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ina(任家萱)與張承中二人突然於社交媒體各自宣佈結束5年婚姻,令唔少人士錯愕並感到可惜。看看他們的自白(原文: Selina + 張承中),筆者作為旁觀者,也希望在此分享一點感受吧。本文無意作任何批評或當任何的判斷,只是一點點的感受。說到底筆者也不認識兩位,他們的感情事當然沒有資格談論,再者,他們大概亦非教友(純猜測),也沒有守教會法律的義務。只是看到他們二人對婚姻的感受,不就是社會很多夫婦在婚姻關係緊張時的心聲嗎?
(節錄)張承中: 九年前,我們因了解對方而在一起;九年後,我們因珍惜彼此要離婚了。。。。。。。
她是懂生活的美食旅遊達人,我是閒了就慌的務實工作狂,她愛看綜藝與戲劇節目,我鎖定新聞及體育頻道,慢慢地我們成了平行線。找不出解藥時相處變成了壓力,加上愛情隨著時間漸漸淡了,一切搖搖欲墜。婚姻是需要調整的,我沒發現也沒應變;人是會變的,我們都變了。。。。。。
她提離婚時我呆掉,我提離婚時她沈默,講到這兩個字時我們都很怕,怕作錯決定,過程不好受。未來如何不知,起碼現在給彼此空間是好的,現在關係反而更好。。。。。。
因珍惜彼此要離婚,是害怕再堅持一起走下去會鬧翻嗎? 要是珍惜彼此,不是更應努力解決當中的問題嗎?如果視「離婚」為解決方法,大概只是一個放棄解決的方法。這世人每個人也是獨特的個體,所有關係,不論父子、夫妻、朋友等,要是不努力經營和維繫,也會隨著時間轉淡。但婚姻不是拍拖的情侶,感覺不良好就分手。婚姻是二人曾公開承諾,不論如何,也要成為對方的終生伴侶。這個旅程當然也不只是純精神的交流,也有很多實質生活的事情要二人共同面對。就是一個終生的專題Project,怎樣也是一起完成。「離婚」關係反而更好,彷彿只是暫時逃避了婚姻承諾中的責任吧。
(節錄)任家萱: 。。。。。。 婚姻是需要兩個人的努力 我們坦誠面對彼此 也坦誠面對自己 。。。。。。 婚後的我 依舊享受我的工作 專注於我的事業 也因此 我忽略了 經營婚姻與維持一個家 需要相對的時間與付出 。。。。。。 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全心全意只為愛情而活 所以我與阿中的愛情 也一點一滴消失了 。。。。。。 當夫妻的我們 真的不快樂 已經存在的問題依舊存在 硬是要改變自己改變對方 我們都沒辦法 。。。。。。 我們願意 正視問題 面對問題 。。。。。。 我們會努力 讓自己活得更好
真的沒錯,婚姻是需要兩個人的努力,二人坦誠面對彼此,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對方,互相扶持鼓勵,一起笑,也一起哭。坦誠面對自己,不是單顧自身的感受,也關顧著對方的益處。經營婚姻與維持一個家的確需要時間和努力,因此作某些的取捨,或所謂的「犧牲」亦是必然的。這「犧牲」從二人願意作婚姻這承諾開始便存在。愛情也只是我們生活的其中一個部份。缺乏經營的愛情,也自然隨著時間流逝。婚姻從來也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婚姻是一個公開的承諾,讓對方分享自己的餘生。不是硬是要改變自己或改變對方,而是為大家的未來慢慢對自己作出大大小小的調整。要是真的願意按承諾般一起的走下去,面對問題,正視問題不是用放棄的方法和態度。如單單只為「自己」活得更好,就是放棄對方的最好證明。很少有一對愛人在婚姻中全無風浪,但面對驚濤駭浪,您選擇共同面對,繼續旅程,還是各自棄船逃走?? 說不定,雨後的彩虹,正等著你們共同欣賞呢!
「夫妻生活及恩愛的密切結合是由造物主所建立,並由祂賦予固有的法則。婚姻的創立者是天主自己」。 婚姻的聖召已銘刻在男人與女人的本性上,造物主親手所創造的人就是這樣。 雖然長久以來,婚姻在不同的文化、社會結構和靈性態度上經歷無數變化, 但它並非是一種純粹人為的制度。這種多元性, 不應使人忘記婚姻的共同和永恆特徵。儘管婚姻制度的尊嚴 未能在各處以同樣的亮度彰顯出來,所有文化都認為 婚姻結合是相當偉大 的。「 因為個人及社會的幸福跟健全的婚姻與家庭生活,緊密相連」。 天主教敦理1603條
作為教友,我們又怎樣看待婚姻呢?我們有守護著我們的家庭嗎?健康的家庭,是和諧社會的必要元素。
離婚是結婚的「後果」嗎? 如果真的可以「離婚」,那結婚的意義還在嗎? 大家不是也曾在眾人見證下,互相許諾,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生不渝嗎? 即使是非教友間,婚姻許諾和誓詞中,也應該沒有「有效日期」或其他「特別條款」吧?!!! 在現代主義 (Modernism) 和個人主義盛行的年代,我們彷彿也變得「短視」,只關注自身的快樂,或單純現刻的感覺感受。怪不得現代人的關係也錯綜複雜,家庭意識薄弱,人對自身的認知和情感也變得很脆弱。願各人的守護天使也可以堅強我們的意志和心靈,使我們能堅定地向著我們的目標前進。
聖馬丁夫婦,請為我們社會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