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讀者有沒有發現樂山樂水的 Facebook page 一直都是在用鵜鶘的圖片。近日換了的這張是出於香港某個小堂的祭台。[有看官認得這出於這出於哪一間小堂嗎?]究竟這鵜鶘代表了甚麼嗎?
原來鵜鶘回到巢中餵幼鳥的時候,牠會啄自己的胸口把口中的小魚掃出來給小鳥吃;但以前的人以為牠是啄自己的胸口把血餵給小鳥吃。
基於這個觀察,初世紀的基督徒把鵜鶘的這種捨己的行為當為基督十字架祭獻的象徵:基督為了使人類脫免永死,甘願犠牲自己,用自己的血去給人類帶來生命。
聖多瑪斯其中一首聖體歌詠 Adoro te devote 便有以下一段:
Pie pellicane, Iesu Domine, me immundum munda tuo sanguine; cuius una stilla salvum facere totum mundum quit ab omni scelere.
聖多瑪斯稱主耶穌為慈悲的鵜鶘,因為祂的血能洗淨我的罪過,牠一滴血就能潔淨整個世界。在彌撒聖祭中,基督真實地臨在麵餅及葡萄酒的外形之中,教友領受基督的身體及寶血,獲得了永遠的生命。這就是若望福音第六章中耶穌向猶太人說明自己的真食糧的實現:
因此, 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人怎能把他的肉,賜給我們吃呢?」耶穌向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樣,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食糧,不像祖先吃了「瑪納」仍然死了;誰吃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若 6: 52-58)
所以,將 Pie Pellicane 的畫像放在祭台的確是非常恰當的,因為這正正提醒將教友們,祭台上的彌撒就是基督在十字架祭獻中的流血犠牲,為了使我們脫免永死得到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