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禮儀

政權更迭,基督永王
很多人稱2024年是全球的選舉年,因為有很多不同地方的政府舉行選舉。華文讀者留意的台灣、英國、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其他不少地方都有國家領袖或議會選舉。不少人在選舉前宣傳、選舉後分析,這些都不是壞事。然而,有時有些人支持某些政客或政黨時,將他們或他們的政策形容得像改變世界的大工程,仿佛沒有這位政客,社會便會落入大災難一般。 政治只是文化的下游,在甚麼文化的社會,就產生甚麼樣子的政治。與其擔心甚麼政客能夠上台,我們倒不如好好想想,我們生活的文化是否能夠協助眾人活出正義、有道德的生活?人們能夠按公義說話行事嗎?還是連祈禱也是非法、向孩子傳遞信仰都被禁止?這個世界有些國家的政權被視為邪惡政權、他們的文化有不少的道德缺憾,但我們倒不可能將他們的對手看為救世主。沒有一個政客/政黨是我們的救贖。事實上,世上所有的文化都尚待基督的救贖,聖詠作者提醒我們:「你們不要全心依賴王侯大臣,也不要依賴不能施救的世人」﹝聖詠 一四六﹞。 筆者認為,有一位聖人政治家是我們很好的提醒。聖多瑪斯.摩爾﹝ St. Thomas More﹞是英國君主亨利八世的首相。而亨利八世最出名的事蹟,就是因為當時教廷拒絕將他與妻子 Catherine of Aragon的婚姻定為無效,而亨利八世堅持要娶第二任妻子而創立聖公會。而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聖多瑪斯.摩爾拒絕迎合君主之意,認為政治職位與信仰有衝突,便辭任公職。後來更因拒絕承認英王自立的聖公會,最終殉道。而在殉道之前,他更宣言: 「我是國王的忠僕,而天主忠僕更加優先。」 聖多瑪斯.摩爾確確實實地實行了耶穌的教訓:「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瑪竇福音 六:24﹞
凱撒的歸凱撒;天主的歸天主
早前一個主日因日程問題,沒有到平常的聖堂參與彌撒,結果到了倫敦蘇活區 (Soho, London)的華威街 (Warwick Street)參與彌撒。華威街的「聖母升天及聖額我略堂」 (Our Lady of Assumption and St.
道成肉身,居我人間
Nativity (Rembrandt, 1654)
可否不要奪走教友領受恩寵的權利 - 論新冠疫情後的處理
有網友分享了疫情下的感想。編者希望大家能夠想一想,並回應一下。
耶穌卻隱沒了
傳統上,在四旬期尾二的主日,聖堂的十字苦像、聖像及畫像都會用紫布覆蓋著,代表四旬期進入下一階段:在傳統羅馬禮,這稱為「苦難期」 (Passiontide)。在新禮中,苦難主日和聖枝主日是同一天,但在傳統上,苦難主日是四旬期的第五個主日,而聖枝主日則是再下一個主日,是分開的。但這個分別不是筆者今天要談的重點。 在這個主日教會覆蓋十字苦像及聖像,也回應了傳統羅馬禮今天福音的最後一句話。今天的福音選讀了聖若望福音 8:46-59,就是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就是」,猶太人明白他自比天主,決意要用石頭擲死祂。福音最後的一句就是: 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裏出去了。 Iesus autem abscóndit se, et exívit de templo. 既然耶穌「隱沒」了,我們在禮儀中也再看不到耶穌及祂聖人的標記了。而在世界停擺、各地也實施檢疫的期間,我們信仰的標記也同樣「隱沒」了。
彌撒與疫症
武漢肺炎直捲全球,由中國開始的肺炎起初蔓延到香港澳門台灣,現在已傳到歐洲美洲,世界各地也無一幸免。各地教會面對著這武滿肺炎的威脅,不敢鬆懈。不少教區免卻信友主日彌撒的義務,甚至取消公開彌撒,以減少信友聚在一起而引起大規模傳染。 這裡引起幾個問題:教會是否放棄相信彌撒的功效?既然聖體是耶穌,我們是否應該相信聖體根本就不會傳染病毒?香港教區已停止了公開彌撒超過 4星期,筆者也在這期間反思這個問題,不妨跟大家分享一下。 [caption id=“attachment_19659” align=“alignnone” width=“400”] 聖嘉祿·鮑榮茂 (St. Charles Borromeo) 送聖體予疫症病人
記住死亡
「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創世紀 3:19) 天主這樣對犯了罪的人說。這也是在聖灰星期三禮儀中的一句話。「亞當」這個字,原文就是由「土」變化而成,更強調人的出處本是灰土。如果不是有著天主的氣息,人根本就是「地底泥」。
四旬期第一主日講道分享
那時,耶穌被聖神領往曠野,為受魔鬼的試探。衪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後來就餓了……﹝瑪竇福音 4:1-2﹞ 一段準備的時間過去,四旬期正式來臨。剛過去的主日,福音提到耶穌四十天四十夜禁食,受魔鬼的試探。 筆者有幸參與陳日君樞機主持的彌撒,其中他對福音的解釋、以及對教友善度四旬期的勸勉很有意思。 首先樞機提到魔鬼以麵包引誘耶穌。 你若是天主子, 就命這些石頭變成餅吧!…… 經上記載:『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竇福音 4:3,4)
[讀者來函] 常年期第四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四主日 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動聽的話。(路加福音 4:22) 承接上主日的讀經,今日福音描述耶穌講道後群眾的反應。路加敘述群眾對耶穌的話是有興趣的。但在耶穌繼續解釋以後群中卻變成憤怒的。耶穌在講道中指出納匝肋人的一個問題。其實也是我們常陷入的困難。 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加福音 4:24)往往人在他們的家鄉中不容易受到接納。同學之中成績出類拔萃的總受到嫉妒的目光。同事之間表現突出的常受流言蜚語的攻擊。耶穌列舉了幾位大先知,他們在生時正是受到大眾的厭惡,在逃離大眾的憤恨時,卻在外邦人身上施行了奇蹟。
[讀者來函]常年期第三主日反省
常年期第三主日 作者:尋道少年 常年期第三主日(剛過去的主日)的福音取自路加福音第一章及第四章。前半部份敘述路加寫福音的原因。第二部份敘述耶穌傳教的開始。 耶穌以依撒意亞先知書的預言,套用在自己身上。福音說耶穌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所以耶穌並不是隨意找一篇讀經,而是故意藉此講述自己的使命和身份。