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早一段時間已嚷着要唸整串五端玫瑰經。
事緣是兒子的代父早前送給了兒子一條短的玫瑰鏈,只有一端的那一種。兒子對此十分興奮。我想是因為他在祈禱的時候不知道做甚麼好,現在祈禱時,除了口頭唸禱文之餘,他的手終於有所寄托。
那時,晚上家庭祈禱便變為唸一端的玫瑰經。很快兒子便發現爸爸媽媽拿着的玫瑰鏈長得多了!他便發現原來平日唸的玫瑰經是濃縮版!起初兒子只是想拿着這條長的玫瑰鏈唸,但不久,他便不甘於只是用這條玫瑰鏈的一部分:他要唸整串的玫瑰經,他要給聖母整串玫瑰花環。
昨天晚上,很早吃完晚餐,問兒子想不想到街上走走散步,他覺得很好。我突然便問:「你要不要一邊走,一邊唸整串的玫瑰經?」兒子二話不說:「好!」
結果就是,昨晚一家人就一起在散步時唸了整串的玫瑰經。
兒子呢?其實他也算很不錯,大致也能夠跟着唸。其間有些分心走意在所難免,但是以一個三歲多的小朋友來說,我想沒有人會投訴的。事後,他說他覺得整串玫瑰經有點長,但問他以後還唸不唸的時候,他回答他還要唸的。
不久前還不會說話的嬰兒,轉眼便長大能夠完成一串玫瑰經,真的是很神奇。
ex ore infantium et lactantium perfecisti laudem (Ps viii. 3)
我的一點點反思是:我們不要低估小朋友的能力、要挑戰小朋友的能力。你給他們挑戰,他們便有鬥心;給他們適當的協助,他們便會進步。假以時日,他們便會成功。給小朋友的目標不必要太過容易。
太太給兒子的目標就是:天堂或地獄。兒子討厭地獄,但他不覺得我們在嚇他。反而,他知道這是挑戰失敗的結局。他的目的是要贏得天堂。這是他的一場仗,一場賽跑 (參閱 弟茂德後書 4:7),而他的目標是要和家人一起贏得天堂。
後話:
可能有人會覺得,一個小朋友明白玫瑰經的意義嗎?我會回答:我們沒有人能夠完全透徹了解祈禱、或玫瑰經的所有意義,那麼那一條界線才算「合格」呢?祈禱不是頭腦的活動,而是靈魂和天主的相遇、是愛的對話。
愛不是靠書本學習的,而是靠不斷的愛去練習。祈禱的深度也是靠不斷祈禱去加深。這樣的話,誰能說小孩子的祈禱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