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的周日是香港的特首選舉日。讀者 Didymus 來函分享他在這次選舉的反省。 Didymus 提到我們作為基督徒,應以基督徒的目光看待社會中的事務。
同時,繼續歡迎各位讀者也來函分享,以示大公教會之多元。大家可將文章投寄到 [email protected],詳細內容可按 這裡 參閱。
本屆香港特首選舉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愁。若果依據傳媒進行的民意調查,愁者應佔多數,筆者亦不例外。然而,在失望的同時, 究竟我們作為基督徒,應該如何看待選舉結果?

上次執筆的時候,原來已是一年多以前。重新執筆,事緣筆者的一位朋友在社交平台上載了一段她與來自內地朋友的對話。這位朋友嘲笑說:「既然妳沒有票,為什麼仍然這樣關心選舉?妳根本沒有選擇權。」是的,我們沒有選票;是的,我們沒有話事權。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關心選舉?彷彿,在這次選舉的過程裡,很多人顯得漠不關心,表示選舉結果與他們無關。小圈子選舉的確違反民主社會的期望;然而,就是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使這個小圈子更小圈子。 從何時開始,我們連關心社會的職責也自願放棄?
有人可能會反駁:「既改變不了事實,何不將精力放在其他事上?反正在投票前已經知道結果。」事實上,我們作很多事情,都看似是徒勞無功的;但 作為基督徒,我們不能失去應有的信德。 我們必須牢記,「天主自會照料」、「你的父在暗中看見,必要報答你」。明知事情沒有轉變的餘地,依然選擇相信我們所求的會到來,正正就是基督徒的信德。世人或許會說,這些是盲目的迷信,甚至嘲笑我們「愚蠢」、「天真」;但我們清楚知道,在適當的時候,我們所求的必定會得到。
這就像上星期五,數以千計市民齊集在愛丁堡廣場,為一位大家都知道不可能當選的候選人打氣。即使改變不了現實,但仍然堅持要做。當然,有部份市民相信選委們會「暗票轉軚」,筆者也有一刻幻想該名候選人反敗為勝的景象。然而,隨著電視台的「目測點票」數字高速上升,懸念亦隨之升到高空;失望及低落的情緒剎那間湧現,相信不少讀者也有如此的體驗。有網民說:「香港無望」、「香港末日」等等,又是另一缺乏信德的例證。
一個人生病了,我們會想盡辦法為他治療。即使只有半點生機,醫生們依然努力不懈進行搶救。我們的城市亦然:只要一天我們仍有言論自由,只要一天我們仍有表達意見的自由,我們定必要持守不懈,堅守夢想。我們從前經常聽說:「我們上街,未必可以改變現狀;但若我們不上街,就一定改變不了當權者。」大家還記得嗎?
投票日的福音剛好是與信德有關(若望福音 9:1-41)。 耶穌治癒了那個生來瞎眼的人,但法利塞人卻偏不信這人生來瞎眼,不斷審問他。這人向法利塞人連番解說後,他們依然不信,更將他趕走。 耶穌問他說:「你信人子麼?」他答說:「主,我信。」我們相信,耶穌每天都在我們中間,引領我們走每一天的路,亦同時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察覺到他的臨在。 只要我們堅守原則,作一些我們認為正確的事,天主定必俯聽我們的祈求。 或許少少的挫敗令我們失去動力,但休息過後應重新起程,向目標繼續進發。
福音中,耶穌向門徒說:「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光。」 作為基督徒,我們繼承了基督的使命,在他不在世上的時候,不計較付出、成為地鹽世光。 在未來的五年,讓我們一同將這個城市的命運獻到主的台前,讓祂為我們實現祂所預備的;讓我們繼續為我們的家園祈禱,一起團結向前。
「起來行走吧!你的信德救了你。」
上智之座,為我等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