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教宗方濟各於 2016年 波蘭世界青年節結幕彌撒講道

·

剛剛過去的一周,兩百萬的青年人聚集到波蘭的克拉科夫 (Krakow) 參加 世界青年日 (香港稱為普世青年節,但這裡跟官方的中文譯名)。7月31日,教宗方濟各主持閉幕彌撒。讓我們一起在教宗的講道中找到天主。

原文 及我的 重點 及[筆記]。你也可下載 足本譯文,沒有我的筆記的。


教宗方濟各 世界青年節彌撒 波蘭 克拉科夫 「慈悲園」( Campus Misericordiae) 2016年7月31日
#

親愛的年輕人,你們來到克拉科夫 跟耶穌見面。今天的福音就告訴著我們在耶利哥,耶穌跟一個人,名叫匝凱,見面 (參閱 路加福音19:1-10)。在那裡,耶穌沒有單單地傳教或跟人打招呼;就如福音作者告訴我們,他 經過了 城市 (第1節)。換言之, 耶穌想和我們拉近個人關係,去陪伴我們的旅程到最後,致使他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能夠真正相遇。[每一屆的世界青年日的目的,不是給青年人去旅行的藉口,而是希望青年人和耶穌相遇,並改變生命的軌跡。]

一個奇妙的相遇然後發生了,就在匝凱身上,他是個「稅吏長」。匝凱和那個被憎恨的羅馬佔領者合作,是個富有的人,他剝削他自己的民族;因他這樣的壞名聲,甚至不可以走近「師傅」(the Master, 即耶穌)。跟耶穌的相遇改變了他的生命,同樣地跟耶穌的相遇也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這改變 在每天仍進行。但匝凱當時要見耶穌時有 很多的障礙當中的起碼三樣 給我們有所啟發。

首個的障礙是他身材短小。匝凱因為身材短小而看不見師傳。甚至今日我們也不願冒險走近耶穌,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大,因為我們不認為自己當得起。這是一個誘惑: 這不是單單是自尊的事情,也有關於信德本身。因為信德告訴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也真是如此」(若望一書 3:1)。我們是天安按自己的肖像所造的;耶穌取了我們的人性,祂的心永不會和我們分開;聖神想住在我們內。我們已被召叫永遠我天主享福!

這是我們真正的「身材」,我們屬靈的身份: 我們是天主所愛的子女,永遠都是。所以你可以明白,不接受自己、陰鬱的生活、充滿負能量,就代表我們認不出我們最深層的身份。這就像當天主想望向我時卻走開、嘗試破壞天主對我們的期望。我們現在怎樣天主也愛我們, 我們的罪過、失誤或錯誤也不會令祂改變想法。[我們不可能有一個罪是耶穌不能夠寬恕並赦免的。只要我們願意走到耶穌前,祂就是赦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只要我們願意!] 耶穌所關注的——就如福音所說——沒有人是當不起,或遠離祂的關注。沒有人是不重要的。祂以一種特殊的愛去愛我們所有人;對祂來說,我們全部人也很重要: 很重要! 天主看重你是因為你是誰,而不是你擁有甚麼。在祂的眼中,你穿甚麼衣服,你用甚麼手提電話根本完全沒有關係。祂不關心你是否站在潮流尖端;祂關心的是你!在祂眼中,你是珍貴的,而你的價值超乎想像。

在我們生命中,很些時候我們將目標訂得更差而非更好 (aim lower rather than higher)。 在那些時候,我們需要認得出天主對我們的愛仍然忠信,甚至固執。事實是,祂對我們的愛比我們對自己的愛更甚。 祂比我們自己更加相信我們。祂總是「給我們加油」;祂是我們最大的「粉絲」(fan, 或支持者)。甚至當我們沉淪於困難和過去的傷痛中反對自己時,祂仍在我們身旁,懷著希望耐性地等待。但這樣的沉淪配不上我們屬靈的「身材」!這是一種感染一切、阻礙一切的 病毒:它關上門並阻止我們起來重新開始。另一方面,天主卻無可救藥地懷有希望!(原文為 hopelessly hopeful,直譯應為「絕望地懷有希望」,但意思變得不明確。) 祂相信我們總能夠站起來,祂討厭見到我們陰沉抑鬱。因為我們永遠都是祂所愛的子女。讓我們每天的一開始就記得這件事。每天早晨祈禱對我們很有幫助:「主,感謝祢愛我;請幫助我愛我自己的生命!」 不要愛我們的過錯,那是要改正的;但要愛生命本身,這是一個很大的禮物,因為這是個去愛和被愛的機會。[耶穌愛我們,願意隨時幫助我們除去罪過,接納我們!去告解吧!不要對自己的罪過絕望,耶穌必定必定能將我們的罪過連根拔起!祂愛我們,祂相信我們,所以我們也要相信祂!]

匝凱要和耶穌見面的 第二個 障礙就是: 被羞愧癱瘓 我們可以想像到他在爬上那野桑樹前心中想到甚麼。這一定是一個掙扎—— 一方面是想認識耶穌的健康好奇心及渴望;另一方面卻是怕看來很瘋癲。 匝凱是個公眾人物,一個有權力的人。他知道這事,而他嘗試爬上樹會令他成為眾人的笑柄。然而他控制了他的差愧,因為耶穌的吸引力更有力量。 當我們愛上一個有吸引力的人時,你知道甚麼事會發生:我們會願意做一些,我們從沒想過會做的事。 同樣的事情也在匝凱內心發生,當他發現耶穌是這裡重要,他願意為他做任何事,因為 唯獨耶穌能將他由罪惡和不滿的泥沼中拉出來。羞愧引起的癱瘓並沒有取得上風。福音告訴我們匝凱「奔跑」,「攀上」樹,而當耶穌呼喚他時,他「趕快下來」(第4, 6 節)。他冒了險,拿自己的生命賭了一把。我們也一樣,這就是喜樂的秘密:不去窒礙一個健康的好奇心,反而去冒險,因為生命不是為了舒適地過。當耶穌來時,我們不能抱著兩手坐著等待;祂給了我們生命——我們不能單靠思想或著打幾個短訊來當作回應![不要怕在身邊的人前顯露你的信仰!愛耶穌!為祂做些看似瘋癲的事!]

親愛的年輕朋友, 在告解中把所有,尤其是你的弱點、你的掙扎和你的罪過,奉到主前的時候不要難為情。祂的寬恕及祂的平安成為你的驚喜。[在告解聖事中,難為情是魔鬼的誘惑。不要怕,對耶穌坦白!] 對祂全心說「是」、慷慨地回應和跟隨祂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讓你的靈魂變得麻木,但要以一個美麗的愛——這也要求犠牲——作為目標。 向「為求目標不擇手段」這毒品、及「只關心自己及舒適」這鎮定劑肯定地說「不」。

在短小身材和被差愧癱瘓之後,匝凱還要面對 第三個 障礙。這不再是一個內在的理由,卻是一個包圍著他的理由。 這就是眾人的竊竊私議,他們首先擋着他,繼而批評他:耶穌怎能進入他的家,那是一個罪人的家!要歡迎耶穌真是困難,要接受「富於慈悲的天主」(厄弗所人書 2:4) 真困難!人們會試圖阻撓你,使你認為天主很遙遠,硬梆梆及不識人間疾苦 (distant, rigid and insensitive),對善人好而對惡人差。然而,我們在天之父「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瑪竇福音 5:45) 。 祂要求我們拿出真正的勇氣:比邪惡更有力的勇氣,去愛所有人,包括我們的敵人。 別人可能會取笑你因為你相信溫柔及慈悲的謙遜力量。但不要害怕。想想這幾天的主題:「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竇福音 5:7)。別人會判斷你們是個發夢的人(dreamers),因你們相信一個新的人性,一個拒絕人與人之間仇恨的人性,一個拒絕視邊界為阻礙、以及能珍重自己傳統但不流於自我中心或思想狹隘的人性。不要因此而失望: 一個微笑及張開的雙手,你們就在宣告希望,你們也成為我們一類大家庭的一個祝福,你們所代表的人類大家庭是多麼的美麗!

那天群眾判斷匝凱,他們對他上下打量。但耶穌有別些行動:他舉頭望著他 (第5節,思高譯文為「抬頭一看」,沒有了「注目望著」的意思)。 耶穌看穿了過犯而看到了人(person)。 他在的目光不停留在過去的邪惡,卻望到未來的善。[there is no saint without a past and no sinner without a future] 祂的目光保持著,甚至在沒有被人看到時也一樣;它找尋着團結及共融的方法。它永遠不會停留在人的外表,卻找尋內心。 有耶穌的目光,你可以將另一種人性帶出來,就是不為尋求認同,卻為了善本身而去找尋它,滿足於維持一個純潔的心而和平地為誠懇及公義鬥爭。 不要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不要信任世界追求外表,以化妝品去改善外貌的做法。反之,由最好的「連結」中「下載」,就在那裏心可以孳孳不倦地看到並傳遞善。你由天主白白得到的喜樂,也要白白地分施出去 (參閱 瑪竇福音 10:8):很多人在等著它!

PopeFrancisConsecration-WYD2016

最後讓我們聽聽耶穌跟匝凱說的話,這也是今天對我們說的:「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第5節)。 耶穌也同樣地邀請你:「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我們可以說世界青年節 今天開始,並在明天繼續,就在你的家中,因為這就是耶穌想由現在開始跟你見面的地方。 上主不想單單留在這美麗的城市,或美好的回憶當中。祂想進入你的家,住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學習中、你開始工作的頭幾年、你的友情和愛情中、你的希望和夢想中。祂是如何渴望你在祈禱中將這一切都帶到祂前! 祂是如何的希望在每天的「聯絡人」和「對話」中(“contacts” and “chats” ),你能將祈禱視為當中最重要的(pride of place)黃金對話!祂如何願意祂的話能夠天天和你對話,這樣你可以將祂的福音融進你內,使到它成為在你的生命高速公路中的指南針![世界青年日應是年青人,以及我們每一個人開始跟基督相遇的契機。這是一個契機,我們決不能忘記最重要的是讓耶穌進入我們的生活堂中。我們不是和耶穌相遇,然後再見。我們要相遇,將耶穌帶入我們生活中,更好說,「在祈禱中將一切都帶到祂前」!這才是整個世界青年日的目標,是我們信仰的目標!] 在請求進入你家中時,耶穌 以名字召叫你,就如祂召叫匝凱一樣。 你的名字對祂來說非常珍貴。「匝凱」這個名字使那時的人想到 天主的記念(remembrance of God)。 相信天主的記憶:祂的記憶不是像一個「硬碟」般「儲存」並「封存」我們的資料,而是一顆充滿溫柔同理心的心,一顆因「刪除」我們每一點罪惡而喜樂的心。[去告解聖事吧!]願我們現在都因模仿天主的忠信記,珍重我們這幾天得到的好事情。在靜默中,讓我們記得這相遇,讓我們再一次聽到耶穌以名字召叫我們的聲音。所以讓我們現在靜默地祈禱,因祂希望我們在這裏而真的來到和我們相遇,記起並感謝天主。

分類: 普世教會 靈修

相關文章

林肯教區的啟示:如何推廣司鐸聖召 (3)
上文 提到林肯教區在禮儀上的取態如何有助聖召發展。最後我們會 …
[文章分享]訪問桑普爾總主教 (3) - 世界主教會議及家庭議題
上文 中, …
慈悲聖年即將開幕:兩位教宗將同時出席
今天是聖母無原罪始胎慶日,也是慈悲聖年的開始,祝各位讀者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