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讀者來函] 《論望德》:給林鄭月娥的公開信

·

《樂山樂水》編按: 本網一位讀者撰寫了一封給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的公開信,並希望透過《樂山樂水》這個平台公開。以下為該讀者的原文:


11月1日諸聖節,教會慶祝天上諸聖。在這遠久的慶日中,福音選用了《真福八端》(瑪竇福音5:1-12)。恰巧地,本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在當日的明愛賣物會同樣引述該福音,雖然 政府新聞網 沒有記載,但當場林鄭臨場「爆肚」的這段也被其他傳媒引述了:

林鄭月娥︰「很感謝湯漢樞機,剛才給我鼓勵的說話,我今早已經去了望彌撒。今早福音是《真福八端》,《真福八端》第八端有人話很適合我,第八端是話,『為義被難真有福』, 因為在天堂已經預留了位子給我。事實上今天特區政府,要堅持正義工作,往往都會被責難。」

本人投稿至《樂山樂水》並不打算討論林鄭月娥的功過,但她以上的說話明顯相反天主教的信理。作為一名(多事的?)教友,筆者認為對一個公開表達錯誤教理的社會名人,在某程度上有責任作出提醒。以下是本人一封寫給林鄭月娥女士的公開信,這信也將寄給她的辦公室,希望能她能細想。

*本人今日(11月3日)下午已將郵件寄出,如無意外應該明天會收到。


香港添馬 添美道2號 政府總部25樓 政務司司長辦公室

電話: 2882 0099

親愛的林鄭月娥女士:

Pax tecum! 主內平安!

本人雖為香港市民,但本人寫這封公開信時並不是以香港市民的身份,而是以同是主內弟兄的身份致函。此信的着眼點在於  閣下於11月1日諸聖節當日於明愛賣物會的致詞。  閣下獲邀出席明愛賣物會並作出致詞。其間  閣下引述了吾主耶穌「慈善的撒瑪黎亞人」比喻來講解憐憫人的重要,以及當日彌撒福音(瑪竇福音5:1-12)提到的真福八端。  按傳媒引述,閣下提到:

「很感謝湯漢樞機,剛才給我鼓勵的說話,我今早已經去了望彌撒。今早福音是《真福八端》,《真福八端》第八端有人話很適合我,第八端是話,『為義被難真有福』,因為在天堂已經預留了位子給我。事實上今天特區政府,要堅持正義工作,往往都會被責難。」

本人並不打算討論今天特區政府是否因為堅持公義工作而被責難。尤其在於社會政策層面,同樣懷着良好出發點及理智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觀點。本人也暫不論吾主  耶穌基督提到的真福八端不單單是指對基督徒的要求,而是指出祂自己就是天國最完滿的實現;但本人願意就  閣下表示「在天堂已經預留了位子」作出些許回應,因為這種說法明顯違反天主教教理。雖然有時一句兩句臨場的講話未必能夠表達出講話者心中真正的想法,然而既然    閣下作為公眾人物的這句話在媒體及網絡上已引起討論,本人也希望以公開信的形式以正視聽,及在基督的肢體內作出弟兄間的勸勉。望這弟兄間的勸勉不但不會鼓吹漠罵,卻能彼此協助背負重擔及滿全基督的法律。(參閱 迦拉達書6:1)

按傳統教理,所謂的萬民四末(The Four Last Things)就是死亡、審判、天堂、地獄。每個人,無論信友與否,在死亡後必要經歷私審判才分辨他的終點:天堂或地獄。按《天主教教理》(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第1022條所說:

每個人從死亡一刻開始 (at the very moment of his death),就在其不朽的靈魂上,將其一生呈報基督的私審判,領受永遠的報應:或者經歷一個煉淨期, 或者直接地進入天堂的榮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墮入永罰。

除了某些特殊的例子,天主願意以私下啟示的方式在人死前已作出預告(例如聖方濟.亞西西),所有人死後能否升天堂均是在他死的那一刻才決定。按《天主教教理》第1023條,只有在「那些在天主的恩寵和友誼中過世的人,在完全煉淨之後」才能進入天國;簡單地按傳統教理的說法,就是那些「在恩寵狀態」(in the state of grace)去世的人才能進入天國:以另一個角度來說,死的時候沒有大罪在身的人才能進入天國。

按天使聖師聖多瑪斯.亞奎那 (St. Thomas Aquinas, the Angelic Doctor) 的《神學大全》( Summa Theologiae)所解釋,妄望 (Presumption,即認為自己必定能得救/必定能進天堂) 是輕視了天主的正義、干犯聖神的罪、以及違反了「望德」這超性德行。( S.T. II-II Q21, Art 1, 2, 3)。[公開信起初不寫「妄望」而寫「預定」,刊登後有讀者指出Presumption 的正確翻譯是「妄望」。]聖多瑪斯提醒信友,預設自己必能進入天國,是忽視了天主的正義將判罰人的罪過;而它作為「干犯聖神的罪」,就是因為相信天國已有位置留給自己的人,往往未能尋求天主不斷的恩寵、忽視自己的罪過,致使未能勤辦告解、或妥善辦好告解聖事,這最終導致未能將大罪告明而失去跟天主的友誼。同樣地,預定自己必能進天堂的想法,正正就是違反「望德」的本質。

有關於「望德」,聖保祿宗徒如此說過:

「我痛擊我身,使它為奴,免得我給別人報捷,自己反而落選。」(格林多人前書9:27)

我們不難留意到,為天主的國獻身的保祿宗徒也不能確定自己能否得升天堂,害怕自己失落了恩寵。同樣地,保祿宗徒在他寫給羅馬人的書信中提到:

「因為我們得救,還是在於希望。所希望的若已看見,就不是希望了;那有人還希望所見的事物呢?但我們若希望那未看見的,必須堅忍等待。」(8:24-25)

保祿宗徒表明既為「望德」就是因為目標還沒有確實達到。這也印證了為何「望德」在末日後並不再需要,因為在那時,所有懷着「愛德」、天主恩寵的人已確實進入天國,不再是「未看見」的了。(參閱格林多人前書13:12-13)

聖多瑪斯最後指出,預定自己能夠進入天堂和兩種預設想法有關:其一可能是人依賴自己的能力去達成那超越自己能力的事(這裡指進入天國),這想法來自驕傲及虛榮;其二是可能一種對神聖慈悲的不合理信賴 (inordinate trust),這包括着希望在不努力賺取功德而獲得(天主的)光榮,或沒有悔改時便獲得罪赦。這都代表人雖然知道自己是罪人,卻以為天主不會懲罰他。

對「預定自己必能進入天國」這種想法最大的反證,其實就是每間聖堂都有的告解亭。告解亭其實指出了一個事實:每位教友也有告解的需要。即使是已領洗的信友都會犯罪,所以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需要不停的省察、痛悔、定改、告明、及補贖。告解聖事讓一個本身因罪已失落了天堂的信友重新和父和好。正正是因為信友有可能失掉進天國的機會,告解聖事才有意義、更能顯示出天主無限的仁慈。就正如教宗方濟各於其慈悲聖年的詔書《慈悲面容》( Misericordiae Vultus)中提到:「聽告解者乃是天父慈悲的真實標記」,這點出了告解聖事就是聖父顯示慈悲的時刻,如果人不可能離開天堂,那告解聖事怎會是慈悲的標記?

就在慈悲聖年的前夕,讓我們也記起獲得慈悲耶穌顯現的聖傅天娜修女 (St. Faustina Kowalska)在日記中,每次提到耶穌的慈悲也會提到耶穌的公義:

「寫下這些話,我的女兒。將我的慈悲告訴世界;讓全人類都認得我那超乎想像的慈悲。這是末世的一個標記,之後來的就是義德之日。」—聖傅天娜《日記》第848篇

主內的姊妹,不要忘記:當我們仍活在世上,我們都要記住我們還未能確保自己必能進入天國,反而保持戰競,「要節制,要醒寤,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咆哮的獅子巡遊,尋找可吞食的人」(伯多祿前書 5:8)。唯有警醒到最後,我們才能「脫離敗壞的控制,得享天主子女的光榮自由」。(羅馬人書 8:21)

願藉着童貞聖母瑪利亞、上智之座、仁慈之母的代禱,讓基督仁慈的光照亮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的思慮能夠肖似祂的思慮,獲享永恒的福樂。並願聖多默.莫爾 (St. Thomas More)的代禱能伴隨你的工作,讓你能效法他殉道的精神,在政府工作的風雨中堅守信仰。

主內的

分類: 信理 教區 社會

相關文章

金錢萬能?給小學生的問題
上課時的一段對話: 老師: 如果有人請你做一些壞事(例如犯 …
去聖堂應著什麼?!(笑話一則)
前陣子在聖堂的衣著爭論竟然在新聞也有討論,作為教友,你既意 …
人靈遠離真理 你們痛心嗎?
這幾天,facebook的朋友不是更改「彩虹頭像」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