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ainandwater
道在屎溺 -- 母親聖召的尊貴
近期家中添丁,忙得一塌糊塗。每天在家中就是替新生兒洗澡、換片、協助太太餵奶、照顧大兒子……
很多現在的「女權主義」 (feminism) 一方面宣稱要爭取女性的權力和地位,另一方面卻只是以男性的角度看女性,很多時他們都忽略了 女性最獨特、最偉大的特質就是她們有能夠孕育生命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女性獨有,男性望塵漠及,卻不被重視。孕育並照顧生命是一種較為隱藏的能力,沒有多少人能看着一個母親生產而為她鼓掌、當父母為小孩子換尿片、洗澡時也不會有人稱讚……但女性的這種能力卻成就了每一個家庭,成就了社會。
孕育生命的能力是隱含的,也附帶着不少把屎把尿的工作,然而卻包含了大道理、大愛德。正所謂「道在屎溺」,《莊子.知北遊》在這樣的記載: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 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 在屎溺。」東郭子不應。
聖灰星期三 (Ash Wednesday)
今天是聖灰瞻禮四 (Ash Wednesday) ,全球天主教徒開展了神聖的四旬期,東方教會稱這時期為大齋期 (The Great Fast) ,表達出這段神聖時間最外在的表達:守齋禁食。
在四旬齋期的開端,教友們都參與彌撒領受聖灰。教會藉她的神聖禮儀提醒我們:
「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 (創世紀 3:19)
但同時這看似悲傷的呼籲其實也有著積極的勸告:
「你們悔改,信從福音」(馬爾谷福音 1:15)
拜年的啟發——禮儀的創新
農曆新年剛過,相信不少讀者都要拜年。其實拜年期間所做的事情都差不多,都是大家互相祝賀幾句,閒話家常,吃吃過年食物,打打麻雀等等。有些家庭拜年時十分熱鬧,有些則無甚氣氛。如果問到為甚麼有些家庭拜年時氣氛冷冷清清,是因為家庭成員各人的關係都不密切,自然地各個成員都只是為了滿足祖父母的願望來吃飯,吃完就趕著離去。 沒有人會認為沒有過年氣氛便要改變拜年活動:要改善的是各個家庭成員的關係。 改善了家人的關係,拜年時自然有氣氛;家人關係不好,你家裡有個私人影院也沒人來,來了也不是為拜年。
其實禮儀不也是一樣?我們為求增加信友歸屬感,經常問:我們的彌撒或禮儀要有甚麼變化才能吸引人?筆者認為這是問錯了問題。改善了信友跟基督的關係,彌撒不必改變也自然令人舉心向上;信友跟基督沒有關係,彌撒怎樣變也不會吸引信友。
《樂山樂水》的原則 + 回應林鄭月娥宣稱信仰不影響其政治決定的聲明
背景 # 據 報道:
林鄭月娥今日 [註:2017年2月3日] 接受商台節目《人民大道中》訪問,被問及一旦當選,香港會否啟動婚姻法。林鄭回應指,自己是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但會不斷提醒自己,不會用信仰決定政府政策立場。
# 網誌的責任 # 有好些教友說:「我們不必有立場呀!因為在教會內的立場很多,不必再說重覆的東西呀!」本來如果是個人名義的話而沒有立場,倒沒有人能投訴甚麼。 但如果是以「天主教」名義寫作的話,網誌作者或編輯就有道義責任表達天主教會的立場 (或聲明某文章和教會訓導相異),否則的話便很容易使天主教會的訓導模糊了。這對信友或教外人都是缺乏愛德的,一如已故的美國總主教 Fulton Sheen 說:
「在美國少於一百人憎恨羅馬天主教會,但數百萬人在憎恨一個他們 以為 是羅馬天主教會的誤解。」 “Not a hund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hate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but millions hate what they mistakenly think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s”
作為教友,我們有責任宣講天主教信仰的真理,一於基督的勸喻:
天主教徒可拜車公嗎? (聖多瑪斯式回答)
《樂山樂水》的其中一條不明文的規條是,我們不太談政治。不是因為這不重要,事實上非常重要,但我們不用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放在一個網誌中。然而在政治及每天的新聞中,也有不少直接跟信仰有關的話題。我們也可以寫寫看。
筆者本篇文章參考聖多瑪斯《神學大全》的格式,回答一個信仰問題。
利申:本文不談政治,只談信仰。 但為求清楚,筆者先將問題和答案放在文章最前。
問題: 天主教徒可到車公廟參拜嗎?
答: 不可。這是直接違反第一誡「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 於車公廟參拜並非中國傳統習俗,而是民間宗教禮儀。初期基督徒不會順從羅馬人習俗和法律朝拜凱撒,寧死不從;今天的基督徒也應寧死不朝拜車公。
參拜車公屬大罪 (mortal sin),在告解聖事前不可領聖體 (《天主教法典》第916條)。 如果是知名人物參朝車公,有可能已達成《 天主教法典》第 915條中所提到的條件,即使他上前領聖體,送聖體人員亦能拒絕。
詳細解釋如下:
教宗本篤十六世給羅馬教廷的2005年聖誕賀詞 (二)
“我們在這裡將繼續研讀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給教廷成員的聖誕講辭。
本篤十六世:我希望反省的今年最後的一件事情是,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閉幕40周年的慶祝。這回憶提出一個問題:這大公會議的結果是甚麼?它有被良好地接納嗎?在承認大公會議的前題下,甚麼是做得好的而甚麼是不足或做錯了的?有甚麼還未做嗎?沒有人能否認在教會大部分地方,大公會議的推行都有點困難,都不希望就如一個偉大的教會聖師聖巴西略在尼西亞大公會議後所,形容那數年間所發生的情況:聖巴西略將教會的情況比喻為在黑暗中風暴的一場海軍戰事,這樣說:「互不同意的刺耳呼聲此起彼落,那聽不明白的耳語、沒有停止的爭吵發出令人混亂的嘈音差不多充斥著整個教會,以那些多餘的或錯誤的誤導著信仰的正確教義……」
對林鄭月娥受天主召叫的回應的自言自語
先旨聲明, 我不是回應林鄭月娥的聲明,而是回應對這聲明的那些回應。
林鄭月娥在辭去政務司長職務,表明參選特首時說: 「可能是天主的召喚」
我不是在回應林鄭的發言,因為老老實實說,我不知道她經歷過甚麼,也不知天主是否有召叫她,或即使召叫她的目的是甚麼。不過……筆者的想法是……
教宗本篤十六世給羅馬教廷的2005年聖誕賀詞 (一)
2005年教宗本篤十六世 向羅馬教廷致聖誕賀詞
可敬的樞機, 各位可敬的主教及神父, 親愛的兄弟姊妹:
" Expergiscere, homo: quia pro te Deus factus est homo" - 「醒來吧,人啊!因為天主為了你而成了人」 (聖奧斯定.講道集.185)。聖誕的慶祝將要來到,羅馬教廷中親愛的合作者,我先以聖奧斯定對理解基督誕辰的真正意義的邀請,去開始跟你們的會面。
我自你們每一個人致以最由衷的致意,而我感謝你們的虔敬及熱情,你們的樞機長 (Cardinal Dean) 都把這些感情告訴了我,我也感謝他。
寫《感謝神父咭》的感想 -- 天主的家庭
大家可能都有留意到,我們《樂山樂水》早前跟「聖十字福傳」合作,宣傳及派發他們的《 感謝神父咭》。本身筆者也想在將臨期寫幾張咭給幾位神父、主教、及樞機,誰知兒子在聖誕前又病了,忙於照顧。弄得筆者要在聖誕日後才有時間寫咭寄咭。筆者也想分享一下寫《感謝神父咭》的感想。
筆者寫咭的對象有親身認識的神父主教,也有不認識的。但 他們全部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非常喜愛小孩子。 他們喜歡我家小孩的熱情實在不亞於親戚中的姨媽姑姐。 然而他們卻為了福音的原故而放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瑪竇福音 19:12)
無疑地,天主給人的原始誡命包括一男一女建立家庭,生育繁衍:
[圖片故事] Merry Christmas!
《樂山樂水》祝各位聖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