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名不正則言不順——《樂山樂水》的命名考慮及天主教法典第300條

·
目錄

《樂山樂水》成立之初,筆者和其他作者都考慮過這裡的名字。筆者打算分享一下我們命名這網誌的考慮,包括 意義天主教法典 的問題。

BannerFirenze

《樂山樂水》名字出處
#

名字《樂山樂水》1 取自「論語.雍也」:

子曰:「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筆者相信,智慧/知識 ( sapiens),以及仁愛 ( caritas)均是實踐天主教信仰的重要元素。

《箴言》教導說,智慧的目標是為讓我們能夠敬畏上主:

以色列王達味之子撒羅滿的箴言:是為教人學習智慧和規律,叫人明瞭哲言,接受明智的教訓--仁義、公平和正直,使無知者獲得聰明,使年少者獲得知識和慎重,使智慧者聽了,增加學識;使明達人聽了,汲取智謀,好能明瞭箴言和譬喻,明瞭智者的言論和他們的隱語。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只有愚昧人蔑視智慧和規律。 (箴言 1:1-7)

另一方面,仁愛的重要性也值得重提:

我若能說人間的語言,和能說天使的語言, 但我若沒有愛,我就成了個發聲的鑼,或發響的鈸。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我若把我所有的財產全施捨了,我若捨身投火被焚; 但我若沒有愛,為我毫無益處。 (格林多人前書 13:1-3)

另一方面,筆者也想起《達尼爾先知書》的讚歌 (3:75, 77):

山嶽丘陵,請讚美上主,歌頌稱揚他,直到永遠!

水泉水源,請讚美上主,歌頌稱揚他,直到永遠!

這也反映著,我們幾位筆者都相信我們的信仰的普世幅度甚至是整個人類和自然界都應以基督為歸向的目標:

受造之物 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 (羅馬人書 8:19)

#

法典第300條的考慮
#

另一方面, 我們也考慮過我們要不要加「天主教」一詞,然而,按《天主教法典》,名字的運用是有所規限的:

300 條 - 除依 312 條之規定徵得教會主管權力的同意,任何善會不得冠以「天主教」名稱。

雖然《樂山樂水》不是善會,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可能期望在1980 年代頒布的《天主教法典》能處理網絡出版問題。筆 者認為法典第300條的這項規定其實有其必要

筆者認為這法典的用意是,如果善會,或任何出版,也包括現在我們網誌, 用了「天主教」的名字時,很容易被當作天主教會官方的訊息。 這樣的話,萬一內容有令人誤會的地方,信友會被誤導 (這個「樂水樂水天主教網誌」是這樣教的!),而教外人也可能執著這一點錯誤理解教會信理或攻擊教會 (看,這個天主教網誌也是這樣說的,這還不證明你們天主教……XXXX)。 既然《樂山樂水》最終的目的是分享信仰,萬一有人因名字有「天主教」一詞而誤解了天主教信仰,這就違背了我們的原意,也阻礙了別人走近天主了。 即使《樂山樂水》渴望在一切事上都能跟隨教會的訓導,但事實上我們沒有辦法100%確保我們一點錯也沒有 (所以我們歡迎讀者的指教交流!),所以 我們不願意被誤會是天主教會的官方途徑,即使是在名稱上我們也不願引起任何誤會。

法典的功用
#

按「法典300條」,只有受監管的組織才能以「天主教」為名,這樣的話就能避免以上的誤會。 有些人說:「法典是死的,人是活的」;但老實說,這句說話愚蠢極了,因為問題是死的,人是活的,那就代表我們不必解決問題? 法典的設立正正是因為人的軟弱的,人不是全能的,人會犯錯的。所以人與人的社交需要一套規範互相協調,這不是為了規限人的自由,卻是在讓人與人的交往中能夠有一個最低限度眾人都跟從的方式相處,減少誤會、減少問題、協調生活。法典/法律的作用是規範軟弱的人性,如果我們連這最規範都不跟隨,我們就是自私地按自己的軟弱而行。 沒有法律的規範,我們的軟弱將使我們及其他人陷於誘惑、最終失落靈魂。不要忘記,天主教法典最高的目的是為了人靈的得救。(「人靈之得救,在教會中常應視為最高無上之法律。」–法典第1752條)

在這命名的課題上,《樂山樂水》認為,雖然各筆者都嘗試在文章中都符合天主教信理,但既然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每一篇文章在出版前都讓教會當局過目核准, 故此我們決定即使「法典300條」未必限制我們的命名,我們也願意避免誤會,不使用「天主教」作名字。 筆者相信,這就是我們在法典的規範以上所能額外做的,也是為了更好的福傳而行。


  1. 很多人問過,《樂山樂水》和香港教區的張樂天神父有沒有關係……筆者現在趁機說清楚:沒有關係。《樂山樂水》名字的來源是論語及聖經,只是碰巧和樂天神父的名字有點相似。所以如果這為張神父帶來任何不便的話,這裡說聲「不好意思!」
分類: 法典

相關文章

愛聖體和愛近人 -- 十字架節反省及聖德蘭修女的啟示
大病初癒,連帶小孩子也病到不能上學,這兩三周好像有點荒廢了《 …
《樂山樂水》一周年
各位讀者,
提前彌撒可提前多久?
禮儀改革後的其中一樣改動是容許所謂的「提前彌撒」,即在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