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慈悲

天主很慈悲 但我們聽話嗎?
數一數,慈悲禧年已經過了一大半,還有幾個月便結束,我們都該省察一番,看看自己在這充滿恩寵的一年中,有否做好自己該做的,我們有否時刻默想天主的慈悲?我們有否將這份慈悲體驗出來,並真正地以言以行、作神形哀矜去活出我們的信仰? 我們在這一年聽得最多的,莫過於「我們要慈悲,就如天父是慈悲」。不知為何,每次當筆者聽到「學習慈悲」這詞句時,有種難以表達旳感覺,因為我們人類的種種不足、因為人類重複地犯罪,也不會真正學到和做到。說到「活出慈悲」,就是多作神形哀矜,但我們幾時都不應在「高地」上去判定,反而要「貼地」,體會到每個人都是被天主所尋覓、眷愛、寬恕。筆者在這一年中,看到身邊的朋友都不停口說「慈悲」,甚至非常熱心地行神形哀矜,但轉過頭來卻口中批評,或明言「今年是慈悲禧年,所以我會學習忍耐這人的所作所為。」恕筆者直言,筆者認為這並非慈悲!真正地行慈悲、活出慈悲,又何需說出聲?我們要活出慈悲,最首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份,也就是做好一名天主子女、做好教會子民的本份 -- 聽話!
教宗方濟各於 2016年 波蘭世界青年節結幕彌撒講道
剛剛過去的一周,兩百萬的青年人聚集到波蘭的克拉科夫 (Krakow) 參加 世界青年日 (香港稱為普世青年節,但這裡跟官方的中文譯名)。7月31日,教宗方濟各主持閉幕彌撒。 教宗方濟各:耶穌想和我們拉近個人關係,去陪伴我們的旅程到最後,致使他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能夠真正相遇。一個奇妙的相遇然後發生了,就在匝凱身上,他是個「稅吏長」。匝凱和那個被憎恨的羅馬佔領者合作,是個富有的人,他剝削他自己的民族;因他這樣的壞名聲,甚至不可以走近「師傅」(the Master, 即耶穌)。跟耶穌的相遇改變了他的生命,同樣地跟耶穌的相遇也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這改變 在每天仍進行。但匝凱當時要見耶穌時有 很多的障礙。 當中的起碼三樣 給我們有所啟發。
慈悲的……鵜鶘?
不知讀者有沒有發現樂山樂水的 Facebook page 一直都是在用鵜鶘的圖片。近日換了的這張是出於香港某個小堂的祭台。[有看官認得這出於這出於哪一間小堂嗎?]究竟這鵜鶘代表了甚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