需作點事前準備=P)
簡易守齋宴客參考菜單:
- 前菜:沙律菜 + 鴛鴦伴豆腐(待續食譜)
- 湯品:節瓜鹹蛋滾湯(待續食譜)
- 主食:魚柳蕃茄粟米飯(待續食譜)
- 甜品:蘋果燉雪耳(待續食譜)
以上的菜單是上星期按客人需要所定的。因客人有傷患,希望避免海鮮類食物,而蛋也只可少量。前菜是冷盤,切好放好便成。湯品與主食各佔一爐火。甜品可待湯品完成後燉,或入蒸/焗爐燉,飯後稍作休息,談天說地時吃剛好。若客人是教友,一起守小齋當然理想。要是非教友,相信也不會因此菜單而不滿。今天還是一星期初,希望能為你周五宴客帶點靈感,好好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