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後的主日有很多名稱。現時最普遍的便是稱作復活期第二主日。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於這日紀念慈悲耶穌,所以也是慈悲主日。
傳統上,這一天也叫卸白衣主日。因為新領洗者在整個的復活八日慶期內都穿著領洗所接收的白衣,而到了這天便會把白衣脫下來,故此便稱作「卸白衣主日」 ( Dominica in albis depositis)
英文有時也稱作 Low Sunday ,大概是因為在復活慶期的兩個主日比較,這一天自然比復活主日的慶典較為低調,故稱 Low Sunday。這也有時叫做「多默主日」 (Thomas Sunday),因為當日的福音是講述耶穌顯現給懷疑的多默,恢復他的信心。

在外語世界,這也被稱作 Quasimodo Sunday。這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當天彌撒的進堂詠的第一個字來稱呼該主日,例如將臨期第三主日的 Gaudete Sunday, 四旬期第四主日的 Laetare Sunday。而 Quasimodo 這詞出於當天的進堂詠,取自伯多祿前書:
Quasi modo geniti infantes, rationabile, sine dolo lac concupiscite ut in eo crescatis in salutem si gustastis quoniam dulcis Dominus. (1 Peter 2:2)
應如初生的嬰兒貪求屬靈性的純奶,為使你們靠著它生長,以致得救 (伯多祿前書 2:2)

Quasi 一詞解作「如同……一樣」,進堂詠就是說我們追求這「屬靈的純奶」要好像初生的嬰兒追求乳汁一樣。小兒是埋身母乳B,佢肚餓的時候真的「唔係人咁笨」,十分瘋狂,如果不是媽媽去餵,沒有人可以擺平他,直至他找到媽媽才能安靜下來。反過來說,伯多祿宗徒的這書信就是要勸勉我們需要這種瘋狂的精神去尋求天主:不是在生活空閒時尋求,不是在 Facebook 給有關教宗的post 按個 like,而要整個生活只追求天主的精神。
這種整個人追求天主的精神,不僅限於空閒時間,不僅限於理智,也不僅限於感情;而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心情,無論我們明白與否都應該擁有的精神。在我們生活中有不如意的時候,也有我們不理解的時候,但我們都應有著這瘋狂的精神去找尋天主。就像聖奧斯定所說:「除非我們找到天主,我們的心絕不得到安定」
在日常生活中,使我們能夠預嚐到天國救恩的福份就是透過禮儀,即教會的公共敬禮。其中最高等級的就是彌撒聖祭。這是主耶穌於最後晚餐時囑咐宗徒們要繼續舉行下去的聖祭。主教有著神品聖事的完滿,因此主教舉行的禮儀亦是最為隆重及複雜。隆重的主教禮儀不是為了顯示某某主教的個人能力,而是藉著不同的標記表示著主教職務的重要性及彌撒聖祭的高貴:一切最終都是在反映著基督永恆大司祭的光榮。
因此鼓勵各位讀者,抽空出席即將舉行的主教大禮彌撒,由陳日君樞機主祭。
日期:2015年4月12日 時間:下午3時 地點:太子聖德肋撒堂 主祭:陳日君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