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改革
保祿六世與禮儀改革——一本新書的看法
在羅馬其中一名最重要的英語教廷新聞記者 Sandro Magister 最近有一篇 文章,他介紹了一本新書《 Paolo VI. Una storia minima》﹝即《保祿六世。一個小故事》﹞,作者是曾任教宗府代理總管兼教廷法庭首席書記的 薩皮恩扎蒙席(Monsignor Sapienza)。薩皮恩扎蒙席收集了保祿六世時代的教宗禮儀禮節司 Monsignor Virgilio Noe的一些筆記。書中引述了一些故事,包括關於保祿六世和他在1969年所批准並推行的禮書。
很多人都知道,一直推動梵二後「禮儀改革」的是 博格尼蒙席 (Monsignor Anniable Bugnini) 。他在推行新禮儀期間每次遇到別的禮儀專家的反對,就說:「這是教宗的意願。 (The pope wants it.)」
但現實中,保祿六世真的渴望博格尼蒙席所編的新禮書嗎?之前已經寫過了一篇保祿六世驚覺五旬節八日慶期被取消而黯然落淚的 事情,今次這本新書又講述了數個保祿六世和新禮書的事蹟。
其中提到,在1971年6月3日,紀念若望廿三世的彌撒後,保祿六世說:
李善修神父《天主教中國化之探討》節錄
早些時間,一名神父給筆者看了一本舊書的幾頁,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書是民國六十五年五月初版,由台灣的李善修神父所著的《天主教中國化之探討》。本書著作於一九七零年代中葉,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剛過去十年,保祿六世頒布的新禮《羅馬彌撒經書》推行了五年左右。各地都在出版不同的著作,配合開展不久的教會革新。無論是革新的優劣,大家還未看得清楚,然而各人都滿懷熱誠地配合當時革新教會的熱情。
《歷任教宗》十周年快樂!感謝天主!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 2007年7月7日頒布了《 歷任教宗》自動手諭,同時致函所有主教,放寬了由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天主的教會》對1969年以前生效的禮書的應用,讓所有拉丁禮神父能夠免卻主教的批准,舉行於1962年有效的禮書,包括彌撒經書 ( Missale Romanum)、日課經 ( Breviarium)及其他聖事典禮的舉行。
而在幾年後聖座再頒布《普世教會》,作為應用上述《歷任教宗》的指引,再一步放寬傳統羅馬禮儀在聖周的運用,讓神父及教友有更大自由使用禮儀革新前的禮儀。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未來的泉源」研討會開幕辭中文譯本及導讀
薩拉樞機的這篇講辭雖然提到傳統羅馬禮,但事實上,他更集中於禮儀的本質,對每個教友認識禮儀、參與禮儀都有莫大的益處。
我們討論禮儀,很容易流於表面,討論禮節中不同的細節。因為這些是標記,在本質上是容易看見的事物。但實際上,禮儀的本質是以標記進入天主的奧跡之中。而薩拉樞機這次的講話中,正正就是提醒我們,本篤教宗將羅馬禮特殊形式帶回教會主流當中,正正是要讓所有信友從新在禮儀中獲得靈修的養份,真正透過禮儀跟天主相遇。
薩拉樞機:「首先我願意由心底感謝在教宗本篤十六世頒布《 歷任教宗》自動手諭十周年,在黑撒根拉特舉辦「未來的泉源」研討會的主辦人,他們讓我在你們反省這個題目時給予一個介紹, 這題目對教會的生命很重要,尤其是對禮儀的將來;我很高興能給你們一個開幕辭。
[活動介紹] 陳日君樞機主講:禮儀革新的精神
有朋友介紹,陳日君樞機將會舉辦一個禮儀講座,詳情如下:
[讀者來函] 神父解答: 9個「面朝東方」的誤解(二)
上星期Prudence分享了 Father Angel 有關「面朝東方」的來函,但只刊登 第一部份,今天刊登餘下的內容,希望各位讀者看畢後也能好好咀嚼內容意思,並帶到祈禱與默想當中。以下用橘色的部份是Prudence認為值得深思的地方,誠邀各位讀者一起細味和作出反思。如果各位讀者對此文有任何問題,歡迎提問,也希望能解答各位心中的疑問,以免引致任何爭議。
同時,繼續歡迎各位讀者也來函分享,以示大公教會之多元。大家可將文章投寄到 [email protected],詳細內容可按 這裡 參閱。
** **6. 聖教會既不會以一位樞機的建議、也不會以教廷發言人的聲明來作為正式訓導
由於教會的禮儀是教會生活的高峰和泉源,因此,教會不會隨便頒布禮儀的法則和規定。相反,教宗聖父或有關聖部必定以正式的渠道作出修改或澄清,或通諭、或手令、或訓令等。因此,教會是不會因為一位樞機在一個會議上的建議,或教廷發言人的新聞稿作為正式的訓導,並要求信友跟從。建議只是建議,新聞稿更非用以澄清禮儀問題的方式。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6) -- 後篇 + 個人總結
上文 筆者答應過,會找一些對薩拉樞機的回應大家來研究一下。大家很關注的就是緊接着薩拉樞機在7月5日的演講,梵蒂岡新聞處在7月11日出了一篇 新聞稿,大家也可下載 pdf,這也是香港教區 禮委會 在網頁頭版放的那張圖,如下:
內容可總括如下:
薩拉樞機強調彌撒聖祭的尊嚴、態度及朝拜是正確的。 有人誤以為樞機頒布了有關禮儀方向的新指引,在將臨期也不會有新的指引。 《羅馬彌撒經書總論》仍然有效,而其中第299條解釋了禮儀方向 教宗方濟各的意思是,羅馬禮普通形式仍然是西方教會的一般彌撒形式,而羅馬禮特殊形則不會取代普通形式的地位。 (must not take the place of the “ordinary” one) 以上的訊息是教宗在一次近期的會面跟薩拉樞機表達的。 筆者想分享一下這幾點的看法。
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 羅伯特.薩拉樞機 — 「邁向真確落實《禮儀憲章》」中文譯本 + 導讀 (4)
上文 中,聖座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清楚表明了,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會議教長並不是要重建一個新的羅馬禮,而是讓羅馬禮儀能夠有機地發展,以配合現代信友的需要,並以基督徒合一及全球人類進入教會為福傳目標。
丙、《禮儀憲章》頒佈後,發生了甚麼事? # 我之所以提出,應該重新檢視《禮儀憲章》及其後的改革,是因為我不認為, 我們今天可以坦誠光看《禮儀憲章》的首節,便大家自滿已達成了它的各項目標。 我的兄弟姊妹們,會議教長們所提到的信徒們,去了那裡? 眾多的信徒們,今天已經變成了無信者:他們根本已經不再來參與禮儀了。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忘記天主令人放棄人類。因此,難怪今天日常生活,已大為開放給毫無限制的哲學懷疑論、價值觀與道德的相對主義、實用主義、甚至乎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 歐洲文化予人『靜默背教』的印象,使人以為自己可以完全自給自足地生活,猶如天主不存在一樣。」(《教會在歐洲》宗座勸諭 2003年6月28日,9節) 大公會議所追求的合一,去了那裡? 我們仍未達成合一。 我們已召叫到全人類加入教會的家庭裡,取得真實的進展嗎?我就不敢苟同了。 可是,我們卻對禮儀,做了極多的事!
翻譯薩拉樞機於「神聖禮儀2016」座談會致辭後感
[20160805 更新]: 官方中文譯本已正式出爐!請到 這裡。
花了好幾個晚上,和幾位「神人」合作,終於譯好了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 (Robert Cardinal SARAH, Prefect of the Congregation of Divine Worship and Discipline of Sacraments) 在7月初倫敦舉行的「神聖禮儀2016」(Sacra Liturgia) 開幕辭。稿件已交到大會指派的神長審批,翻譯小組的工作也暫告一段落。
1970年五旬節後的星期一
這事蹟是由 Father Z 多年前在他的 網站 及報紙專欄提到,筆者好像沒有見過有中文翻譯。所以筆者就在這裡跟大家說一個有關教宗保祿六世,流露著淡淡悲哀的 故事。
真福保祿六世
時為1970年5月18日,五旬節後的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