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聖堂都非常漂亮,設計上處處都是無言的教理。但聖堂的外觀和設計都只是在反映它的本質:就是用作朝拜天主。因此,所有聖堂在使用前都被祝聖。
祝聖有著「分開出來」的意思:這個地方、這個物件、這個人被祝聖,就是說這個地方、物件、這個人本來是和其他尋常事物一樣的,但從被祝聖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樣。這個人被祝聖,是由尋常群眾中被分隔出來,為了群眾被獻給天主;這個物件被祝聖,就是我們不再將它用作平常的用途,而是單獨使用於有關祭獻的用途;這個地方被祝聖,就是我們在這地方上特別恭敬天主。
事實上,天主不需要被祝聖的東西:世間的所有事物都是祂所造,祂的光榮不會因世間事物而增多或減少。相反,教會祝聖地方、物件、人,是為了人的益處。人不能單靠理智生活及認知世界,而是通過實質的經驗來認知世界。我們需要一些特殊的人、特殊的物品認識超越世界的天主。因此仁慈的天主透過祂的教會,設立聖事和聖儀 (sacraments and sacramentals) ,特別祝聖一些事物,讓我們能夠理解到在這個日常生活之上,有一個超性的生命。
神職就是在世間執行基督使命的代表,他們被祝聖被分隔出來,就是提醒我們,現世的生命只是暫時的,我們有更加值得追求的超性生命;聖堂被祝聖,就是提醒我們,現世只是暫時的居所,我們有更加值得追求的永恆住處。
他們不屬於世界,就如我不屬於世界一樣。求你以真理祝聖他們,你的話就是真理。 (若望福音 17:16-17)
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所作的「大司祭祈禱」中,正正提到跟隨基督的人「不屬於世界」,祂求父「以真理」(其實也就是基督自己,因為子就是父的話) 祝聖他們。這也就是我們所有已洗禮基督徒所領受的「王者司祭職」 (royal priesthood)。
我們不應該屬於世界,因此,讓我們記起我們應該「在世而不屬世」,不應追著世間的潮流。相反,我們要記得要追尋的其實是天上永恆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