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禮儀

喜樂吧!基督今天降生了!
上主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聖誕子夜彌撒進堂詠 聖詠2
值得恢復的傳統——四季齋期
天主教的傳統很喜歡把看似相反的東西放在一起,其中一樣就是「禁食/齋戒」和「慶祝」,英文會稱為 Fast and Feast,就是禁食與吃大餐。例如復活節前有四十日的嚴齋期,但之前的一天又有 Mardi Gras ,就是肥膏星期二﹝聽到也感到有點過份 😋😋😋﹞。聖誕也是一樣,聖誕的慶祝之前有四個星期左右的將臨期,也是守齋祈禱的時間。 聖經對齋戒禁食有不少的記載,單是在新約中已有不少。耶穌強調有些魔鬼是要靠禁食和祈禱才能趕走的: 以後,門徒前來私下對耶穌說:「為什麼我們不能逐出這魔鬼呢?」耶穌對他們說:「由於你們缺少信德;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芥子那麼大的信德,你們向這座山說:從這邊移到那邊去! 它必會移過去的;為你們沒有不可能的事。『但這類魔鬼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瑪竇福音17:19-21 除了驅魔外,團體的禁食也有益於信仰的傳播。在宗徒大事錄有這樣的記載: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中,有一些先知和教師, 其中有巴爾納伯和號稱尼革爾的西滿,有基勒乃人路基約,和與分封侯黑落德同乳的瑪納恒,還有掃祿。他們敬禮主和禁食的時候,聖神向他們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他們遂禁食祈禱,給他們覆了手,派他們走了。——宗徒大事錄13: 1-3 教會自早期就會在一年四季各有一星期的小齋期——四季齋期 Ember Weeks。它們分別在四旬期的第一週、五旬節後的一週、九月第三週、及將臨期第三主日後的一週。有個有趣的記憶法就是:「Lenty, Penty, Crucy, Lucy」:Lent 就是四旬期、Pentecost 就是五旬節,Crucy是指 Cruxifixion 十字架,因為光榮十字架節是九月十四日,所以之後的一週往往就是秋季齋期,而Lucy就是指 St. Lucia/ St. Lucy 在十二月十三日的瞻禮,所以之後的一週也往往是冬季齋期。 在這四季齋期,教會於星期三、星期五及星期六守齋。很可惜地,四季齋期在梵二後的禮儀改革中不知可故地消失了。而在此之前的教會規律中,四季齋期的週三及週六只需要「守半齋」,意即當天容許一餐有肉類﹝而週五本身就是守齋的日子﹞,所以其實是相當輕鬆的齋期。而四季齋期的重要之處,是為準備晉鐸的人祈禱,而他們多數就會在這四季齋期的星期六晉鐸。
11月19日- 被政權逼害的兩個聖人
早幾天11月19日看到日曆,比普通日子多了一個聖人紀念,發現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St. Pontianus ,譯作聖彭謙,是教會第28位教宗。他於公元230年7月21 登教宗之位。聖彭謙教宗要面對不單是羅馬帝國這外患,也要面對教會的內憂。 要記得這個時代背景:這個時候基督信仰仍不是羅馬帝國的國教。另一方面,當時尼西亞大公會議亦未舉行,所以教會對天主聖三、耶穌身份的各種基礎問題還未有好像後來那樣有一套完整成文的訓導。 聖彭謙教宗登位之時,有另一名主教名叫 Hippolytus ﹝希玻里﹞ 已宣稱他才是教宗。有關這些初期教會的第一手史料不多,但有史家記載希玻里主教認為教會對一些罪人過於寬容,以及在信理上和聖彭謙前兩任的教宗有衝突,便有裂教的行為。
政權更迭,基督永王
很多人稱2024年是全球的選舉年,因為有很多不同地方的政府舉行選舉。華文讀者留意的台灣、英國、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其他不少地方都有國家領袖或議會選舉。不少人在選舉前宣傳、選舉後分析,這些都不是壞事。然而,有時有些人支持某些政客或政黨時,將他們或他們的政策形容得像改變世界的大工程,仿佛沒有這位政客,社會便會落入大災難一般。 政治只是文化的下游,在甚麼文化的社會,就產生甚麼樣子的政治。與其擔心甚麼政客能夠上台,我們倒不如好好想想,我們生活的文化是否能夠協助眾人活出正義、有道德的生活?人們能夠按公義說話行事嗎?還是連祈禱也是非法、向孩子傳遞信仰都被禁止?這個世界有些國家的政權被視為邪惡政權、他們的文化有不少的道德缺憾,但我們倒不可能將他們的對手看為救世主。沒有一個政客/政黨是我們的救贖。事實上,世上所有的文化都尚待基督的救贖,聖詠作者提醒我們:「你們不要全心依賴王侯大臣,也不要依賴不能施救的世人」﹝聖詠 一四六﹞。 筆者認為,有一位聖人政治家是我們很好的提醒。聖多瑪斯.摩爾﹝ St. Thomas More﹞是英國君主亨利八世的首相。而亨利八世最出名的事蹟,就是因為當時教廷拒絕將他與妻子 Catherine of Aragon的婚姻定為無效,而亨利八世堅持要娶第二任妻子而創立聖公會。而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聖多瑪斯.摩爾拒絕迎合君主之意,認為政治職位與信仰有衝突,便辭任公職。後來更因拒絕承認英王自立的聖公會,最終殉道。而在殉道之前,他更宣言: 「我是國王的忠僕,而天主忠僕更加優先。」 聖多瑪斯.摩爾確確實實地實行了耶穌的教訓:「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瑪竇福音 六:24﹞
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
早前一個主日因日程問題,沒有到平常的聖堂參與彌撒,結果到了倫敦蘇活區 (Soho, London)的華威街 (Warwick Street)參與彌撒。華威街的「聖母升天及聖額我略堂」 (Our Lady of Assumption and St.
道成肉身,居我人間
Nativity (Rembrandt, 1654)
可否不要奪走教友領受恩寵的權利 - 論新冠疫情後的處理
有網友分享了疫情下的感想。編者希望大家能夠想一想,並回應一下。
耶穌卻隱沒了
傳統上,在四旬期尾二的主日,聖堂的十字苦像、聖像及畫像都會用紫布覆蓋著,代表四旬期進入下一階段:在傳統羅馬禮,這稱為「苦難期」 (Passiontide)。在新禮中,苦難主日和聖枝主日是同一天,但在傳統上,苦難主日是四旬期的第五個主日,而聖枝主日則是再下一個主日,是分開的。但這個分別不是筆者今天要談的重點。 在這個主日教會覆蓋十字苦像及聖像,也回應了傳統羅馬禮今天福音的最後一句話。今天的福音選讀了聖若望福音 8:46-59,就是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就是」,猶太人明白他自比天主,決意要用石頭擲死祂。福音最後的一句就是: 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裏出去了。 Iesus autem abscóndit se, et exívit de templo. 既然耶穌「隱沒」了,我們在禮儀中也再看不到耶穌及祂聖人的標記了。而在世界停擺、各地也實施檢疫的期間,我們信仰的標記也同樣「隱沒」了。
彌撒與疫症
武漢肺炎直捲全球,由中國開始的肺炎起初蔓延到香港澳門台灣,現在已傳到歐洲美洲,世界各地也無一幸免。各地教會面對著這武滿肺炎的威脅,不敢鬆懈。不少教區免卻信友主日彌撒的義務,甚至取消公開彌撒,以減少信友聚在一起而引起大規模傳染。 這裡引起幾個問題:教會是否放棄相信彌撒的功效?既然聖體是耶穌,我們是否應該相信聖體根本就不會傳染病毒?香港教區已停止了公開彌撒超過 4星期,筆者也在這期間反思這個問題,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59” align=“alignnone” width=“400”] 聖嘉祿·鮑榮茂 (St. Charles Borromeo) 送聖體予疫症病人
記住死亡
「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創世紀 3:19) 天主這樣對犯了罪的人說。這也是在聖灰星期三禮儀中的一句話。「亞當」這個字,原文就是由「土」變化而成,更強調人的出處本是灰土。如果不是有著天主的氣息,人根本就是「地底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